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長如何輔導幫助孩子學習

關於天賦問題,數學思維是學習思維其中之一,有的孩子學齡前受到過相關啓發,上學後便呈現出優勢;有的孩子學齡前受環境條件所限,沒機會接觸相關資源,上學後會呈現出差距,後者學的過程中挫折感多成就感少,信心屢受打擊,產生畏難和依賴心理在所難免。

關於親子關係,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會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孩子12歲前非常關鍵,父母對孩子鼓勵、認同多,奠定積極主動的性格底色;父母對孩子否定、怨責多,奠定消極被動的性格底色,性格心理決定心態,心態決定一切。

關於刻意練習,我以前文章裏提過李曉鵬,曾經的重慶江津高考狀元,他高效學習的訣竅之一,做適合自己的題才能幫自己提高解題能力,如何知道題是不是適合自己呢?他說,題分3種,一種一看就會,一做就對。

另一種,完全沒思路;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第3種,就是看了有思路,但解題需要時間,他說第3種就是能幫自己獲得有效提高的題,練熟了,第3種變成第一種,繼續找符合第3種情況的題練習就可以了。

數學方面,第一步, 粗略篩選課本課後習題,像看視力表一樣,從前往後,一看就會做的放一邊,一看不會做的也放一邊,勾選出模棱兩可的。

第二步,讓孩子試做勾選出來的題,觀察她的真實水平和做題心態,心裏有數後開始講題,講一遍讓試做一遍,因爲這種題孩子本來就有思路,所以過程中更多的是捕捉孩子反應對的地方加以肯定和認同,孩子平時很少被鼓勵,和我一起做題,她很開心,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第三步,第3種題過完一遍後,連同第一種一起做一遍,目的很明確,一是熟練做題感覺,二是強化做題信心。當孩子感覺會的題比不會的題多的時候,火候就差不多了,再把前面篩出來的第2種題看情況挑幾道出來講,當時想的是能聽懂最好,聽不懂也沒關係,最起碼見了不像以前那麼怵就行。

總結一下,小學階段,學習習慣+學習信心+父母的正向影響可以有效幫到孩子,關注孩子的情緒和感受,讓孩子感覺到學習的快樂、價值和成就,用積極樂觀的言行給孩子賦能,孩子生長能量高,自然會用力向上生長。

在整個陪伴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孩子獨立性的培養,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獨立預習,獨立分析問題,獨立的決問題,必須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話習慣。當父母的,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優秀的榜樣,因爲孩子是以父母爲榜樣成長起來的,必須當好第一任老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