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什麼時代,人才的重要性都不可忽視,三國時期更是如此,劉備積極尋找爲自己所用的人才,收諸葛亮到自己的麾下,但是仍然難逃最後失敗的事實。龐統曾經和劉備指出過諸葛亮的不足,但是劉備沒有理會龐統。

龐統的存在感雖然沒有諸葛亮那麼強,但是能力絲毫不輸給諸葛亮。劉備歷經千辛萬苦建立起蜀漢政權,一步步驗證諸葛亮爲他計劃的隆中對。劉備的出身並不高,曾經一度寄人籬下,赤壁之戰中鑽了曹操失意的空子而獲得一席之地。

劉備極其信任諸葛亮,同諸葛亮一起計劃先攻佔荊州,再逐個擊破益州和漢中。荊州對於隆中對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現實上劉備從未完全佔領過荊州。龐統和諸葛亮的分歧也隨之出現,龐統提出可以轉換思路,將視線轉移到益州,荊州處還是要以防守爲主,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益州。

龐統是劉備手下重要的謀士,位同諸葛亮,從小沒有展現出太多突出的才能,與司馬徽結識相見恨晚,司馬徽對於龐統大爲稱讚,使得龐統進入劉備視野。某種程度上來說,龐統的想法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龐統本身就來自荊州,因此對於荊州的情況瞭如指掌。

荊州對於當時的劉備集團來說,並不是太契合。事實也如龐統預估一樣發展,赤壁之戰後荊州的發展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是劉備一直堅持諸葛亮的看法,誓死護衛荊州。

誠然歷史沒有可能重新翻盤,倘若劉備當時採納龐統的意見,將重心放在益州,也許也能同漢高祖一樣實現大業。畢竟讓關羽去鎮守荊州確實有點誇張了,荊州處不用保留太多兵力,應該更多轉移力量在益州。

所以結果也可想而知,在劉備的固執之下,關羽因爲護衛荊州而被殺,白白丟失一員大將,造成軍備的重大損失。

關羽死後,張飛也緊接着命喪黃泉,張飛和關羽的離開大大挫傷了劉備的實力,等到劉備反映過來時,自己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後來劉備以爲兄弟報仇爲理由發動的戰爭以失敗告終,喪失大將後實力有所下降。三國時期流傳過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令人唏噓的是,劉備將兩人都收於麾下,但是還是難逃敗北的結局。不過從某一方面來說劉備沒有接受龐統的意見也並不意外。龐統跟隨劉備還沒有多久,劉備對於龐統的能力是認可的,但是當時主觀上更偏向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另外劉備特別信任諸葛亮,相比於諸葛亮的老資歷來說,龐統的意見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了。說到這,想必大家都多有感悟,即使擁有了雄厚的人才力量,也並不代表着一定就能取得勝利,人才只能爲革命提供活力,整體的規劃和不出錯的大方向也是制勝的重要法寶之一,歷史上劉備也沒有能夠完成隆中對的計劃,着實令人惋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