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不少影视作品展现深圳风貌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从打工之都,到创业时代,从一个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深圳的发展不仅写在GDP中,也展现在影视作品里。今期梳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影视作品中对于深圳形象的构建,寻找影像记录下深圳多年来的变迁。

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深圳梦

改革开放初期,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对外开放窗口的地位,许多内陆城市的年轻人选择南下深圳打工,由此诞生了深圳打工文学和打工题材影视作品,当中《外来妹》是极具分量的一个。

《外来妹》描绘了六个从贫穷山村来到广东打工的年轻人的经历,深圳蛇口是他们的第一站。面对漫长的外出打工之路,有人伤心返乡,有人为钱堕落,有人通过和当地人结婚而留下,也有人创业成了老板。

《外来妹》不仅是当年的口碑话题之作,同时也是内地第一哥聘请香港演员加盟的电视剧。汤镇宗在剧中饰演香港老板,与陈小云饰演的女主角打工妹之间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情感纠葛,两个角色最初在阶级和背景上有着明显的差距,但伴随女主角奋进向上,最终取得事业成功,二人的关系悄然发生变化。这亦可视为当时深港关系的一种暗示。

此外,1995年的电视剧《深圳之恋》,锁定商战题材,将深圳塑造成为一个充满梦想与商机的城市,刻画了一个个都市追梦人的故事。

世纪之初:过客毋忘乡情

世纪之初,涉及深圳题材的作品更多的是站在现代化反思角度上,从乡土亲情出发,将深圳塑造成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远方。

在张扬导演的《落叶归根》中,老赵在深圳打工,因好友死在工地上,遂决定回乡安葬他,他从深圳坐巴士出发,驶离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来到小镇,经过乡村,回到原野,在一段段与人的情感际遇中,实现落叶归根的愿望。在电影中,深圳变成了漂泊的象征,其现代化形象,与故土一望无际的原野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部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从留守儿童思念远在深圳打工的父母展开,电影中,深圳作为乡村之外的世界,代表了离愁与思念。

2010年代:文化构建下的蜕变

来到2010年代,深圳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城市文化的构建,以深圳为背景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使徒行者2》、《余罪》等热播剧都在深圳取景,丰富了深圳的文化层次。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描绘深圳带来的成功与梦想,有的则锁定底层人的喜怒,在这些角度截然不同的描绘中,逐渐还原出深圳这座城市愈来愈真实、愈来愈有血有肉的面貌。

象征繁华与富有

图:《使徒行者2》中大反派魏德信(左,陈豪饰)在深圳拥有单栋别墅

《美人鱼》(2016)、《使徒行者2》(2017)两部合拍作品都大量在深圳取景。深圳现今的先进与繁华,成为影像中国际大城市的代表。

《使徒行者2》开篇,大反派魏德信的单栋别墅就在深圳,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中,邓超饰演的地产商聚会的奢华会所亦在深圳,华丽的城堡式大门,金碧辉煌的内饰傢具,还有远处隐隐约约停泊的遊艇,将深圳的富有尽收镜头。

此外,电影中围捕美人鱼的海滩在深圳大亚湾拍摄,碧海蓝天的度假风光,亦与电影的奢靡基调相映。

《美人鱼》中围捕美人鱼的拍摄场景

贫富差距的反思

有人描绘深圳的繁华,自然也会有人将目光对准这座国际都市背后,那些在底层挣扎的人。《亲爱的》(2014)从题材而言,并非一个痛斥贫富差距的电影。深圳是电影的取景地之一,黄渤饰演的男主角所居住的城中村就在深圳。随着主人公寻找孩子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城中村里的老旧,也能见到深圳这座城市极现代化、摩登的一面,在二者相交织中,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光荣与伤口渐渐浮现。

《亲爱的》在深圳取景

贾樟柯导演的《天注定》(2013)中最后一个单元,讲述一个在广东的打工仔被血汗工厂压榨的故事。尽管导演刻意模糊了电影中的城市,但影迷们都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故事。

电影中并没有什么洒狗血的情节,打工仔小辉从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东莞逃离到别处打工,情感被现实的贫穷与窘迫吞噬,面对家庭的压力、经济的困顿与同事的不谅解,最终小辉选择自杀。这种于平凡生活中透露出的绝望,也许就是贾樟柯对于这个无情的资本社会的控诉。

《天注定》其中一个单元讲述打工仔的故事

深港交流趋频繁

伴随2018年高铁香港段的开通,深港两地交流更加方便与频繁,体现在影视作品中,观众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作品,都出现了主人公搭火车来往两地的桥段。港产片《黄金花》(2018)中,毛舜筠饰演的女主人公搭火车经罗湖去到深圳,虽然并非什么关键性情节,亦可看出深港交流已经成为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黄金花》中毛舜筠会搭火车经罗湖到深圳

《过春天》(2018)更是直接将镜头对准了跨境学童这一特殊群体,并带出“水货客”的现象。女主角佩佩是在香港读书的内地中学生,在深圳和香港两地不断往返生活,电影通过她冒险“走水货”的经历,带出一段关于单非儿童的身份认同问题。从中也可以看出当下深港两地之间文化的交织与交流之深入。

《过春天》以跨境学童为主题

大湾区机遇处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在成为当下大湾区文化的主题。今年内地推出的两个电视剧《追梦》、《湾区儿女》,均将视线锁定大湾区创业的主题,今年六月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湾区儿女》,讲述一群年轻人根植粤港澳大湾区,与城市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励志故事。而即将播出的《追梦》由内地演员王雷、刘涛主演,以男女主人公在深圳的创业奋斗历程为背景,辐射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变化。

《湾区儿女》讲述年轻人成长的励志故事

深港合作:优秀作品可期

深圳的经济发展,带来文化上的愈加繁荣,过去内地的文化产业在北京上海等地集聚,使得深圳在文化方面的人才受限,从而也限制了深圳本土文艺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但近些年来,随着深港融合和大湾区规划的推出,明显可见关于深圳的影视作品数量越来越多,诸如《美人鱼》、《过春天》、《使徒行者2》等题材越来越丰富,内涵也越来越深入。

香港在影视方面有经验丰富的人才,加之深圳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资金,两地携手,相信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来源:大公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