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用杜甫的這首詩來形容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怕是再適合不過了。她的美麗猶如幽谷中的蘭花一樣清新美麗,她的才華如同仙子一般聰慧。民國時期林微因就好比現在的明星一般,美麗而又迷人。

國民第一才女並非空有其表,她寫的詞句流傳至今。美麗會隨着時間流去,但時間好像遺忘了林微因。

從她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雖歲月在她的鬢角留下痕跡可她仍難掩美麗,隱隱透出的氣質使人着迷,惹的大文豪爲她傾心。林徽因這個女子在時代之殤中四溢的才情與堅韌的擔當,因之構成林徽因生命的底蘊。

但人們記住這位民國才女,不僅是因爲她的才和貌,更多是的她爲我們的祖國作出的貢獻。你站在北京的天安門前,那閃亮而莊重的國徽便是這位才女參與設計的。

才華橫溢的女子

林微因曾與父親遊歷歐洲,增長眼界。當時林微因與父親居住在歐洲,當時該戶民居的房東是位建築師。兩人關係十分要好,經常坐在一起討論人生。

她學建築的想法也是從這時開始,因房東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林微因立志攻讀建築專業。

1924年她與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成一同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首選專業必然是建築學。很多人都認爲林微因會選擇文學類的專業,畢竟那時的她在此方面也頗有造詣。

但她對知識的渴望並不僅限於文學方面,她對建築學的嚮往已遠遠超過文學。她喜歡探索未知新鮮的事物,挑戰自己是她對自己的追求。

但可惜的是當時建築學專業並不接受女性,但她沒有就此放棄學習建築學的念頭。她打聽到美術專業有關於建築學的選修。她毅然的選擇美術專業,主修建築美學。

只要能與建築掛鉤的學習,她從來沒有錯過。但她也沒有放下美術,她建築、美學兩頭抓,畢業後到她也立刻又進入耶魯大學學習舞臺美術設計,也就是這次爲她奠定了設計國徽堅實的美術基礎。

林微因的一生都在向知識探索,她不斷的追求新鮮的事物。學無止境是當時林微因真實的心情寫照。

世人對於她的評價都褒貶不一,褒主要是因爲她獨特的寫作風格,和細膩的文字表達直擊心理。貶是因爲她的情感史非常豐富,經常與許多大文豪傳出緋聞。

她家裏來往的門客大多都是在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上至清華大學的教授,下至慕名而來的學子,都只爲了能見林微因一面。

可見林微因已是民國的風雲人物,林微因也從不因這些身外之事而感到自豪,在學習上保持謙卑。

心中有才、心記國

1982年,林微因與梁思成結爲夫妻。那時興起“出國潮”,許多國人紛紛向外遷移。有留學的也有定居的,當時林微因身居國外,她本可在國外定居過安定的生活,畢竟當時國內情況仍不明朗,還處於較爲動盪的時期。

但她婚後,立即決定回國發展。從林微因的書中不難看出,她對家鄉有着深深的眷戀。中國最講究落葉歸根,林微因也不例外。

雖身處國外,但她的心仍惦記着祖國。當下她便與梁思成商議要回國發展,現下正是國家需要人才的時候,她必須要回到故鄉,爲故鄉添瓦鋪磚。

得知林微因回國,東北大學便向林微因夫婦發出邀請。此後的15年裏,林微因與梁思成走訪了中國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正因爲有他們的努力才保留下衆多古代遺蹟。只要是國家的需要,他們就會立馬挺身而出。

作爲建築師的她,爲了瞭解古代木造建築的結構,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大半時間裏,她都是抱着病體在工作。

要知道這樣巨大的工作量光靠梁思成是無法完成的,可以說中國的建築史能有如今的成就,離不開梁思成和林微因的辛苦工作。

她還理清了中國古建築的主要特徵,使建築師們——尤其是西方的建築師們意識到,中國建築是與西方的磚石、壘砌建築不同的,是以木造建築爲主要特徵的。

這糾正了長期以來的偏見和誤解,是她用詩意和豐沛的筆調勾勒出了中國建築的美,這在“平郊建築雜錄”一篇中有突出的體現,無疑林微因在中國建築史上的貢獻是偉大的。

中國建築能有今日之成就,林微因必有不可否認的功勞,她爲中國建築做了許多的鋪墊,書寫的《中國建築史》給後人有參考的依據,推動着整個中國建築史飛快的發展,讓後人在許多地方少走彎路。

艱鉅而又偉大的任務

1949年6月,也就是新中國成立的前夕,林徽因接受到來自國家一個神聖而又艱鉅的任務—擬定國徽。當時的林微因身體已十分虛弱,在此之前做過一次大手術。

梁思成因擔心林微因的身體再因疲憊發生變故,不願林微因接此任務。可林微因怎麼會放着國家之事不管,她不顧梁思成的反對,接下了這個艱鉅的任務。她說如果錯過這次的任務,她或許會抱憾終身。

林微因能得到這次機會歸功於之前在東北大學時,也曾參與擬定校徽的任務。她的才華也因此得到很多人的認可。雖這次擬定國徽並不是僅有林徽因一人,但是對於病重的林徽因來說還是非常艱鉅的。

當時討論國徽的會議室就設立在林微因臥室的邊上,根據朱自煊先生的回憶,他們經常在梁、林的家裏召開系務會,“常常是我們在梁家西邊客廳開會,林先生臥室在東面,隔着過道喊‘思成’,梁先生聽到後馬上趕過去,過一會兒回來轉達林先生的意見和建議。

擬定國徽是非常嚴謹的事情,光是初稿就擬定了4張

第一版將中國國旗屹立地球上,表明中國在世界屹立不倒的理念;第二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爲標,下邊是我們的五顆五角星,既表現出我們新中國的成立又體現紅旗元素;第三版以天安門廣場爲背景顯示出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的首都;第四版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國徽了。

爲了能設計好新中國的國徽,幾乎是定稿後又推翻,又重新討論設計。來來回回一直到1950年都未確定。最後纔將五角星和天安門廣場作爲背景的國徽提案提交,經過反覆修改最後才成了現在的國徽。

要問究竟哪一版是最合適的,其實答案毋庸置疑。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國徽將中國的元素完完整整的體現出來,是優中選優的一個結果。

筆者個人對現在的國徽是非常喜歡的,國徽的展現和我們的祖國十分貼切,這是一個團隊的心血,體現出中國人的凝聚力和學識的力量。國徽堆積了無數人的心血,可以說是萬里挑一的作品。這個作品更能代表中國出現在全世界人的面前。

小結:

令人遺憾的是,疲勞過度的林微因身體越發的虛弱,肺炎時時發作,病魔將林微因折磨的不成人形,再強大的人還是抵不過病痛的折磨。

1955年,林徽因在同仁醫院去世,被葬入八寶山。而她爲祖國所做的一切都留在人們心中,她細膩的文筆世人傳頌,她參與設計的國徽正掛在天安門正中。她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