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熬夜是一种危害人体的不良习惯,但是作为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做到的一种现象,我们或多或少都熬过夜。工作压力大或者是工作量多,搞得晚上睡不着。在危险的情况下犯困,打瞌睡就可能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近日,来自中科院的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敏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李毓龙研究组,在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合作揭示了“困意”究竟是如何在脑中产生的。经过实验,在老鼠的的大脑中找出了调控困意的神经元,减少神经元,老鼠的睡眠时间就大大降低。也就是说可以少睡觉,但是并不困。

研究指出,睡眠行为的核心特征是“睡眠稳态调控”,也就是说清醒的时间越长,困意就越多,然后导致睡眠,困意在睡眠时就会逐渐清除。根据多年来的研究,目前普遍认为,困意与一种叫“腺苷”的分子不断积累有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改善神经元,减少腺苷的产生,来减少困意。结果表明,老鼠的睡眠时间减少了20%,但是其他时间一点都不困。虽然是通过人为有创伤性的方式来干预睡眠,但这也至少是提供了一种思路。

也许在未来可以通过简单的干预或者是药物来调节睡眠,这样的话就可以减少很多危险的工作,实现人与工作的完美契合。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