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0年前十月科創板融資報告:超百家企業募資近兩千億 首單併購重組“破冰”

10月21日,於當日上會受審的兩家擬科創板上市企業——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奧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分別通過了上市委員會的審覈,距離發行掛牌只差臨門一腳。

自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開通至今,一年多時間裏,諸多高新技術企業藉助科創板這一平臺,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目前,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已突破185家,合計首發融資2721.17億元,總市值高達31.44萬億元,其中2020年在截至10月21日的前十個月中,完成首發融資企業數量達116家,首發募資合計爲1916.93億元,在融資金額上超過了深市中小板與創業板之和。

在今年前十個月中,除了科創板融資規模有所突破外,科創板首單併購重組也在此期間破冰。

2020年6月中旬,華興源創作價10.4億元收購歐立通,用時不到三個月便火速完成。此外,進入9月,科創板再融資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3家科創板企業提交了再融資申請。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梁偉堅表示:“雖然新冠疫情對全球資本市場產生一定影響,但A股IPO保持活躍。科創板開局良好,總體符合預期,試點註冊製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同時,新證券法的推出以及創業板改革的有序推進,有助於中國企業的上市活動。”

2020年是IPO大年。隨着註冊制改革大幕打開,實體企業對A股市場的熱情高漲,大量科技新股登陸科創板。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10月21日,已經完成科創板上市首次公開股票的企業已突破了116家,而同期,中小板、創業板上市企業數量分別爲41家、84家。科創板首發融資金額達到1916.93億元,遠超後兩者之和(1017.1億元)。

地域分佈來看,今年已發行科創板公司主要集中在江蘇、北京、上海,分別有26家、19家、17家公司,募資金額排名居前的地區分別是境外、上海、北京,年內募資金額分別爲588.77億元、304.29億元、263.75億元。

隨着科創板的推出,爲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發揮了示範作用,大量科技企業由此在資本市場“紮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116家企業均來自於高新技術企業,平均募資16.53億元,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數量最多,達到23家,合計募資785.99億元。緊隨其後的是專用設備製造業合計有21家,但募資規模明顯下滑,合計募資僅169.53億元,即平均每家企業募資金額僅8.07億元。排名第三的醫藥製造業,合計有17家企業上市,募資286.33億元。

“我們梳理的申報科創板的企業主題來看,確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和高端設備製造產業數目居前;電子核心產業、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生物醫藥產業、智能製造裝備等企業非常踊躍,這符合科創板促進資本市場服務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定位。”10月21日,華南一家中型券商策略分析師受訪指出。

澤璟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盛澤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通過在科創板上市融資,公司獲得了發展急需的資金,同時提高了公司知名度,使公司獲得了政府部門和投資者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上市亦增強了公司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形成良性循環;知名度的提高也將爲公司藥品的商業化銷售帶來積極影響。在科創板上市給公司各方面發展帶來的助益都是顯而易見的,也必將成爲公司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

具體來看,2020年科創板“融資王”非中芯國際莫屬。6月1日,中芯國際在科創板提交 IPO申請後,僅用了29天時間便獲得了註冊批文,刷新了科創板IPO的審覈速度紀錄。此次科創板上市,中芯國際首發募集資金達532.30億元。

但儘管融資規模大,機構仍認購踊躍,其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的股票數量爲84281.00萬股,佔初始發行數量的50%。戰略配售對象共29家,合計配售金額共242.61億元。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獲配金額約35億元,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獲配金額約33億元。網下整體申購倍數爲164.78倍。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螞蟻集團等“巨無霸”相繼向上交所遞交招股書,中芯國際“融資王”的地位或被取代。

7月份,螞蟻集團正式啓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從8月25日螞蟻集團首發申請獲科創板受理,到9月22日提交註冊,10月21日證監會同意螞蟻集團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其科創板上市節奏再度刷新紀錄。

根據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擬在科創板募資額爲480億元,但此前中芯國際申報時披露的募資金額爲200億元,但實際募集資金卻突破532.3億元,不少業內人士預測螞蟻集團的世紀募資規模有望超越中芯國際。

事實上,對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投資者無不熱情,從科創板企業上市融資的熱烈程度就可以看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科創板上市公司中,有76家企業存在超募資金,佔比高達65%。

其中超募規模比例最高的康希諾,原計劃募資12.21億元,實際募資卻高達52.01億元,超募比例達到325.83%。福昕軟件、石頭科技、聖湘生物、八億時空等企業的超募資金比例也超過150%。

“科創板衆多上市公司出現超募,是市場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新股實行市場化發行,不再有23倍市盈率高壓線,發行價格、發行市盈率的高低,都由市場決定,對於質地較好,投資人認可的企業,肯定會出現超募等市場化的結果。”前述策略分析師說道。

除了首發融資之外,對於已上市企業如何通過資本市場繼續做大做強,科創板也做出了明確的安排。

今年6月,科創板迎來了首單重大資產重組——證監會同意了華興源創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註冊申請。

此交易中,華興源創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李齊花、陸國初持有的歐立通100%的股權,標的資產交易金額爲10.4億元,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這筆交易除其“首發”意義外,審覈及註冊的速度也獲得了市場關注。公開信息顯示,上交所於2020年3月27日受理華興源創重大資產重組申請,5月29日上交所完成審覈,用時60天。隨後華興源創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於6月9日提請註冊,6月12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同意註冊,用時僅4個交易日。

此外,科創板首單再融資也即將出爐。7月3日,證監會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證券發行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相對徵求意見稿在簡易程序審覈時限、增發價格、明股實債規定上進行了完善,與主板、中小板再融資規則相比,科創板再融資規則縮短審覈註冊時長,放寬增發條件,增加簡易程序提高融資效率,有助暢通科創企業上市後融資渠道,助推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隨後,一衆企業都紛紛響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業提交了再融資申請。

其中中微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中國證監會規定條件合格投資者發行不超過8022.93萬股,擬募資不超過100億元,用於中微產業化基地建設項目、中微臨港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和科技儲備資金。嘉元科技擬公開發行可轉債,計劃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5億元;廣大新材則擬非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17億元。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