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下的老母親,吼起孩子來都一個樣 

我家樓下住的一家三口,是一對夫妻帶着一個小女孩。

小女孩跟兒子在同一所學校,但不同年級,小女孩要高几級。

在搬過來之前,我以爲只有生了兒子的媽媽纔會經常崩潰、大吼大叫,還從來沒見過常常對着女兒抓狂的媽媽。可樓下的媽媽讓我開了眼界。

通常是在假期結束前的那個晚上,樓下都會傳來激烈的打罵聲,然後就是摔門聲,女孩的哭聲。樓下那家的媽媽,我們平日裏也時常會互相點頭打招呼,看起來似乎也是很和善客氣的人,可不知爲什麼一旦崩潰起來,威力還是相當驚人,對着十一二歲的女兒,一口一個“滾”字。

聽過那麼多次,我還是弄不清楚,樓下爲什麼會打罵孩子。一來是不敢問,二來想必對方也不會說。何況,我自己做的也不好,也沒臉去跟人家聊這個問題。

而且不得不說,吼孩子這種事是會傳染的。每次聽到樓下媽媽吼孩子,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對自己說,“要剋制,不能像樓下的那個媽媽一樣。”

可是,樓下一吼孩子,不知爲什麼,兒子似乎看起來就更不順眼,忍着忍着就會忍不住。

2、叛逆的孩子身上,都有大人沒看到的情緒 

我跟兒子最大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寫作業上。

兒子做作業態度極其敷衍、字跡還潦草,我知道以他的能力是可以寫好的,所以就會給他擦掉。一遍兩遍……明明十分鐘的作業他這麼一反覆,拖個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白白浪費時間不說,他自己也會不耐煩。

特別是當他眼看着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掉,知道自己可以玩的時間越來越少,心情就會變得極差。所以越是接近作業的尾聲,他就越狂躁。

以前他寫作業一發脾氣,我就會上火,兩個人就開始吵。

說實話,我吵不過他。因爲他小嘴叭叭太能說了,爲了能偷懶,腦筋也比我動得快。但我只能死守着,“保質保量完成自己所有的事情之後(包括半小時的看書)才能去看電視、玩遊戲”這條底線。

前兩天,我們又爲同樣的事情起了爭執。

當時他看到牆上的掛鐘已經九點多了,心裏知道遊戲肯定是玩不成了,然後就開始大發飆。還威脅我說,以後都不寫作業了,我說無所謂,作業是你的事,不寫就不寫,那以後也不用上學了。

見到這種方法對我沒有用,他的情緒就開始爆炸,整個人渾身發抖地衝我大喊,“我現在、必須、馬上就要玩!“他還命令我必須把上把平板電腦打開給他(平板設置成要用我的指紋和密碼才能打開,他自己打不開)。緊接着拋出了非常惡毒的狠話,對我進行言語傷害。

說實話,那一刻我有點嚇到,同時又有一點傷心。嚇到,是因爲面前這個小孩,是我用愛與自由親手一點一點帶大,但現在他就像一隻想立刻把我吞噬掉的野獸。傷心,是覺得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孩子還這樣對我,真是不值得。心裏有一種“算了算了,不管了,隨他去吧”的感覺。

可是我還沒對他怎麼樣,他自己就開始委屈大哭。而且一邊哭一邊抽泣,嘟嘟嚷嚷地說什麼,“我覺得字寫的很好啊!”、“什麼事都要聽你的嗎?”、“我對你這麼好,副餐自己捨不得喫,帶回來給你喫,你就沒點良心嗎?你就這麼對我嗎?”……反正一套一套的,根本招架不住。

換作以前,我可能會比他發更大的脾氣,然後也說一些令他傷心難過的話。但是現在經驗豐富了之後,我已經把自己訓練到,看着兒子氣急敗壞仍然可以無動於衷的地步。也沒有賭氣地把平板扔給他,隨便他去玩,而是在一旁靜靜地觀察他。

我發現,兒子對着我暴跳如雷的時候,完全就像變了個人,是一個正在被情緒支配着的怪獸,而我的孩子正被困在怪獸裏,需要我的幫助。

這種時候,如果我跟他的對話太密,兩個人就會吵起來,越吵越傷感情。

坦白說,除了寫作業這個問題,其他的方面,他都算是個挺好的小孩,所以我投降了,任憑他去說去鬧。而且我能感受到,他是真的委屈。

所以我儘量平靜地告訴他,”我知道你很生氣,但今天不管你怎麼鬧,都必須按我們約定的,等你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之後,才能玩。“

3、父母與孩子硬剛,結果總是兩敗俱傷 

當我看到兒子的憤怒和委屈之後,一切開始變得神奇。

我說,你想發火就發火吧,想哭就哭吧,但還是得把自己的所有的事情做完。

聽我這樣說,兒子真的是用了他最大的力氣,聲嘶力竭地哭鬧了幾分鐘,連嗓子都哭啞了。但很快憤怒的情緒就消失了,慢慢平靜下來。

我問他,是不是發泄過了,心裏舒服多了。

他點點頭說是,說感覺整個人都放鬆了。

而且,還主動安慰我說,“媽媽,我剛纔說那些話不是真心的。”

可見孩子的憤怒也是積攢了一段時間,把這種情緒釋放出來之後,真正的孩子就回來了。

不過可惜的是,平常生活裏,父母是不太允許孩子這樣肆無忌憚發泄的。通常在受到孩子的頂撞或言語的傷害之後,父母最本能的反應是”我是你媽媽(爸爸),你怎麼敢……“接下來就會過渡過“這麼小就敢這樣,長大得還得了?”於是,下意識的會用更強硬的方式壓回去。

孩子年紀小的時候,這種方法可能會有點用,但是一進入青春期,再用強硬這種方法可能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

比如,一個月前的9月17日,一個14歲的武漢男孩,因爲在學校裏被媽媽打了兩耳光,就毅然決然地從5樓跳了下去。

再比如,2019年的4月,一個17歲的上海男孩,因爲受不了媽媽的批評,情緒激動之下從高架橋上跳了下去,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同樣作爲媽媽,我不想無端指責那兩位孩子媽媽的教育方法,也不想去探究失控媽媽背後,爸爸和家庭的問題。但無論怎樣,這樣慘痛的結果,肯定都不是兩位媽媽最初的本意。

我也無法苛責花季兩位少年,對生命的漠視。因爲在他們看來,連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都無法理解,那人生還能有什麼希望?正如跳橋事件後,有一位用戶在知乎的留言說的那樣,“孩子哪怕受全世界欺壓,只要還能在父母這裏得到心理救援,那就不會自殺。”

4、壞情緒是一隻怪獸,硬剛不如渲泄 

這次跟兒子的衝突,讓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孩子越來越大,想要爭取的權力也越來越多。

懶惰、畏懼挑戰,或者僅僅是因爲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是大部分孩子都會面臨的問題,但父母最不應該的就是跟TA正面硬剛。

就像昨天樓下的媽媽再吼孩子的時候,就清楚地聽到小女孩說了一句“你爲什麼老是打我?”不管對與不對,這都代表了孩子已經開始在爲自己抗爭。

以前的孩子可能是十三四歲進入青春期,同步會出現叛逆的現象。但現在隨着物質條件的豐富,小學三四年級的孩子,身高體重都像是個小大人,所以孩子的叛逆期也在提前。尤其男孩子力氣也大,所以無論是從智力或體力上,父母早已經漸漸跟孩子拉開了距離,不是他們的對手。

當然父母跟孩子本就不該成爲對手,我們需要解決的是孩子與父母衝突時的情緒問題。

第一,瞭解孩子青春期生長發育的特點

十歲以後的孩子,看起來長大許多,但仍是隻會憑藉自己的喜好來做決定,所以常常會被情緒牽着鼻子走,加上又不懂得如何控制,所以就會慢慢情緒失控,就像超級英雄”綠巨人“一樣,一旦情緒上來,就會變成暴走的怪獸。

父母要提前瞭解孩子生理、心理生長發育的特點,不要一有問題就自動認爲是孩子的錯。

第二,學會向孩子示弱

這一點對於中國的爸媽來說特別不容易。

因爲中國的文化裏,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地位是在孩子之上的,所以遇到孩子頂撞,就會感受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蔑視,就會想要壓制孩子。

但孩子是在不斷成長的,跟成年之後體力和精力都在不斷下降的父母相比,無論哪一點都是孩子佔優勢,所以有衝突,一定不要正面硬剛,特別是媽媽。

不但不能硬剛,還得放下身段主動示弱,那就更不容易了。

但不得不說,這一招真的好用。

比如,後來兒子又爲寫作業發脾氣的時候,我會不緊不慢地說,”你怎麼這麼兇啊?對我溫柔點吧。”這句話是在提醒孩子,也是在提醒自己覺察自己的情緒。

孩子就是這麼奇怪,你硬的時候,TA比你還硬,你要是先軟下來,TA也會慢慢融化。

第三,幫助孩子擺脫壞情緒

不但要看見孩子的情緒,還要幫他走出來,具體的做法是給他發泄的時間和空間。

兩個人吵起架來,肯定是你來我往地一句趕一句,但如果這樣地步步緊逼,沒有轉還的餘地,孩子只好做一隻困獸,鬥得魚死網破。所以要主動給孩子遞梯子,也是在爲自己留餘地。

如果自己的情緒一時收不住,那麼可以選擇暫時離開,這種能力孩子可能不一定有,但心智成熟的成年人一定可以。

第四,相信孩子,給孩子安全感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基礎條件,父母跟孩子尤其如此。

父母口口聲聲說,”我這麼做都是爲了你好!“、”我是你爸爸(媽媽)肯定不會害你。“其實孩子當時是不信的,不信的話問問你自己,父母這麼跟你說的時候,你相信嗎?孩子需要感受到安全感,纔會給出安全感。

關於這一點,這兩天有個新聞,裏面的爸爸對於信任孩子貢獻了一段教科書式的表現。

新聞是說一個車主的車被劃了,監控錄像顯示說有個孩子曾經在他車的周圍,於是他咬定車是孩子劃的,讓他的家長賠錢。孩子說自己沒劃,當時繞車一圈只是爲了在追蒼蠅玩。看起來很像是熊孩子的狡辯,無法讓人相信。

但孩子爸爸的做法太暖了,他先賠了錢,然後用其他監控攝像頭找證據,最後成功幫孩子洗刷清白的操作。雖然賠錢對家長來說是件小事,但對於孩子卻是一輩子的污點。

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像這位爸爸這樣信任孩子,那麼人世間父母與孩子之間對抗的悲劇肯定會少一點。

親子關係歸根結底仍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既然成年人之間,不會因爲一些小事就互相破口大罵,或者動用暴力,那爲什麼父母對孩子就可以這樣呢?

說來說去,互相尊重體諒纔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前提,父子母女一場更是如此。“最親的人傷我最深”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疼痛文學,而是血淋淋的教訓和警示,教會大家在被壞情緒支配的時候,不要選擇硬剛,那麼父母和孩子也就不會變得兩敗俱傷。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介紹:陳妍,各類電影愛好者,親子關係旁觀者,育兒內容提供者。新書《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網同步上市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