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甘肅,外省人立馬會想到拉麪和敦煌莫高窟,說到拉麪,當然都會想到甘肅省會蘭州市,但說到莫高窟,大家都會想到敦煌市,可很少有人知道敦煌是下轄於酒泉市的一個縣級市,即使酒泉是甘肅面積第一大城市,也不會因此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這也着實是莫高窟名氣太大了,它的名聲不僅蓋住了酒泉,更是蓋住了整個甘肅,其實酒泉除了面積大,還有悠久的歷史、璀璨的人文,早在漢朝時期,就已經是河西四郡之一,並承擔着絲綢護衛、河西關鎖的要職,況且甘肅的肅字就來源於酒泉曾用名肅州,除此,酒泉境內可謂是風光獨騷西北,擁有諸多的人文遺蹟和自然風光,我們也只能挑數個代表進行介紹了。

我們第一次訪問是一個叫朱天的朱天公園,酒泉公園是整個河西走廊唯一保存的韓食園林,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庭院有泉有湖,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蹟、月洞錦州、西漢勝景、紀連成派、煙雲深處、曲園飲用水、華越雙清、勞動滿洲八大旅遊景點,泉水雪冬天不結冰,夏天涼爽好喫,適合飲用,日出量約3萬立方米以上,泉水向北滲透到小湖中,因此,形成泉,保存湖,形成泉明、泉湖相迴避、水草相生,兩千多年來,泉湖的勝景一直不衰,“公元前121年,郭炳、西征、匈奴,大獲全勝,武帝從長安御州徵調豪兵將軍,徵調豪兵將軍,胡將軍認爲功勞屬於全軍將士,所以把酒倒在泉裏,和將士一起喝酒,所以“酒泉”的美名流傳至今,高柱天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它是漢王朝清空西域、擴大開課的歷史證據。

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須經過的門戶,西漢建了門戶,因爲在玉門的南邊而得名,與玉門一起,是當時西域交通的門戶,宋代以後,與西方和陸路的交通逐漸衰退,關口被廢除,今天的陽關是已經埋在沙子裏的古城,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誦的古城,這裏還剩下一些住宅、農田、頻道等遺蹟,強風過後,這些遺蹟清晰可見,引人注目,但是在歷史的長時間裏,慣性峯水中幾乎沒有遺蹟,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線,連接着70公里的長城,每隔幾十裏就有一個鳳囚墩臺,陽關附近也有十幾個鳳囚臺,特別是在古董海灘北側碼頭山頂上,被稱爲“楊冠貴”的鳳水最大,地勢最高,保存相對完整,這也是楊官送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有句話說絲綢之路去敦煌,敦煌去陽關,關於陽關,應該提及與絲綢之路的關係,絲綢之路打開時,商隊從長安出發,向敦煌補給後,從兩個關口出發,陽關是其中之一,養路後,大篷車穿過沙漠,到達山山、湖南,然後到達安息,與從玉門出發的大篷車會合。

既然說了陽關,我們也理解玉門,玉門在西域輸入玉石時是以李的名字命名的,漢詩爲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談論玉門,大家都會想起即將膾炙人口的當時,這就是“黃河遠在白雲之間,古城萬寶山”,丟人爲什麼要埋怨柳樹,春風不逾玉門,“詩中那悲壯而淒涼的感情勾起了我們對這古老關口的憧憬,玉門又名小石板城,矗立在酒泉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的砂石河上,慣性是正方形,四周的城牆保存得很好,爲黃京都夯開了兩扇門,城牆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以直接到達頂峯,登上高官,舉目遠望,四周都是沼澤,溝縱橫,長城蜿蜒,鳳水參天,後陽拔地而起,泉水青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高官雄姿相得益彰,吸引你的心,百感交集,回味之情流淌,油然而生。

果州柳林洞又名萬佛山洞,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重要巢穴之一,位於果州縣柳林谷兩側的沙礫峭壁上,榆樹洞成立於北魏,經過唐、五大、宋、西夏、元、清、臺的建設和重建,現在,11個西懸崖,一股清流在懸崖之間流動,因爲在那個山谷裏生了很多榆樹而得名,所以洞裏從唐到元代,八百多年的彩色塑料千餘體、壁畫1000多平方米共存,洞穴兄弟、壁畫內容、藝術風格、供養人標題等都表現出與莫高窟石室藝術的密切聯繫,爲敦煌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年輕的時候,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年老的時候,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呢?是不是想要去這個美麗的地方去旅遊了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