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極拳

太極拳2006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爲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爲一體,結合易學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太極拳門派衆多,常見太極拳流派有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之間相互借鑑,各有特點,太極拳形成於明朝,其羣衆基礎廣泛,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生生不息。

2、詠春拳

詠春拳2014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17年6月8日,福建警察學院開始正式系統化學習詠春拳。詠春拳是一門制止侵襲的技術,是一個積極、精簡的正當防衛系統。由於各大影視作品的描述,才使所有人知道了這一拳術,衆人更熟知宗師葉問和李小龍。關於詠春拳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歷史版本。而發展至今的詠春拳實質上是經過歷代詠春先師逐步發展完善而成。雖然有許多人認爲詠春拳源自川滇邊區,流行於福建,而揚名於廣東佛山,但是由於文字資料的缺乏,有關詠春拳的歷史只在羣衆中口頭流傳。

3、八極拳

八極拳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謂“八極”,意爲“發勁可達四面八方極遠之地”,在中國傳統武術界素有“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說,可見其盛名之高。八極拳屬於短打拳法,其動作普遍追求剛猛、樸實無華且發力迅猛的風格,在技擊手法上講求寸截寸拿、硬打硬開。其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幫、擠、靠、崩、撼之特點,“晃膀撞天倒,跺腳震九州”之勢。八極拳的起源時間和地點,至今說法不一,有人認爲是明朝,有人認爲是北宋。

4、形意拳

形意拳2011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4年成立國際形意拳形意拳道聯盟發展中心,在俄羅斯、美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廣泛活躍。形意拳創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爲清朝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形意拳除了有較高的搏鬥威力外,若是長期練習,對人體肌肉彈性、脊椎柔韌靈活性、骨質密度等人體機能的提高,有顯著療效。

5、八卦掌

八卦掌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又稱遊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爲主的中國傳統拳術,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創於清末。八卦掌在運動時縱橫交錯,分爲四正四隅八個方位,與“周易”八卦圖中的卦象相似,以八個卦位代表基本八掌。作爲融養生和技擊於一體的武術種類,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帶流傳開,近百年來遍及全國,並傳播到國外,如東南亞地區及美國。

6、迷蹤拳

迷蹤拳2008年被列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迷蹤拳又稱燕青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代表,拳術精華之一。據史料記載,迷蹤拳出自少林,自達摩創拳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後因水滸傳中的燕青而更爲此名。迷蹤拳以其動作變化豐富而體態靈動,受到廣大愛好者的喜愛,一代大俠霍元甲也精於此拳。迷蹤拳隨雖以技擊實戰著稱於世,但擒拿術的內容也比較豐富、系統、全面,主要有抓拿法、打拿法、摔拿法等。

7、南拳

南拳又稱南方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拳種的總稱。作爲南少林等拳種與中國南方各地拳種相結合的產物,技術套路繁多,遍佈各省。其打法短小精悍,結構緊湊,動作樸實,常伴以聲助威,技擊性強。南拳自清代以來,以“反清復明”始,以“行俠仗義”終,在武俠傳奇小說和影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可謂無人不知。南拳種類繁多,如廣東南拳、廣西南拳、鶴拳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2018年被列爲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洪拳。

8、少林拳

少林拳是中國經典傳統拳種之一,得名於少林寺,是在中國古代健身術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拳種。少林拳作爲一個最有影響力的古老流派之一,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於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其在日本尤是,並且還有人成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少林拳起源於北魏,其拳法多樣,主要分爲龍、虎、豹、蛇、鶴五種拳法,此外還有花拳、羅漢拳、龍尊拳等。

9、截拳道

截拳道是由武術宗師李小龍生前1964年創立的一類現代武術體系,它融合了世界各國拳術特點,主要以詠春拳、拳擊、擊劍作爲體系,以中國道家思想爲核心。截拳道與多數武術不同,它是一種融合了世界各種類武術精華的全方位自由搏擊術。截拳道精神是李小龍宗師在實戰和禪的學習中得出來的,是對自身的高度總結,“以無法爲有法,以無限爲有限”,是其最高宗旨和哲學核心,對中國現代武術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力。

10、長拳

長拳是傳統北派武術中一部分拳術,查拳、華拳、炮捶、紅拳均屬長拳之列。現在的長拳是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拳種,它是在查、華、炮、洪、彈腿、少林等拳種的基礎上,根據其風格特點,綜合整理創編而成。現代新編國標武術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有廣泛的羣衆基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