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清朝入關後的第4個皇帝,自詡"十全老人","文武雙全",一直認爲自己是古往今來文采第一的皇帝,非常喜歡寫詩,一生寫了有一萬多首詩,可惜被後人記住的,寥寥無幾,裏面還只有一首被列入了中小學的古詩詞背誦目錄裏,但可笑的是詩的最後一句還是大臣代筆。

而且乾隆對於古董還非常的酷愛,每得到一件文物,尤其是字畫,一定要在上面留下點讀後感,然後把自己的幾十個印章蓋上,結果弄得文物"滿屏都是他的彈幕",因而得名愛新覺羅.人間富貴花.牛皮癬.弘曆。

當然乾隆的這種習慣也是與當時清朝的國力離不開的,乾隆時期正是康乾盛世最鼎盛的時期,國庫充足,因而乾隆才得以如此的奢侈。

但是盛世之下其實埋藏着隱患,康乾盛世使得清朝的國力達到了鼎盛,而這便是一個拐點,因爲這意味着之後的清朝便會開始走下坡路。並且當時的清朝還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將自己與世界隔絕開來。而此時的世界一場影響人類文明命運的變革,與工業化的進程正在徐徐展開。而盲目自大,坐井觀天的清朝就這樣慢慢地落後於世界的進程,埋下了近代恥辱的種子。

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康乾盛世的末期。這個時候的中國如果只看紙面上的數據那是妥妥的"強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與外國的對外貿易長期保持着順差。

而就在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小事,遠在萬里之外的英國爲了能夠與中國通商,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派出了使臣馬嘎爾尼攜訪華團帶着國書來到了中國,想與中國商談擴大通商的事情。還帶了非常多的精心準備的禮物,其中就有非常多當時工業革命的精密儀器與製造,像是蒸汽機,紡織機,天文儀器,槍支,榴彈炮等等。

然而當時的清朝政府上下,對於這些先進的科學機器並沒有什麼興趣,乾隆看後更是直接將這些他認爲的英國上貢的"貢品"丟到了國庫中,再也沒有管過。

除了對於英國的禮物不感興趣,當時的乾隆皇帝還有滿朝的文武大臣對於英國使臣的態度還很不友好,非常的傲慢。當時的清朝官員曾在英國使臣面見乾隆的禮儀上發生了很大的糾葛。

清朝的官員認爲:馬嘎爾尼等人在見乾隆的時候,應該三跪九叩。但馬嘎爾尼卻不同意,最終經過商談,馬嘎爾尼也只是單膝下跪。但即便如此,乾隆也是不滿,但念其爲遠邦蠻夷,不便計較。

之後在談到兩國通商的問題時,乾隆那無知的"天朝上國"君主範展現的是淋漓盡致,乾隆認爲我天朝豈是你一個彈丸小國想通商就通商的,而且你們還如此得不懂禮數,便直接拒絕了,還御筆寫了一道聖旨給英國國王: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巾爲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俾得日用有資,並沾餘潤。

從這份聖旨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乾隆皇帝是有多麼的傲慢與無知,而這份無知最終在百多年後讓中華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價。

後來使臣馬嘎爾尼將聖旨帶回了英國,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在看過聖旨之後先是發呆了一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之後就大笑起來,而且由於太過激動,還把自己的假牙都笑掉了。

之後1840年,英國人帶着堅船利炮,以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國門,此時中國人才大夢初醒,原來自己已經被世界遠遠地甩到了身後,當侵略者打進北京,打開了清朝的國庫後,發現當年使臣帶到中國的機器、槍炮還在庫房裏發黴呢。

而當年的那份聖旨現如今就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裏供世人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