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貞觀十年六月(636年)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天尚未明,善男信女們便早早起來,沐浴,更衣,供香,喫素,念《心經》。朝日初升,婦女們濃妝豔抹,盛裝而出,馨香滿路,結伴前往觀音殿,向觀音大士頂禮膜拜,祈禱菩薩降福賜子。

人世間的悲歡各不相同。長安城太極宮立政殿內,長孫皇后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觀音菩薩修得正果,成道遐升,位列仙班,婢女當然也要隨侍而去。一臉絡腮鬍的李世民兩眼通紅坐在病榻前,握着長孫皇后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他想以自己天可汗的勇武之力,將皇后拽在人間不走。

皇后看着李世民,用虛弱的聲音說,皇上,我要走了。人生天地間,聚散終有時。聽說房玄齡惹惱了你,你把他打發回家了。房玄齡謹慎多謀,很早就跟了你,如果不是犯了大錯,希望您不要拋棄他。還有我的兄弟們,都沒啥本事,皆因你娶了我,方纔身居高位。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希望您不要重用他們。

我活着沒給國家做啥貢獻,現在要死了,就不要鋪張浪費了。葬就是藏,不想讓人看見。自古大聖賢者,都是崇尚薄葬的,只有無道亂世,方纔厚葬,被天下後世有識者恥笑。但請因山而葬,不須起墳,無用棺槨。所需器服,皆以木瓦,儉薄送終,則是不忘妾也。

言畢,撒手人寰。李世民失聲痛哭,涕淚俱下,跟近侍說,我痛失賢內助,哀傷向誰訴。

長孫皇后父親長孫晟是北周第一神箭手。北周尚武,貴族子弟們都以擁有一身好武藝自豪,經常一起互相爭競,長孫晟藝壓羣雄,深受同輩欽佩。周武帝大象二年(580年),長孫晟奉旨出使突厥,有一天跟隨沙鉢略可汗出遊,恰遇兩雕在天空飛逐爭肉,沙鉢略可汗給了長孫晟兩支箭說:“你不是大周神箭手麼,今天出來走兩步,你一箭一隻,把它們都給我射下來”。長孫晟張弓搭箭,望空射出,只見弓如滿月,箭似流星,一箭正中兩雕脖子,兩雕哀鳴一聲,雙雙跌落塵埃。沙鉢略可汗大喜,讓部落中的貴族子弟都跟長孫晟學習騎射本領。這就是成語“一箭雙鵰”的由來。

長孫皇后母親高氏,是北齊宗室高勱之女。高勱性情剛直,頗有才幹,深得名將斛律明月器重。北周圍攻北齊鄴城,高勱跟後主高緯說,五品以上的官員家裏都有錢,咱們把他們的錢全部收繳,堆放在空地上,威脅他們說,你們要是打敗了,我就把這些財物一把火燒了。這幫傢伙愛錢惜財,肯定盡力死戰,咱們就亡不了國。但是高緯不聽,棄城而遁,高勱率軍殿後,被北周軍隊俘獲。周武帝宇文泰笑着問,北齊爲啥亡國,高勱發言流涕,悲不自勝,宇文泰見了,收起笑容,以示尊重。

隋文帝楊堅仁壽元年(601年)二月初六,新春甫至,萬民歡騰,50歲的左勳衛車騎將軍長孫晟新得一女,大名不詳,小名觀音婢。北魏以來,佛教大興,世家豪貴給孩子取名,大多帶有佛教色彩。李世民哥哥李建成,小名毘沙門,娶個老婆名叫鄭觀音。觀音菩薩美貌無雙,時人誇讚女子美貌,都說“貌似觀音”,可見長孫皇后和鄭觀音都是絕世美人。

李世民父親李淵是隋朝第一神箭手,他的媳婦就是靠射箭娶的。李世民母親竇皇后也是一代女傑,打小深得周武帝宇文泰喜愛,宇文泰娶了突厥女子爲妻,對人家愛理不理,當時竇皇后還是六七歲小孩,跟宇文泰說,突厥強盛,時時侵襲中原,希望您能控制自己感情,以天下蒼生爲念,對突厥皇妃好點。宇文泰聽了,正色納之。

他的父親竇毅聞知此事,跟老婆說,咱們女兒才貌非常,“不可妄以許人,當爲求賢夫”。於是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諸公子有求婚者,輒與兩箭射之,誰能射中孔雀雙眼,就把女兒嫁給他。前後數十輩莫能中,李淵後至,兩發各中一目。竇毅大悅,就把女兒嫁給了李淵。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江山,竇皇后痛哭流涕,撲在牀上說,“恨我不爲男,以救舅氏之難。”老爸老媽趕緊捂住她的嘴,“汝勿妄言,滅吾族矣!”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對舊友長孫晟非常器重,任命其爲內衙宿衛,知門禁事,拜左領軍將軍。長孫晟的哥哥長孫熾文武全才,也深受楊廣器重,歷任刑部尚書和戶部尚書。長孫熾跟長孫晟說,竇氏明斷睿智,肯定會生出不一樣的孩子,咱們應該跟他們聯姻。長孫晟聽了哥哥的話。其實竇氏的原因並不重要,李淵纔是決定因素。畢竟看女孩纔看母親,看男孩要看父親。長孫晟和李淵都是神箭手,二人惺惺相惜。

當時李淵長子李建成已經跟鄭觀音結親,所以長孫晟便讓女兒跟李淵次子李世民結了親。如果李建成當時沒跟鄭觀音結親,嫁給李建成的很可能便是長孫皇后。所以說,一個人的命運啊,真是上天造化。

大業五年(609年),長孫晟去世,楊廣“深表悼惜,賜贈甚厚”。長孫晟臨死,將爵位和家產傳給了老三長孫安業。長孫晟共有五個孩子。老大長孫行布被漢王楊諒殺死,老二長孫安世繼承了哥哥爵位,淡泊無爭。這兩位都是髮妻叱幹氏所生。老三長孫安業是長孫晟一個侍妾所生,老四長孫無忌以及幼女長孫皇后都是繼室高氏所生。長孫安業好酒無賴,行事無端,不想養活高氏母女,便把高氏和十二歲的長孫無忌以及八歲的長孫皇后趕出家門。

高氏帶着兒子女兒回到了哥哥高士廉家。雖然高士廉對妹妹和兩個孩子疼愛有加,但是三人畢竟寄人籬下,跟在自己家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此時的長孫皇后,便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合體。一方面她努力讀書,極力塑造貴族女子的各種美德,生怕走錯一步路,生怕說錯一句話,“造次必循禮則”;一方面並不閉門在家當宅女,而是積極融入高府,代替母親拋頭露面,跟府中以及外面各種貴族女子周旋,深得全府上下讚譽。

《紅樓夢》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長孫皇后在高府這五年曆練,爲她日後幫助李世民成功搞定李淵身邊的嬪妃太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爲李世民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創造了天賜良機。

大業九年(613年)正月,長孫皇后十三歲,剛剛及笄,高士廉便和長孫無忌將她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新婚三天之後,長孫皇后歸寧,當晚,高士廉小妾張氏看到長孫皇后住的屋子後面有匹大馬,高達二丈,配置齊全,以爲見了鬼,趕緊回去報告高士廉。高士廉請人一算,卦師說,龍馬飛天,此女日後貴不可言。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煬帝巡遊雁門關,被突厥人包圍,差點沒回來,危急時刻想起長孫皇后父親長孫晟,嘆息說,如果長孫晟活着,不至於讓我被逼到這麼窘迫的地步。十八歲的李世民帶了十幾個人,馬尾綁上樹枝,來回馳騁,煙塵大起,故作疑兵,突厥人望見,以爲大軍到了,遂放鬆了包圍圈。楊廣對李世民很有印象。

大業十三年(617年),隋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烽煙四起,李淵被任命爲太原留守,一來防備突厥入侵,二來鎮壓當地農民起義軍。由於李世民有對突厥作戰的經驗,而且長孫晟在突厥人中很有威望,所以李淵去太原,沒有帶長子李建成夫婦,卻帶了次子李世民夫婦。到了太原,在裴寂和劉文靜等人的勸說下,李淵決定起兵造反,他讓李世民“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起兵之前,李淵派劉文靜前往突厥稱臣,向突厥借馬。劉文靜是李世民嫡系,是李世民和突厥的專門聯絡人,李世民還跟突厥的突利可汗結拜爲異姓兄弟。李淵父子跟突厥人並無交情,但是長孫晟跟突厥人交情頗深,劉文靜去突厥談判,突利可汗跟李世民結拜,不能說沒有長孫晟的影響,應該說還很大。

大業十四年(618年),李淵當了唐朝皇帝,封李世民爲秦王,長孫皇后爲秦王妃。武德二年(619年),兩人第一個孩子李承乾方纔出生,此時兩人已經結婚長達六年之久。此後李世民南征北戰,長孫皇后留守秦王府,此時她從小鍛煉出來的擅長交際的“名媛”品質派上了用場。

李淵晚年沉迷女色,後宮的張婕妤等人深受寵幸,李建成和李世民爲了討李淵歡心,探李淵口風,揣摩李淵意圖,紛紛不惜珍寶賄賂這些宮人,讓她們給自己吹枕頭風。《舊唐書》爲尊者諱,說李世民每天處理國家大事,接待賢才,不搞走後門送禮這一套,因此不得李淵歡心,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倒是《新唐書》少有的客觀,說李世民比李建成出手大方,遍見諸妃,見誰給誰。因爲李世民打了那麼多仗,所得戰利品必得先過他手,珍奇異寶肯定比李建成要多。所以給李世民說話的人更多。

而這些錢都是通過長孫皇后的手送出去的。長孫皇后經常出入後宮,“奉事高祖,承順妃嬪,彌縫其闕,甚有內助”。

比起李世民花錢如流水,李建成就顯得捉襟見肘,因爲他坐鎮長安,不出去打仗,搞不到戰利品。爲了彌補金錢上的不足,只好親自出馬,用態度和誠意打感情牌。因爲李建成是太子,是未來的皇帝,所以親自出馬分量是很重的。他跟張婕妤等人應該是承諾了一些日後的東西,比如他當了皇帝以後這些人怎麼安排之類,畢竟李淵已經風燭殘年,這些嬪妃卻正當年,誰不爲日後考慮啊。

可惜李建成卻犯了大忌,就是男女授受不親。李建成身爲男人,是不能隨便出入後宮的。其實這一點李建成何嘗不知,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所以在武德九年(626年)李淵要對李世民痛下殺手時,李世民忽然誣告李建成“淫亂後宮”,跟張婕妤等人有染。這一王炸把李淵炸懵了,有人說李世民說李淵就信啊。其實像男女關係這種事,誰都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的。李建成經常出入後宮,跟張婕妤等人打成一片,這都是公開的祕密,李淵也隱約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但都沒當回事。因爲他相信建成的爲人,不可能幹出越軌之事。但當李世民信誓旦旦說出此事時,李淵就不得不對建成起了疑心。因此李淵說,明早對質。

明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一箭穿心。

李世民之所以能夠爭取一晚上改變自己命運甚至大唐國運的時間,全靠長孫皇后多年如一日的支持和付出。

明人張居正《帝鑑圖說》評價:嘗考自古創業守成之令主,雖聖挺,然亦有內助焉。觀長孫皇后之於唐太宗,雖夏之塗山(大禹之妻),周之太姒(周文王之妻),無以過之矣。

李世民登基之後,25歲的長孫皇后母儀天下。她對自己的唯一要求,便是不理朝政。

長孫皇后從小寄人籬下,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從不奢靡浪費,喫穿用度,能省則省。每天酷嗜讀書,即使梳妝打扮,也要拿本書看看。跟李世民聊天,從不談論國家大事。李世民讀書沒有老婆多,有的問題搞不明白,請教老婆,老婆就說,你應該出去跟大臣們商量,他們都是博學多聞之士,專業治國之才。李世民再問,長孫皇后便洗洗睡了。李世民固問,長孫皇后說,母雞不打鳴,不幹公雞的事兒。母雞打鳴,家會變窮。我不想讓大唐天下變窮。

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都有氣疾之症,每年到了夏天,夫婦二人就要去終南山下的九成宮避暑。有一年李世民病重,性命堪憂,長孫皇后日夜守護,不離牀側。她隨身攜帶一瓶毒藥,跟李世民說,如果你死了,我絕不獨生。“不能當呂后之地爾”。我死也不當呂后。

長孫皇后經常勸說李世民不要重用長孫無忌。“漢之呂、霍可爲切骨之誡,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爲宰執。”但是李世民不聽。長孫皇后又讓長孫無忌辭職,李世民假裝答應了,其實仍然重用。長孫無忌本人也是戀權心重,方纔導致日後身敗名裂。長孫皇后臨終唯一放心不下的,還是讓長孫無忌抽身退步,只可惜長孫無忌充耳不聞。

兩人風風雨雨攜手十年,長孫皇后36歲駕鶴西歸。五個月後,14歲的武媚娘被長孫無忌推薦入宮,選爲李世民才人。長孫無忌沒有想到,自己會死在這個女孩手裏。李世民更沒有想到,大唐江山會被這個女孩篡奪。

長孫皇后心心念念擔憂的兩件事(外戚專權,後宮專政),還是在她身後出現了。

《資治通鑑》是司馬光用十九年時間寫給宋神宗治國理政的教科書,一千多年來受到無數名人讚譽。

南宋史學家王應麟:“自有書契以來,未有如《通鑑》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爲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爲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爲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老人家曾十七次批註《資治通鑑》,幾乎讀破,許多書頁都用透明膠布粘住,他評價說:“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鑑》裏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

醫生馮唐看了五遍《資治通鑑》,便去某跨國諮詢公司幹到了合夥人,身家億萬。他說,我從中學時代就開始看,看了幾遍,掩卷沉思,就能給書中的帝王出主意,按我說的做都成了,不按我說的做,都“垂淚對宮娥”了。

總而言之,《資治通鑑》就是指導我們如何生活和工作的。現在人都喜歡碎片閱讀,快餐閱讀,其實這些閱讀對人的幫助並不大。快餐沒有營養,都是高油高鹽,只會把你喫的油膩虛胖。碎片閱讀就如干糧零食,喫的再飽,也不能跟正餐比肩。《資治通鑑》就是大餐,我們要反覆看,看過幾遍,就能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什麼職場感悟心靈雞湯啥的,裏面全包了。

看書要有韌勁,但也要控制在舒適度之內。否則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了。每天不用多,就看兩頁,基本就能看一個歷史故事了。看完做點筆記,總結一下這一段到底寫了啥,對自己有啥幫助,不用一年,你的爲人處世能力就能碾壓身邊百分之九十的人。

對於一介草根,怎麼才能提高自己,脫穎而出,被領導重視,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沒有別的,只有讀書,讀好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不要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說這話的不是蠢就是壞,或者他也認識不到讀書的重要,沒嚐到讀書的好處。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尤其如果你身邊的人都不讀書的話,你更要讀書。這樣你才能再高一個臺階,完成階層躍升。

與諸君共勉。

這套《資治通鑑》,全是彩色印刷,特別厚,非常適合小白閱讀,只需兩杯咖啡錢就能入手,趕緊買一套回家看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