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爆發後。雙方均在2個僅3.7平方公里的山頭上投入重兵展開激戰,戰況一度陷入僵局。爲了吸引上甘嶺附近敵軍的注意力,並且將其牢牢地牽制在原來的陣地上,使其不得抽兵向上甘嶺方向增援,協助15軍抗擊敵軍的大規模攻勢,一線我軍的各友鄰部隊均向當面之敵發起了牽制性攻擊。

▲上甘嶺戰役後我軍在主峯陣地上合影

我志願軍29師85團陣地對面是美7師17團,該團的5連有1個加強排駐守在柏德里以東的一處無名高地上,這是敵前沿陣地最突出的一個支撐點,與我軍的399.8高地形成對峙。由於這裏地形異常兇險,山高路陡,極難攀爬,不利於小部隊活動,因此守敵較爲麻痹,工事與附屬的障礙物的設置非常簡陋。僅有3個大的地堡與部分單人掩體,交通壕沒有頂蓋,完全暴露,且只有一道鐵絲網,雷區明顯沒有覆蓋整個前沿陣地。

▲夜間滲透是我軍的拿手好戲

爲了支援上甘嶺方向的戰鬥,85團決心以團偵察排襲擊無名高地並殲滅守軍。10月18日起,85團偵察排連續2個晚上組織約20人經我軍的399.8高地摸至柏德里的無名高地山腳下,對敵情和地形進行了仔細勘察,查明瞭美軍的工事和障礙物的部署情況和位置。

▲我軍突破敵軍防線

隨後偵察排在戰前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部署,從排裏抽調了28名精悍的戰士,組成4個戰鬥小組,包括2個突擊組、1個火力組和1個支援組。突擊組擔負主要突擊任務,攻擊敵軍的地堡,伺機捕俘;火力組以火力掩護突擊組,並壓制敵軍的火力,支援組則視情況及時支援突擊組及掩護部隊退出戰鬥。

爲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排裏對幾種可能在戰鬥中發生的情況都做了充分的考慮,並且一一給出了處置的方案,甚至包括了萬一在接敵過程中遭遇敵人伏擊,偷襲被敵人發現等極端情況下的打法,從思想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在坑道口堅守的機槍手

1952年10月21日,這是個陰雨天,能見度不好,極大地限制了敵空軍和炮兵觀察員的觀測。見時機成熟,偵察排立即按照戰前擬定的方案,祕密進入前沿陣地,等待天黑。18時30分許,眼看着天色已黑,28名勇士從我軍陣地出發開始接敵。

經過近2個小時的穿插,部隊於20時10分抵達攻擊發起位置,隨後開始悄悄地向敵軍防禦陣地摸去。美軍完全沒想到我軍會在此時偷襲,毫無防備,只有1個遊動哨機械地沿着固定的巡邏路線往來巡邏。

▲上甘嶺的山頭被雙方的炮火打的寸草不生

我突擊組避開了敵哨兵,直撲敵軍的大地堡,一直衝到距離地堡只有3米的地方,美軍仍未察覺,但可惜的是在準備動手捕俘時,驚動了敵人,我軍一戰士眼明手快立即向地堡裏投了一枚手雷,強烈的爆炸將裏面的美軍全數炸死。

這時另外1個小組也摸到了另外2個地堡跟前,被驚動的美軍倉皇起身撲向重機槍開始射擊,但還沒打幾發子彈,我軍的手雷就接二連三地投入地堡之中,守軍被我軍全部炸死。

在聽到爆炸聲後,敵軍哨兵急速返回查看情況,但被一名戰士開槍擊傷,我軍隨後帶着這個俘虜迅速地撤出了戰鬥。

▲我軍機槍手堅持戰鬥

這次戰鬥前後只持續6分鐘,我軍僅消耗6枚手雷就全殲美軍1個排38人,繳獲輕重機槍各2挺,半自動步槍1支,彈藥一部分,我無一傷亡。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抓回的俘虜因爲傷勢過重,未能搶救過來,死在半路上。

參考資料

《上甘嶺戰役資料選編第12冊》pp83-84

《抗美援朝戰爭史》

編輯/周洪新

更多當代歷史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看北朝,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