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爲祖國,就是保家鄉……”。70年前,爲抵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經過近3年的浴血奮戰,迫使以美國爲首的所謂聯合國軍簽訂了停戰協定。

每年10月19日是抗美援朝紀念日,雖然70年過去了,但在施甸姚關的一個村子裏,每年的這一天,一位老人都會將自己珍藏多年的黨員證、立功受獎證書、復員軍人證書以及各種紀念章拿出來,一邊細細撫摸端詳,一邊向圍坐在身邊的孫子和重孫講起當年打仗的故事,以此懷念當年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這位老人就是70年前曾赴朝參戰,並先後3次立功受獎,原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88師特務團2營9連戰士,今年91歲的退伍傷殘軍人蔣之清。

70週年紀念日老兵喜獲最高榮譽勳章

今年10月19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週年紀念日,當天,在施甸縣姚關鎮政府負責社保工作的李文傑率領下,3名鎮政府工作人員懷着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將一枚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送到了蔣之清老人手中。

手捧着熠熠生輝的獎章,蔣老用顫抖的雙手將獎章捧到眼前,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獎章上的文字,眼中噙滿了淚水。“這個獎章是我一生得到的最高榮譽。感謝黨和國家,給了我那麼高的榮譽,謝謝你們。”蔣老深情地向圍坐在他身邊的年輕人說:“娃兒呀,你們一定要記住,今天的好日子都是這些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一定要珍惜啊!”

身體硬朗的90歲老英雄

蔣之清老人家住施甸縣姚關鎮大烏邑村黑石頭村民小組,聽村裏人說,老人雖已年逾九旬,但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拄着柺杖在村裏遛彎,緩緩踱步的背影依舊顯出硬漢的力度,高高的個子行走在村子街巷裏是一道偉岸的風景。

據介紹,蔣之清老人生於1930年,施甸姚關人,1949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1月,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88師2營9連入朝參戰連獲戰功。1953年入黨,回國後在部隊裏面,老人識了字,學習了文化,並升任副班長,編入高射炮兵部隊後還當了炮長。1956年復員回老家務農,期間當過生產隊長,雖然身體有傷,但工作積極,上世紀60年代,曾帶領社員在3年時間裏開墾了100多畝荒地,爲發展生產作出了積極貢獻。

老人一共育有兩子,雖然老伴已經過世,但現在老人與大兒子住,已是四世同堂了,一家7口人家庭和睦,其樂融融。老人兒媳婦介紹說,老人雖已年過九旬,但身體硬朗生活很有規律。“平時早上7點起牀,向向火,曬曬太陽,喫完午飯後會去四處逛逛,去鄰居家串串門,看看書報,晚上看看電視,電視好看的話就多看一下,一般晚上8點就睡了。”

老人的大孫子蔣關洲介紹說,他從小就聽爺爺的故事長大,知道爺爺不僅在滇西抗戰中當過支前民夫,還在抗美援朝中立功受獎。“現在每逢逢年過節一家人喫團圓飯和紀念日這天,爺爺總要把我和幾個重孫叫攏圍在他身邊,聽他講當年的戰鬥故事,我們一家人都爲他老人家感到自豪。”

13歲當民夫16歲被抓壯丁

蔣之清出生在施甸縣姚關鎮一個叫黑石頭的村子,12歲時日軍佔領緬甸後瘋狂向滇西進軍,和龍陵戰場一江之隔的施甸成了最靠近戰場的大後方,國家存亡的生死時刻,當時僅僅9 萬人口的施甸縣駐紮下10萬抗日遠征軍,當地青壯年亦被徵用爲民夫修橋鋪路,運送糧食彈藥。當地保長按照各家各戶的勞力情況攤派民夫,13歲的蔣之清被派到怒江大埡口修路和臘勐橋負責敲石頭,每次15天,來來往往無數次。還負責挑軍糧,自備一根扁擔一口羅鍋,南邊從姚關街送到打黑渡口,北邊從由旺街送到馬林寨。軍糧五十斤一袋,當時被稱爲大包米,小孩子一個人挑一袋,大人挑兩袋,挑一袋軍糧軍方就給民夫一竹筒米作爲口糧,這一送就是3年。

抗戰勝利後,剛滿16歲的他又被抓了壯丁。出走的那天,腳穿一雙母親親手編的草鞋,一身青布單衣,回頭望望雨水打溼的草房,抹去兩行淚,被人捆着走過門前的石板路,從此命運開始了的生死漂移。蔣之清被帶走後,一路步行北上,到了四川萬縣集訓組建“新七旅”,集訓結束後開往湖北興山縣,而後轉戰湖南、貴州、四川……最後在1949年四川巴中兵敗。繳械投降後,他們的部隊被送往山東藤縣,摘下帽徽和肩章,換裝後改組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那時他心裏慶幸:終於不用再打戰,再東奔西跑了。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美帝國主義又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老人積極請戰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編入26軍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我們不僅要保家衛國,更要幫助朝鮮人民趕走美國佬。”

抗美援朝榮立3次戰功

1950年11月,蔣之清隨部隊開往朝鮮,懷着保家衛國的一腔熱血,還有多年來練就的實戰經驗和百步穿楊的槍法,參加了志願軍入朝的第二次戰役及後來的全部戰役,並先後在著名的“長津湖戰役”和平京懷武貿山阻擊戰等戰鬥中榮立戰功。

·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 兵團3個軍,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與武器裝備世界一流、戰功顯赫的美軍第10軍進行了直接較量,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紀錄,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此次戰役志願軍收復了三八線以北的東部廣大地區,在東西兩線同時大捷,一舉扭轉了戰場態勢。但面對驟然下降至零下30-40度的低溫天氣,身着單衣的很多志願軍戰士都受凍而死,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

“我所在的九連二排被凍死了12個戰友,我的雙腿膝蓋以下也全部凍傷,但我們克服困難,最終完成了上級下達圍殲敵人的戰鬥命令。”在此次戰役中,蔣之清榮立了三等功。立功事蹟記載:1950年12 月,長津湖戰鬥中該同志在零下30度的低溫下,腳凍壞了仍然堅持行軍,併發揚高度階級友愛進行互助體弱同志,有力的推動了部隊。

·平京懷武貿山戰鬥發生於1952年9月,在這場戰鬥中,蔣之清和另外3名戰友奉命堅守一個陣地阻擊敵人。4名志願軍戰士堅守兩天,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在付出犧牲兩名,輕重傷兩人的代價後,順利完成了阻擊任務。在此次戰鬥中,蔣之清榮立二等功,立功事蹟記載:平京懷武貿山戰鬥中,該同志打的英勇守的頑強,輕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主動機動挺力而出反擊成功,並奪取敵輕機槍一挺,殺(傷)敵24 名。

·1956年11月,因工作積極,喫苦耐勞,蔣之清再次榮立三等功。

每次戰鬥都經歷九死一生

3年的戰爭經歷,蔣之清立功兩次,一次是在嚴冬季節零下三十度裏的氣溫雙腿凍傷,一次是連續消滅24個敵人,彈片穿過手腕,血流如注,輾轉幾次治療。每次立功都是死裏逃生,但是他覺得很光榮,能爲國家爲人類和平,這是實實在在值得做的事情,這也是一個志願軍戰士該做的。

老人介紹說,在“長津湖戰役”中,他們部隊主要任務是截斷敵軍後路,“一道、二道、三道....我們這邊部隊設了幾道關卡,我們把敵人圍在一個飛機場,那場戰鬥很激烈,敵我雙方都死了很多人,我們這邊有一個營,500多人全部犧牲了,最後只剩一個營部教導員。”老人說,當時戰士們衣着單薄,晝伏夜行,嚴密僞裝,忍受着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着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千難萬險,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並通過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包抄,成功將美軍陸戰第1 師和步兵第7 師截爲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利態勢。“在那場行軍中,我兩隻腿從膝蓋以下都凍傷了。”到現在,老人的兩隻腿最怕冷,天氣涼的話,老人的兩隻腿就會一陣陣發抖。

在1952年9 月“平京懷武貿山戰鬥”中,他和“平京懷武貿山戰鬥”中,他和3 位戰友堅守陣地2 天,擊退敵人多次進攻。

“我們4個人堅守陣地,守住山頭,敵人從山下進攻,我們用機槍、衝鋒槍掃射,還有爆破筒、炸藥這些。第一天來了100多敵人,他們發動多次進攻,都被我們打退了。第二天敵人開着坦克來,來了幾百人,那場戰鬥很激烈,我們用爆破筒炸坦克,後來我和戰友都負傷了,我右手臂被敵人子彈擊中,血流不止但來不及包紮,因爲敵人還在瘋狂進攻。”老人說,敵人用大炮、坦克逼近了陣地,兩名戰友衝上去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不幸中彈犧牲。“有一隊敵人趁勢摸上了陣地,走在前頭的一個還抬着一挺輕機槍。”蔣老說,他大吼一聲躍起,一腳將敵人踹倒,奮力將機槍奪了過來。“我抬起機槍對着敵人一頓掃射,在我面前一下子就倒下了20多個敵人。”蔣老說,但陣地上只剩下他和另外一名戰友繼續戰鬥,爲繼續守住陣地,他就把帽子脫下來擺在戰壕上,讓敵人以爲在那裏,朝帽子開火,自己隱蔽在另一處射擊,就這樣機動作戰,又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剩下我們兩人都已多處掛彩,後續部隊趕來後才把我們送到醫院。”

老人說,他被送到後方養傷期間,志願軍又發起了包括上甘嶺在內的多次著名戰役,湧現出黃繼光、邱少雲等戰鬥英雄。“我雖然身在後方,但聽了他們的故事後熱血沸騰。”老人說,傷還沒有痊癒他就積極要求返回部隊繼續戰鬥。“那時戰友們都懷着一個信念,一定要打敗美帝國主義,誓死保衛祖國。”讓老人記憶猶新的是每次戰鬥結束後戰場的慘烈,敵我雙方受傷的、死亡的連成一片……說到這裏老人眉頭緊鎖,深深嘆息:“我們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有多少戰友倒下後就留在了朝鮮,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和平,並隨時提醒我們要珍惜,願這個世界再沒有戰爭。”

退伍後回家務農

抗美援朝戰役結束後,蔣之清隨部隊回國來到了山東萊陽。1954年,25歲的蔣之清突然收到老家來的一封家書,離家九年第一次收到家裏的消息,他是又驚又喜。

這是遠在老家姚關的未婚妻託人寫來的。原來在蔣之清很小的時候家裏就給定了“娃娃親”,姑娘是年長自己兩歲鄰村李姓人家的女兒,李家四處打聽才知道蔣之清的地址,信的內容大概是:現在新中國成立了,提倡婚姻自由,不能父母包辦。你已離家多年,我們年齡也不小了,如果你願意回來和我成親就儘快回來,如果不能回來,我便另許他人。

蔣之清很快回信:這些年來我人在部隊,身不由己,爲國家爲民族,希望諒解我的苦衷。現在戰爭結束了,國家需要建設,家鄉需要發展,我要回來。

懷着對幸福的憧憬,經部隊首長批准蔣之清返回家鄉和等候自己多年的愛人成親,但成親後不久,心繫部隊的他又從雲南回到山東,在隨後的時間裏,蔣之清刻苦訓練,並先後升任副班長,到了高炮部隊後又當了炮長。兩年後光榮退伍,當過炮兵班長和機槍手的他,回到家鄉當了生產隊長,默默無聞地帶領羣衆發展生產,一干就是幾十年,直至暮年。

60餘年不忘黨員本色

現如今,當年被同時入伍的姚關籍老鄉全都過世,他是唯一健在的志願軍老兵,昔日的戰鬥英雄,眼下成了兒孫滿堂的老者。1953年入黨的他,如今每年堅持交黨費,每天看電視,看書報學習黨的政策方針,踐行共產黨員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

姚關鎮大烏邑村副支書徐永軍介紹說,作爲一個有着67年黨齡的老黨員,蔣之清老人一直積極參加支部學習,年輕時候支部有什麼活動總是積極參加,衝鋒在前,不改黨員本色,軍人本色,每年7 月1日後,老人都會催着子女趕緊去替他上繳黨費。如今他一頓還能喫三碗米飯,性情開朗健談,講起話來院牆外就能聽見他的清亮的嗓門。村裏人都知道他年青時當過兵,還當過生產隊長,帶領村民搞農業生產,無論在在家裏還是在村裏他都是“主心骨”。

“我們國家建國71週年,改革開放41年,在黨的領導下,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現在的國家步步高啊!” 當問起對現在的生活有什麼感受時,蔣之清老人高興地豎起了大拇指。

來源:春城晚報 崔敏 陳海頔

編輯:姜永華

責任編輯:楊清宗

關於保山新聞網

該微信由中共保山市委宣傳部保山新聞網管理,保山新聞網是保山市委市政府管理的第四媒體。關注本賬號您將能及時收到保山的新聞資訊。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保山新聞網聯繫信息

電話:0875-2135020

QQ:3049779830(微信同號)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