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高山變“金山”

——“記者老區行”系列報道·烏江篇

■喬振友 溫軍航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左慶瑩

從重慶向東南出發,翻過一道道嶺,轉過一道道彎,就是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石盤鄉。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地處武陵山區,居烏江下游,是中國苗族人口最多的區縣,而石盤鄉3000多人口中,苗族羣衆佔了近60%。

一棟棟嶄新的民房,一座座整潔的宅院,一條條平坦的村路,一盞盞美觀的路燈,一片片綠色的農田……深山中的這番景象,讓記者彷彿置身世外桃源。

“我們石盤鄉能有今天,多虧了縣人武部的幫扶……”談起彭水縣人武部的扶持,鄉黨委書記陳瑜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夏日的重慶被稱爲“火爐”,但身處石盤鄉石新村卻感受到了絲絲涼意。縣人武部部長王豐說:“石盤鄉平均海拔1090多米,海拔落差1100多米,氣候差異明顯。這一氣候特點,讓我們看到了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的良機。”人武部多次請農業專家考察論證,決定利用高山地區特有的氣候條件,引導村民發展高山蔬菜種植產業。

起初村民積極性並不高,因爲此前該鄉一直以烤煙產業爲主。由於人多地少,這一結構單一的產業模式也成爲制約發展的瓶頸。爲轉變村民的觀念,人武部採取政策引導、大戶帶頭、技術跟進的方式,扶持石新村老支書蔡世海先行試點,種植高山蔬菜第一年就獲得大豐收,看到成果的村民開始爭相效仿。

如今正值收穫時節,綠油油的菜地裏,村民正忙着收割甘藍、白菜等蔬菜,路邊停着一輛輛大貨車,收購商現場付款裝車。

“這顆大甘藍估計有十來斤重吧?”記者問道。

“是啊,我們的菜品質一流,銷路不愁。”蔡世海自豪地告訴記者,石新村的高山蔬菜畝產萬餘斤,在人武部的幫助下,形成了“市場終端+農戶+基地”的生產經營模式,產品遠銷湖北、江西、廣西等地。目前,石新村高山蔬菜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地務工,不僅每天有100元工資收入,年底還可獲得分紅,每戶年增收6000餘元。

在石盤鄉,10塊高2米、寬4米的項目標牌格外引人注目。這10個標牌,分別介紹了10個扶貧項目。正是這些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項目,爲羣衆打開了致富門路。

石盤鄉油茶種植基地建設,人武部採取“公司50%+農戶40%+村民委員會10%”的合作模式,種植高山油茶750畝,帶動93名貧困人口脫貧;香樹村公路建設,人武部協調資金修建長13公里、連通7個村民小組的通村路;香樹村飲水工程,人武部協調上海市黃浦區人武部跨區幫扶,讓98戶村民告別了挑水喫的歷史……

除了石盤鄉,人武部還幫扶另外一個鎮。“彭水縣是革命老區,助力老區脫貧攻堅,是子弟兵義不容辭的責任。”王豐告訴記者,人武部8名幹部職工分別掛鉤幫扶25戶貧困戶。同時,他們協調駐彭水部隊成立幫扶團,利用跨區協作爭取兄弟單位的支持,集中優勢兵力助力鄉村振興,近3年協調投入資金幫建油茶基地、高山蔬菜基地、飲水工程、電商平臺、冷庫建設等多個扶貧項目。

曾經,這片土地見證了紅軍與人民的魚水深情。今天,在脫貧攻堅路上,子弟兵傾力相助、傾情奉獻,讓高山變“金山”。93歲的抗美援朝烈士遺孀陳明會,每當見到穿軍裝的人都倍感親切:“不管到啥時候,子弟兵都是我們的親人!”

瀏覽相關視頻 請掃描二維碼

視頻製作:劉璟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