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第一考,120名进士中竟然还有一名外国人,说了你都不信

文/观心通史

高考是现在社会中底层人群通往上层社会的重要通道,有了知识和学历就有资格参加公务员考试,就能实现逆袭。

在古代,科举制度相当于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就有机会入朝为官。

科举考试

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都是本国人参加,极少有外国人来中国考公务员,不过在这极少数的外国人中,有一个外国人因考中了进士,而名扬天下。

这个人叫做金涛,是高丽国人。他参加了明朝的开国第一考,并且成功上岸,中了进士,明朝皇帝朱元璋还亲自任命他为山东安丘县的县丞

我们都知道,科举考试非常难考,尤其是明朝的考试内容是难度更大的八股文中国人都很难考上,这老外却考上了,还受到了朱元璋的钦点,可谓是风光无限啊!

科举考试八股文教材

据明朝沈德符所著的《万历野获篇》一书记载,明朝开国后第一次科举考试是在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朝残余从北京彻底赶出后,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发展建设。

论打仗,武官拿手;论搞经济搞建设,还是文官擅长。可惜,建国初期要干的事太多了,储备的干部太少了。于是,朱元璋重启科举考试,明朝的开国第一考也正式拉开帷幕。

据《万历野获篇》记载,这届科举考试一共有120名考生考中进士,其中仅浙江就占了31人,真的是文化强省啊!这届科举考试的状元是吴伯宗。

本书还记录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120名进士中居然还有一个外国人!书中记载“高丽国中一人”。这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外国人怎么会不远千里来中国参加科举考试呢?

明代史书《南雍志》记载:外裔子弟,始自高丽遣金涛第四人入国学读书。洪武四年,涛登进士,除授县丞,不就,与三人皆遣归国。

另外《明太祖实录》也记载了: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

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授东昌府安丘县丞。朴实、柳伯儒皆不第。三人俱以不通华言请还本国。诏厚给道里费遣舟送还。

看完这段史料,我们就很清楚了。原来是明朝建国后,高丽国派了四个学生到中国来学习,这四人学了几年后,正好遇上开国第一考,于是有三个人报名参加了考试,但只有金涛一人,获得三甲第五名。

而此次科考,一甲有3人,二甲有17人,金涛是三甲第五名,所以在120人中排名第25,这也是相当好的名次了。而另两个考生都落榜了。

放榜

朱元璋不但没有对外国进士产生偏见,还亲自任命金涛为山东安丘县县丞。不过,这位外国进士胆子非常大,他以不通中国话为例,婉言拒绝了朱元璋的任命,并请求回国。

科举考试这么难,都考过了,居然又说不懂中国话?这理由鬼才信,可朱元璋偏偏答应了他的请求,估计是朱元璋也不想让这么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做官吧!

其实,金涛打心底也不想做这个八品县丞,毕竟当时中国有1400多个县,以后想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实在太难了。自己又是个外国人,在官场上难免被人排挤,干脆不做了。

朱元璋给了金涛一大笔路费,并将他送回国。金涛回国后竟然飞黄腾达了,后来还当上了高丽国的宰相。据王世贞的《皇明奇事述》一书记载:“归为其国相”。

金涛是个聪明人,他的思路非常正确,“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从高丽小国来中国这样的大国镀个金,回国后就成了自带天朝上国光环的“海归”了。

有了天朝的名气做背书,再加上受到过天朝一把手的钦点,金涛在高丽自然能混得风生云起,最后当上了高丽的宰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