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流行這樣一個段子:

“子軒對紫萱說紫軒拿了子萱的錢給梓萱買梓軒的鉛筆。 雨涵對語晗說宇涵拿了宇晗的錢給語涵買雨晗的玩具。”

其實隨着時代不斷發展,如今作爲新生代父母主力軍的80後按理說學歷可比父母和祖輩要高得多,但爲何重名率更甚了?要知道即便是80年代或者90年代,一個班的重名率可沒有這麼高,如此高的重名率我只能再嘚瑟一把,這一代的教育又失敗了。

如今關於教育的話題不斷的爆猛料,一方面是媒體爲了流量總喜歡對這個人們關心的話題進行炒作,但更主要的是教育的方向上至有關部門就開始偏離正軌,於是誕生了今天這一批空前對教育急功近利的父母。

這一帶父母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針指向還有源自外部的教育信息過於統一,所以對待孩子的教育認知當然也趨於大統。我問過無數的家長說,孩子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但回饋我的除了考個好大學以外我聽不到任何有價值的回答。

一方面是接受高強度的功利化教育,另一方面則是對傳統文化理解的缺失。至於後者我有理有據,因爲從現在孩子爛大街的名字裏就可以看出。

古代中國人的名字除了姓名之外還有字和號。姓是天生的,名字通常由父母來取,字則由先生或者專管來完成,等孩子長大後至少達到“秀才”學歷,號由自己來或者文社的朋友來取,當然古代的號多數還是比較誇張的,比如聊齋志異回目《辛十四娘》裏的主角馮生,其號曰“東國名士”。

另外名和字是要帶承上啓下作用的,比如我們熟悉並喜愛的《三國演義》裏面人物除了姓名之外還都帶上了表字。比如關羽,羽是名,這個字在古代不單單是特指羽毛的意思,而是一隻大鳥展翅的形象,表字雲長,就是大鳥在雲間任意翱翔。趙雲字子龍,過去龍是興雲佈雨的神獸,通常會在雲間遊走。除此之外,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孫策字伯符、黃忠字漢升、袁術字公路、夏侯惇字元讓都能看出古代人表字都是和名有承接關係的。

名字除了最基本的叫着好聽之外,同時也代表一個人獨一無二的符號,這裏蘊藏了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以及未來的憧憬。而如今這些爛大街的名字比如子軒、梓璇、宇涵我敢肯定九成以上取這些名字的父母根本不懂這裏面的意思到底代表什麼。

同時父母對傳統文化了解的缺失,也着實帶動一大批打着文化擦邊球騙錢的羣體。現在花錢給孩子取名的家長佔據了絕大多數,但是很多花錢取來的名字家長首先不明白是什麼含義,更不要提寄託給孩子的希望和初衷,但他們只知道五行缺什麼就補什麼。

這裏再提醒即將給孩子取名或者覺得不花錢給孩子改次名就對不起自己一生的父母們,名字蘊含的五行缺什麼補什麼絕對是一種誤區。假設某君命裏缺金,然後名字裏加個鈺然後就完美了嗎?錯,而且大錯特錯。

五行本有相生相剋,補了金以後代表着木隨着缺失、同時金生水會把水的潛在成分拔高,水又剋制火,但是這個時候火再也牽制不動金了。大自然之中,水太大就會造成洪水氾濫,地底下的金屬元素過多會導致植物枯萎甚至寸草不生,所以一個人的五行既然有定數就不要妄想借助人力去橫加干預。

每每看到關於爛大街名字的段子,我一笑之後緊隨其後的就是陷入沉思。與國外不同的是,中國人的名字本身就間接體現出一種文化的內涵。而如今的卻在該深入學習的方向避而不談,反而走形式的穿件漢服就自詡文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