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三國時期的孫策,是一位少年英才,而且長得十分英俊,史書《三國志》中形容孫策:“策爲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在父親孫堅去世後,孫策憑藉自己的能力,以及父親舊部的幫助迅速崛起,爲後世東吳政權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戰死後,他手下的軍隊被袁術吞併,孫策作爲長子,帶領整個家族遷徙到了江都,此時的孫策只有16歲。在爲父守孝期間,孫策一直居住在江都,但是,像他這樣一位有志少年,怎麼可能長期甘心屈居人下,孝期結束之後,孫策便想要找袁術討還舊部。

▲孫策劇照01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策終於從袁術手中得回了孫堅舊部中的一千多人,袁術許諾孫策要將他任命爲九江太守,但是此人卻反覆無常,最終改用自己的親信擔任九江太守。後來袁術又告訴孫策,如果趕走了陸康就將廬江郡分給孫策,孫策輕而易舉的就拿下了廬江,可是袁術居然再次出爾反爾,孫策對袁術越來越失望,不想爲他效力。

孫策決定自己去收取江東,袁術雖然對於孫策的不滿心知肚明,但是他認爲在江東有劉繇和王朗,孫策肯定不能有什麼作爲,便答應了孫策。孫策便領兵出發,此時他所率領的部隊僅僅是父親的舊部和自己所召集的數百個門客。此前孫策就憑着自己的能力,頗有聲望,在他出徵的路上不斷有人前來投靠,所以孫策的隊伍一邊走,一邊就不斷壯大。

▲孫策劇照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孫策率軍渡江後,連續出擊,所向披靡。他趕跑了劉繇,活捉王朗,得到了劉繇倉庫中大量的糧食和兵器儲備,令自己的勢力越發壯大。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術在得到傳國玉璽後正式稱帝,孫策認爲袁術這種行爲非常不妥,專門給袁術寫信勸告,但是袁術根本不聽孫策的,兩人便絕交不再往來。02

當時的朝廷是由曹操所控制,他給孫策封了個官,但是孫策嫌官小,於是曹操又將他封爲明漢將軍,這等於就是承認了孫策的地位,此時的孫策才22歲。曹操十分看重孫策,爲了將之拉攏他,還與孫家結爲姻親。

▲曹操劇照

此後孫策的勢力越來越壯大,周瑜和魯肅都棄官渡江來投奔孫策。由於孫策和周瑜有從小的交情,所以周瑜一來,孫策立刻就給他增兵派馬,大肆修建府院,格外厚待。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孫策被漢朝廷任命爲討逆將軍,封爲吳侯。

此後孫策各路進擊,平定了整個江東。此時孫策如日中天,手下有諸多人才,據史書《三國志》記載,在曹操聽說孫策平定江東後,曾經感嘆道:“猘兒難與爭鋒也!”此時曹操的大部分軍力都用於對付袁紹,他非常擔心孫策在這個時候從背後偷襲。他手下最得力的謀士郭嘉卻認爲,孫策這個人雖然很有能力而且擁兵百萬,但是他對人沒什麼防備,如果有刺客襲擊他很有可能會得手。

▲郭嘉劇照03

結果果然被郭嘉給說中了,孫策在之前的征戰中殺掉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有很多門客一直伺機爲他報仇。有一天孫策外出打獵時,因爲一馬當先跑在了前面,所以落了單,在草叢中潛伏許久的三個刺客向孫策發起突襲,孫策猝不及防,被箭矢射中面部,這三個刺客就是許貢的門徒。

雖然這三個刺客都被趕來的部下全部殺死,但是孫策的臉上依然受了很重的傷,可以說是毀容破相。在裴松之版本的《三國志》中,引用了一段《吳歷》上的記載,說孫策的傷其實不致命,只需靜養百天,不動怒便可痊癒,但是當孫策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臉,極其惱怒,結果傷口崩裂,當晚就死去了。

▲于吉劇照

在幹寶的《搜神記》中,又說孫策總是在鏡子中看見曾被自己殺死的方士于吉(東漢末年黃老道代表人物之一,在民間聲望很高)的影像,最後也是因爲大怒導致傷口崩裂而死。結語孫策在奪取權勢的過程中,多采取非常強硬的手段,殺掉了很多名門大族,給自己樹立了過多敵人。但也是因其年少成名,得意忘形,在外出時毫無戒備,以至於遭人刺殺,最後僅僅26歲便身亡,實在令人嘆息。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搜神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