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是不乏這樣的論調“要不是爲了孩子,早就離婚了”,有些不過是圖一時的嘴痛快說說而已,可也有些家庭真的在爲了孩子而維持着形同虛設的婚姻。

兩個人的感情明明已經走到了盡頭,可爲了孩子還是在假裝幸福,認爲有這個家在,孩子的童年和生活就是完整的,無論多麼痛苦都值得了

但現實真的如此嗎?

爲了孩子維持的婚姻對於自己和孩子來說都是煎熬,表演的再真實,終究也是假的。

父母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肯定是爲了孩子好,但也只是自以爲的,實際中可能一點意義都沒有。

孩子是敏感的

夫妻之間免不了吵架拌嘴,但也都知道揹着孩子,不過每一次吵架過後,孩子到家,無論兩個人表現得多麼自然,孩子的第一句話都是:“爸爸媽媽,你們兩個是不是又吵架了?”

這還只是夫妻之間很普通的爭吵,那些真的沒有了感情的父母,每天都要刻意地去表演,孩子哪能感覺不到?

知道了又不能說出來,不想說,也不敢說,甚至會讓孩子認爲是自己的存在導致了父母的不幸福。

試問這種環境下的孩子,怎麼能夠開心快樂,不變的沉默抑鬱就不錯了。

生活是痛苦的

每天在煎熬中睡去,又在無奈中醒來,重複每一幅自己不願意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畫面。

兩個人無論假裝得多麼恩愛,始終是假的,起伏不定的情緒難免會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出現疏忽,忽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孩子的成長。

孩子得不到正常的疼愛,慢慢開始變得偏激,而父母積壓的不良情緒,往往又會通過打罵孩子發泄出來,這種惡性循環,終究會給孩子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感情是脆弱的

記得曾經看過某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表述的:最可怕的不是災難的到來,而是不知道災難何時到來。

父母知道必定會以離婚收場,卻總是想等孩子大一點、再大一點,這一等就不知道是多少年。

孩子慢慢長大,也知道父母終究會離婚,可自己不知道是在哪一年,哪一天,每一天都在彷徨無助和擔驚受怕中度過。

一個註定的結局,父母不想說,孩子不敢問,可所有人卻又在默默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孩子不敢想象以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或許每一次睜開眼都有可能要面對結局,於是變得焦慮、脆弱,對未來的婚姻生活產生恐懼。

每個人都希望家庭是和睦的,生活是幸福的,雖然都說勸和不勸分,但感情真正走到盡頭的時候,痛快的結束纔是對孩子的負責。

父母不再需要每天帶着面具同牀異夢,孩子也不需要再假裝成忠實的觀衆,謝幕了,雖然不捨,卻終究可以面對新的開始,而不用在煎熬中苦苦等待。

爲了孩子一時的隱忍換來的只會是無休止的折磨,兩個不愛的人沒必要這樣,沒有意義的等待,拙劣的表演,只會讓孩子更疲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