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筆下,完整的學習過《九陽真經》的人,大概就只有覺遠大師和張無忌了。即便是《九陽真經》的創始人斗酒僧,也未曾修煉過九陽神功。畢竟斗酒僧的武學造詣已經非常深了,只不過是看了《九陰真經》以後略有感悟,於是寫出了《九陽真經》,能夠寫出這種神功,他本身的境界不會差到哪兒去的,自然沒有必要再轉修此等神功。

而《九陽真經》被創造出來以後,就已經夾在了少林寺藏經閣中一本《楞伽經》當中,並沒有再被人翻閱過。只有少林寺的圖書管理員覺遠大師有看這本書,並將其當做是什麼神功,認爲不過是一本強身健體的功法練着玩兒。而且覺遠大師的悟性並不高,所以他對於功法運用非常的粗糙,內功無法內循環,最後竟死於用功過度。不過覺遠大師在死之前背誦了《九陰真經》的經文,郭襄、張三丰和無色禪師三人得傳殘篇。

在聽覺遠禪師背誦的時候,無色禪師的武功是最高的,所以對其對照理解也最深,而郭襄跟着郭靖和黃蓉,所學也是博雜,只有張三丰沒有過多的武學底子,但是他悟性極高,跟着覺遠大師,在大師的薰陶之下,性子也最純。因此最後傳承下來的九陽神功,少林九陽得其高,峨眉九陽得其博,武當九陽得其純,各有所長。

而《九陽真經》被盜以後,被瀟湘子和尹克西藏在白猿腹內,陰差陽錯之下被墜入峽谷的張無忌所學。而張無忌所學的九陽真經是最全的九陽真經,加之他本身是具有武學底子和悟性,所以學得也是非常的齊全。小說原文當中就有寫道,張無忌學完第二卷的時候,已經是寒暑不侵,又花了一年學完了第三卷,最後一卷則花了三年時間才功行圓滿,說明張無忌已經將武功練成了,在乾坤一氣袋中,更是陰差陽錯連其練至大成。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張無忌,是在所有有接觸過《九陽真經》的人(包括斗酒僧)當中,修煉得最深的了。

而無色禪師、郭襄和張三丰得傳部分九陽神功以後,境遇也不一樣。

雖然《九陽真經》是絕世神功,但是如果僅僅是殘篇的話,在少林寺當中並非沒有更高深的武功,因此對於少林寺並沒有什麼天翻地覆的變化。少林四大神僧當中的空見神僧就學習的這門神功,並將其傳授給了弟子圓真(也就是成昆)。但是空見神僧並非是以少林九陽功出名的,而是金剛不壞體,謝遜口中的古今五大神功之一,空見的內功雖然強,但是還沒有達到張無忌這樣自動防禦加反彈還有張三丰這樣被一拳硬錘還能應戰的地步。

而對於郭襄來說的話,這門九陽神功殘篇對她的影響就非常大了。因爲體質的原因,她未能得傳郭靖的武學,也就是說她沒有得傳九陰真經(有部分的武學,但是未得其精髓和內功)。這使得郭襄失去了頂級內功的支撐,而後因爲襄陽城破,她也失去了其他的學習機會,只能靠自己了。她最後立派的根據就是峨眉九陽功,是她能夠掌握的,較高級的內功了,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畢竟郭襄的天賦沒有像她的魅力那樣驚人。

相比起少林寺和峨嵋派來說,一無所有的張三丰,才真正的將九陽真經給發掘了起來。他不但將其變成了武當九陽功,而且以這個殘篇爲基礎創造出了更適合自己的純陽無極功。雖然純陽無極功不像九陽神功那邊可以自動防禦反彈傷害,也不夠增加悟性,但是他的特性就是越到後面修行越快,而且可以益壽延年了,已經和逍遙派的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有些類似了,雖然無法返老還童。

在原著當中,對於他們內功的比較是有那麼一句話可以看出一二來的,那就是在張三丰被剛相偷襲之後,張無忌傳入內功幫助療傷。張三丰感覺到有似乎無窮無盡的內功向他湧來,張無忌的目光中不露光華,顯然內功已經到了絕頂之境。在張三丰碰到的人當中,只有覺遠大師、郭靖和楊過纔有這等修爲,而當世除了他自己以外實在想不到其他人有這等修爲了,但是這股內力還是不如張三丰自己的內力精純醇正。

可以判斷出來,但從內力的醇厚程度去說的話,覺遠、郭靖、楊過、張三丰和張無忌等人都差不多,已經屬於是絕頂之境了。只是他們修煉的功法不同,因此特性不同,郭靖的九陰真經的陰極陽生,詭祕莫測;張無忌九陽神功的天下武學附拾皆可使用,護體反擊;楊過驚濤駭浪內功的疊浪傷害;張三丰純陽無極功的後勁越來越強;覺遠倒是沒有開發出什麼特性來,但是防禦也是非常高了。而在內功量級達頂之後,就是質的變化了,內功越來越精純,這個就需要時間去打磨了,作爲活得越久效果越佳的純陽無極功,張三丰可以說是領先了一籌。

圖:互聯網

文:悠然布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