民商实务 追寻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规则

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的

法官是否应当予以释明

编辑:伊路芳菲

一、对该司法解释修改之处的理解

所谓“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是指“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

该话语表达及相应裁判规则,出自《民事证据规定》(法释〔2001〕33号)第35条第1款关于“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的规定。

同时,在其他司法解释中也有类似的规定,如《民间借贷规定》(法释〔2015〕18号)第24条关于“当事人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

在司法实务中,受以上两个司法解释的影响,形成了如下裁判规则:第一,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第二,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然而,随着以上两个司法解释的相应条款的相继修改,以上裁判规则能否继续适用以及如何适用的问题,变得可疑起来,人们有不同认识。

《民事证据规定》(法释〔2019〕19号)第53条第1款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 人民法院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但法律关系性质对裁判理由及结果没有影响,或者有关问题已经当事人充分辩论的除外。”

《民间借贷规定》(法释【2020】06号)第24条规定:“当事人以订立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当事人根据法庭审理情况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观察以上两个司法解释的修改内容,会发现两者均是去掉了关于“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行释明职责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规定。

对此变化,有观点认为,应当作如下理解:第一,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的,人民法院不再行使释明职责告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第二,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支持性实体判决。

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有失偏颇,不为妥当的解释。对以上两个司法解释的这一修改,应当作如下理解。

第一,在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的情形下,“向当事释明变更诉讼请求”不再是人民法院的法定义务。即在这种情形下,人民法院不作释明并不构成程序违法。在这种情形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事实及诉讼情况灵活处理。具体可分为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如果是需要作出支持性的实体裁判的,则必须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在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下方可作出支持性的实体裁判,在当事人拒绝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况下则应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二是如果是不需要作出支持性实体裁判的,则不必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可直接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第二,在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情形下,人民法院不能仅根据自己认定的事实就作出实体判决,必须根据当事人变更后的诉讼请求才能作出支持性的实体判决;如果当事人不变更诉讼请求,则人民法院就只能裁定驳回起诉(或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二、对该司法解释本身的的理解

关于“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还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

(一)“当事人主张法律关系的性质”是指“当事人主张的与其请求权直接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

在司法实务中,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到底是指“当事人之间基础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还是指“当事人请求权直接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这里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应当是指“当事人请求权直接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而不是指“当事人之间基础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换言之,在这里,对“法律关系的性质”,应当作广义的理解。这里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更多地是从“诉讼请求与裁判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相适应”角度来讲的。

例如:在合伙纠纷,甲诉请乙返还合伙投入款,乙抗辩称甲合伙投入是事实,但需要经合伙清算才能确定盈余分配或负债分担问题。对此,法院认为乙的抗辩理由成立。对这种情况,就可认为是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认定的不一致。

再如,按以上理解,对”原告告错被告“的,即“被告不适格”的,也可归入“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与人民法院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情形。

(二)虽然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看似不当,但是如果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具有涵概性的,人民法院也可直接作出支持性的实体判决。

诉请的涵概性,是指从表面上看,法院作出的裁判结果不在当事人诉讼请求覆盖范围之内;但在实质上,法院的裁判结果仍然在当事人诉讼请求覆盖范围之内。此裁判结果并未超出当事人的诉请范围,这样的诉讼请求相对于裁判结果来说,具有涵概性。

适用诉讼请求的涵概性裁判规则,需要具有三个条件:一是诉讼请求具有涵概性;二是处理结果具有关联性;三是程序操作具有兼容性。

1. 诉讼请求具有涵概性。

诉讼请求的涵概性,包括笼统性涵概与当然性涵概两种情形。

(1)笼统性涵概。

比如,以下两起案件中的情况。

例如(案例一):在买卖合同关系中,原告甲(买受人)诉请被告乙(出卖人),承担退货还款的合同违约责任。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乙的行为构成违约,但是尚未达到需要退货还款的违约程度。故判令被告乙承担支付违约金的合同责任。

在该案中,原告的具体诉请是要求退货还款,但其笼统的诉请是要求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因此,法院判令被告承担支付违约金,此裁判并未超出原告的诉请范围。

例如(案例二):原告甲根据其主张的合同关系,诉请被告乙支付货款。法院经审理认为,双方之间并不存在合同关系,但被告乙实际接受和使用了属于原告甲的相应货物,已经构成了不当得利。故判令乙向甲返还与货款等值的不当得利款。

在该案中,原告的具体诉请是要求被告支付货款,但其笼统的诉请是要求被告履行金钱支付义务。因此,法院判令被告返还不当得利款,也并未超出原告的诉请范围。

结论:对以上这类具有笼统涵概性的诉讼请求,人法院可以直接作出在该涵概性诉请覆盖之下的具体裁判,无需要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新的诉讼请求,也无需裁定驳回起诉后由当事人另行起诉解决。

(2)当然性涵概。

比如:在买卖合同纠纷中,买受人以出卖人违约为由,诉请主张出卖人退还货款,其诉请自然涵概要求由买受人退还出卖人货物的诉讼主张。

又如:当事人一方诉请主张合同无效、解除合同或撤销合同,其诉请自然涵概要求双方各自返还财产的诉讼主张。

再如:在道路交通事故交强险纠纷中,侵权人(即被保险人)已向受害人支付了部分损失赔偿费用,后受害人诉请侵权人(即被保险人)及保险公司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其诉请自然涵概要求保险公司向侵权人(即被保险人)支付其先前垫付的部分。

结论:对以上这类具有当然涵概性的诉讼请求,无需另一方权利人提起反诉,也无需当事人另案起诉解决,法院可以根据原告一方提出的具有当然涵概性的诉讼请求,直作作出裁判。

2. 处理结果具有关联性。

法院的裁判结果与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目的结果(以下简称两种处结果)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关系。包括以下两种情形。

(1)两种处理结果系根据相同法律制度规定作出的不同程度的处理结果。比如,在前述案例一中,原告的具体诉请是要求退货还款,而法院的裁判结果是判令被告承担支付违约金,当事人诉请要依据的法律规定,与法院裁判所依据的法律规定,均是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

(2)两种处理结果系根据不同法律规定作出的具有相同效果的处理结果。比如,在前述案例二中,原告的具体诉请是要求被告支付货款,而法院的裁判结果是由被告返还不当得利款,原告诉讼请求的目的结果,与法院裁判的实际结果,均是由被告承担金钱支付义务或责任。

3. 程序操作具有兼容性。

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与法院作出裁判所依据的事实,两者之间基本相同,且这两种事实争议已经完全展开。

在这种情况下,从对原告诉讼诉权利的保障上看,无需要求其变更诉请;从对被告诉诉讼权利的保障上看,由于无论是原告的诉请,还是法院的裁判,所涉及的事实争议,均已经展开且已经解决,因此也无需被告另行举证。可见,从对双方诉讼权利的保障上看,无需要求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或者另行诉讼,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裁判。

以上关于诉请涵概性裁判规则,与新版《证据规定》第53条第1款第2句话即但书部分的规定,在旨趣上完全相同。第53条第1款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 人民法院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行为效力作为焦点问题进行审理。但法律关系性质对裁判理由及结果没有影响,或者有关问题已经当事人充分辩论的除外。

(三)关于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是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还是裁定驳回起诉的问题,司法解释并未作出明确规定。

虽然,新修订《证据规定》第53条、《民间借贷规定》第24条,均删除了“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裁定驳回起诉”的内容;但是,以此并不能得出“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的,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结论。因为司法解释未作相应具体规定,就不能妄作该判断。司法解释对该问题的态度,说明对该问题尚有争论。

其实,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是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还是裁定驳回起诉,这在司法效果上并无太大区别。因为,对“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不当”的,即使是采用“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的方式处理,仍然应当允许当事人另行主张“恰当法律关系”再行起诉,此与裁定驳回起诉处理方式的效果也完全相同。

相关阅读

类型化处理:挂靠关系中项目部对外债务的承担

挂靠人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应独立承担责任

规则与例外:对“诉请不当”及“超出诉请”的处理

非典型驳回起诉:对诉请不当及被告失格的驳回起诉

重解霍姆斯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

双命题捆绑替代:一种难以察觉的思维陷阱及诡辩伎俩

法律不理三事:旧往之事、琐碎之事、内部之事

外嫁女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的两种不同处理结果

专家讲座

《王轶:民法典合同编理解与适用的重点问题》笔记

《刘贵祥:民法典适用的几个重大问题》笔记(一)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及适用》 听课笔记

法典学习

【民法典】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及请求权和诉讼时效

【民法典】民事权利分类表 (以是否具有财产价值分类)

【民法典】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范体系结构(逻辑表格)

【民法典】人格权编新旧法律条文对照

【民法典】人格权编框架性、基础性制度三大规范

【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裁判实例

【民法典】第146条通谋虚伪无效规则的理解与学习

【民法典】交通事故责任保留了《道交法》第76条的规定

民商实务 追寻法意

解析案例 探索规则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