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是近乎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才華橫溢,動手能力非常強,玩遊戲非常厲害,她會積木搭建、粘土搭建、烘焙等等。

最近一位家長和我聊天說:她家孩子已經快4歲了,但是動手能力比較差。

扣扣子要半天,穿鞋子也慢吞吞,很多時候我怕上學遲到,都直接幫她穿好。

但不在家的時候,孩子這樣笨手笨腳要怎麼幫她纔好?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甚至直接代勞,都是對孩子動手能力的破壞和體驗機會的剝奪。

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究其根本是孩子本身的本體能力發展不足。

本體感是我們對於身體的一種感覺,影響我們對身體的控制,我們在書寫過程中對筆的控制需要用到手部的肌肉、保持坐姿需要運用腰部的肌力、說話時需要口腔肌肉的配合,所以本體感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爲。

本體感失調:方向感差,空間知覺能力不足,條理性不強。

動作協調不良:表現爲動作協調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

精細動作不良:不會繫鞋帶、扣紐扣、用筷子,手腳笨拙,手工能力差。

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家長可以這麼做

1.給孩子獨立做事的機會

你會讓孩子獨立做事嗎?比如給家裏的植物噴水,洗自己的小褲頭、小襪子,自己穿衣係扣。這類小家務都是鍛鍊孩子動手能力的好機會。

此刻,需要讓孩子明白:雖然我很慢,但我在越做越好,促使其在體驗中找到方法和訣竅。

2.挑選能讓孩子動手的玩具

仔細觀察家裏的玩具,你會發現:有些孩子只玩一兩次,就被遺棄蒙塵,而有些孩子隔三差五就要拿出來玩一番,而且花樣還能常玩常新。

我大致總結了一下:

家裏能完成複雜動作的變形金鋼、高速飛馳的遙控汽車、會唱歌的機器狗等聲光電玩具,一開始會很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很快,孩子知道它們就會那些花樣,就興趣缺缺了。

而不起眼的磁力片、積木塊、橡皮泥、沙子,大人覺得沒什麼玩頭,在孩子眼中,卻是造型百變的心頭好。

其實,細想也不難理解。

玩具會做的越多,孩子能做的就越少。那些炫酷的玩具成了主角,孩子只能在一邊當看客,少了「參與感」,對孩子智力發展所起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3.我們家長要適當示弱。

對孩子來說,若是我們總是埋怨孩子做得不好,做得慢,表現得太強勢。

孩子就不願意自己動手去做了,一旦錯過了孩子自己願意動手的時間段,之後再想讓孩子動手就難了。

所以在孩子自我意識萌芽期,我們要學會適當示弱,也就是不要命令式安排和指使孩子去做什麼,而是教給孩子辦法後,讓孩子慢慢自己去摸索,自己去完成,也不要在旁邊指責和挑剔孩子。

4.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耐心。

等等孩子。

孩子是慢慢長大的,教育孩子,就像是牽着蝸牛在散步。

當孩子慢的時候,我們不能走太急,因爲蝸牛已經盡力。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多拍球、跳繩、跑步、玩蹦牀、游泳等,提高孩子的本體能力。讓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勝過一堆催促和焦慮。

有句話說:“慢就是快”。培養孩子的本體能力和動手能力更是如此。

容許孩子小時候的慢,給予孩子機會和時間,才能看到長大後的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