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網上閒逛,見有君邀我在線答疑,點入視之,乃一家長訴苦。

其曰:“我見別人都給孩子報了補習班,我的孩子一開始沒上,但這個學期我孩子成績真就開始落後了,我在猶豫要不要也給孩子報補習班。”

但見問題之下,智者各抒己見,我下拉一觀頓覺多數內容乏善可陳,正當我失望至極要親自回答之時,二目再瞧,於該頁底部忽見一則消息頓時引起我的興趣。

和其他長篇大論說空話不同,這位答主話不多卻直切要害,可謂“字字扎心”。短短三行字大致意思是說:“過去沒這麼多補習班,每年考上985的僅有2%到3%的比例。現在補習班遍地,名師氾濫,孩子學習時間更長,每年考進985的還是這個比例,說明什麼問題呢?”

我一看當即給這位答主點了贊,並且下方回覆說:“這位家長鐵定是被教培機構販賣焦慮了。”

上清北和985甚至是斯坦福和哈佛是家長的願景,達到這個人生階段的終極目標需要過程和計劃,正如那位答主所說的人家永遠是計劃內招生,家長對孩子若無有效的計劃,單純依靠補習班而不改變自己和孩子對於學習的認知,那麼再怎麼補也註定和這些學校無緣。

從上學開始將來上什麼學校基本註定

隨着科技發達也帶來了不少弊端,比如奇蹟就很難出現了。過去據說有男孩(沒有性別歧視意思,我那個年代老人一說起這種情況必定是男孩無一例外)突然奮發圖強一兩年時光學習突飛猛進,然後以第一名成績逆襲考入大學。

如今的局面是突飛猛進的情況依然常見,但是逆襲的奇蹟再也沒有發生。結局往往是根本不具備考上大學的實力然後經過短暫努力最後上了二本。

那麼孩子究竟最終能上什麼,上限的判定依據其實一直就有,當然我指的不是小學一年級第一次測驗的成績。

取決於孩子將來走勢是一個邏輯關係體系。這其中最開始也是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是在孩子取得好成績之前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其中包括了時間觀念、講衛生、個人安全意識。畢竟生命的可貴完爆學習的重要。

一個人如果都對自己生命安全沒有概念,又怎麼可能從打內心起對學習重視?孩子本身就不重視學習的話,家長再督促報再多補習班花再多的錢,除了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更加不能理解爲什麼要學習之外,最終一切化爲烏有。

對學習有自己的認知纔會明白學習的意義,所以真正的學霸是完全不用任何人監督,而且作業時間只需要其他同學的1/2甚至1/3時間就可以把作業全部做完外加自己檢查完畢,之後的時間快速又輕鬆的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剩餘時間比其他孩子更會玩。

如果家長連這個道理都不懂,在孩子學習方面的教育人云亦云,如同開篇那位家長問人一樣,我忽然想起了我小時候看的一部動畫片,講述一個膽小的獵人在打獵時候被野獸嚇得抱頭鼠竄最後把槍還丟了,他去請教老獵人,結果老獵人說你身爲一個獵人把槍丟了那麼活着還是死了不都一樣嗎?

最終結論就是孩子報不報補習班並不取決於孩子現在的成績是否該報,而是上至家長下到孩子如果沒有對學習有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報了也可以被視爲是消磨生命的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