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軍歷史上,由兩位元帥共同領銜的軍事行動,一定是十分重大的。

在長征路上,劉伯承和聶榮臻兩元帥就共同率部有過一次重大行動。

這一次行動,是爲中央紅軍主力打先鋒。

通常,打先鋒,任務是逢山開路,遇河架橋。但這一次先遣隊的任務卻是做好少數民族——彝族的工作,而且要求是要快,越快越好,以保證紅軍主力順利迅速通過。

這是中央軍委的決定。紅軍先遣隊,由紅一軍團的紅1連、工兵連,無線電臺和蕭華帶的一個工作隊組成,以劉伯承爲司令,聶榮臻爲政委——級別不可爲不高。

有趣的是,工兵連一出戰,就打了一個大“滑稽仗”——十分與衆不同。

這是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呢?

那天,紅軍先遣隊一出冕寧城,就發覺走的小路與衆不同,都是在蒼黑墨綠的山巒行進,樹木繁茂、深邃莫測。所謂小路,並不是現成的路,上有怪石凌空,好像隨時會從頭上掉下,下有帶刺的藤蔓盤繞,一腳踩上去,竟常常拔不出來。劉伯承只好下令:“讓工兵連走在前面開路。”

工兵連連長王耀南應聲帶隊而去。

不料,劉伯承和聶榮臻率領後續部隊沒走多遠,工兵連的人就一個個光着屁股跑回來了。

劉伯承和聶榮臻十分奇怪,迎上去。

誰知王耀南一見他們,放聲大哭:“司令員、政委,我們被彝族人繳了槍械,奪了工具,還剝光了衣褲,真是丟人啊!”

劉伯承一聽,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是怎麼一回事?”

王耀南說:“你和政委再三強調過:‘進入彝族地區,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不能開槍。’我們沒有開槍,可是……可是……被他們剝得一絲不掛了!”

這下一貫嚴肅的聶榮臻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快,說說前面的情況。”

王耀南用手抹掉眼淚鼻涕繼續說:“政委,司令員,我們工兵連頭一次打這樣的‘敗仗’啊!”

劉伯承說:“沒開槍,就不算敗仗,幾隻褲子不算什麼。彝族同胞生活很艱苦,就算剝了你們幾條褲子,那算是我們紅軍支援他們嘛!”

這樣,王耀南才接着報告:“司令員,政委,我看彝族同胞還不錯,他們見着我們光扯着嗓子喊,卻不開槍。可惜語言不通,不然,講清道理,我看他們會讓我們通過的。”

王耀南的話引起了劉伯承的高度重視。

第二天,紅軍進入彝族區後,劉伯承下令紅軍不準開槍,通過翻譯要求會見對方頭領。隨後,他果真見到了咕基部落的首領小葉丹。

兩人見面後,在場的聶榮臻後來回憶說:

“伯承同志很有辦法,雙方談得很投機。”

結果,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紅軍成功地借得一條通道,並在通過時獲得彝人的糧食和嚮導幫助,主力紅軍全部順利地通過了一般人過不去的彝族區——這一事件也寫入了長征史冊之中。

而對先遣隊的紅軍官兵來說,他們對這一次奇怪的滑稽仗,也是難以忘懷。幾十年後,先遣隊的楊得志上將與王耀南少將談起此事,忍不住哈哈大笑。楊得志讚歎說:

“你們工兵連的同志真好啊!讓人繳了械,剝得赤條條,卻堅決不動武,受了大辱,毫無怨言,真是執行黨的政策的典範。”

王耀南說:“當時只要我們有一兩個人動手打鬥、開槍,打死打傷一個半個彝族人,那就不得了,全盤皆輸。要是爲此耽誤一天半天,我們整個紅軍的計劃就可能告吹了!”

楊得志笑着說:“那你當時見到劉帥聶帥還哭什麼?”

王耀南不好意思說:“那時候還年輕,覺得太丟人了嘛。”

正是紅軍對彝人的友好,感動了小葉丹和彝族同胞。後來,他們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咕基支隊,也鬧起了革命,並多次打敗國民黨地方軍閥鄧廷秀的部隊。可惜的是,6年之後,1941年,小葉丹中了鄧廷秀的計被鄧殺害。臨死前,他一再叮囑妻兒:一定要把中國工農紅軍咕基支隊的紅旗藏好,將來去找劉伯伯。

9年後,1950年5月,冕寧縣城解放。不久,一羣彝民來到解放軍駐軍司令部,帶着小葉丹留下的紅軍旗幟,要找“劉伯伯”。這一段佳話有了新的後續。

中國的老百姓爲什麼像大河向東一樣跟隨共產黨及其領袖們?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黨和它領導的人民軍隊把老百姓當做自己的親人,當做血肉同胞。中共黨史出版社的《大河向東:他們爲什麼追隨毛澤東》一書,講述的就是這樣的主題,是一本備受讀者歡迎的歌頌黨及其領袖們的紅色正能量歷史暢銷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