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了解一个人的过去与当下是很重要的,因为他需要透过这些信息去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所以经常会去询问“最近怎么样”、“过去有什么重要的经历”或者“有什么比较难忘的东西没有”等问题。

而在问及“最近怎么样”这个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朋友会在答案中加上“非常累”、“没时间”、“总是很焦虑”这样的细节。

虽然碍于职业特性接触这样的朋友并不奇怪,可当里面出现了不少的共性时,再用“现在生活压力都大,这有什么奇怪的”来解读,就显得有些不负责任了。

当然了,我并没有想要否定“大多数朋友在顶着莫大的压力生活”这一客观事实,因为即便是平时我接触的学生朋友,也都在用词、语气、神态中展现出了“透支自己”后的疲态。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来最近遇到的咨询抑郁症的学生朋友逐渐增多这一状况,而类似的情况并不是只有我遇到,业内很多同行都表示有这样的感受。虽然现在大家都喜欢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为“特殊事件(疫情)对现实生活的冲击”,但我觉得重点应该是“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冲击”。

这时候你也会联想到诸如“还年轻”、“没有经历多少挫折”、“抗压能力”不足等因素。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因素都是存在的,但成长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没多少能力到能力尚可的过程,在他们的年龄表现出这些一点也不奇怪,而即便我们再想做些什么,也不可能绝对违背成长规律,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从另外一些方面去看一看没有“人为因素”的存在,毕竟,相对于改变现实,改变人为因素更具可行性。

那这时候问题就由“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冲击”变为“我们能做些什么”,或者说“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在与这些年轻朋友的交流中,能够很轻易的发现他们正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非常厌恶、排斥、抗拒自己当下的状态,希望自己能够认真学习、好好上课、成绩优秀、被父母青睐、被老师和同学认可,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不会被人喜欢、努力了肯定不会有收获。

虽然人本身确实是矛盾的集合体,但在不知道选左还是右的岔路口,持续的纠结就好像在原地踏步,而看着身边的人与事都在向前,自己却原地踏步,也还是会不自觉的诞生出以“我正在落后”、“我可能会被淘汰”、“我确实没什么价值”为表现的生存焦虑。

焦虑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因为它也是协助我们生存与更好生存的主要助力之一。只是在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年轻朋友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觉得自己成绩不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当然,完整的描述应该是:我成绩不好、不够优秀、没有价值,所以我得不到爱、关注与支持,这让本就难以独立生存的我面对巨大的危机,危机便带来了焦虑。

不过在这个时候,我确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正存在这样的活动。当然了,我们不知道的也并不是只有这些。

而如果我们把视角转向成年人,会否发现因为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成年人要活的更轻松一些呢?

前两天,一位“就是要退出家长群”的家长发了“表明自己态度”的短视频,而在下面的留言里不出意外的分成支持他,觉得现在的教师确实把什么事情都丢给家长、家长天天都很忙,哪儿有时间照顾孩子,与强调老师现在也特别特别不容易、现在不能打骂孩子,教育难度太大的两派。

而无论是支持他的,还是支持教师的,在他们的阐述中都包含了“累”与“没有时间”这两个信息。

我知道并不能基于这种情况而说“所有人都很累、都没有时间”,但至少它确实描述了大多数人的状态,以及多数人对他人及自我状态的认知。

那如果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走,我们不可避免的需要去询问“为什么会累”、“为什么会没有时间”这两个问题。而生活压力大、想要的东西太远、竞争太激烈、需要做的事情太多等答案便进入每个人的认知中。于是这些答案回答了之前的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如何避免陷入这两种状况”这个问题的答案,那就是“只要你努力成长、积极起来,很快你就会比百分之八十的人厉害,这样你就能赚很多钱、就不会走在时代之后、就不用那么劳累的生活了”。

而总结为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位朋友,你都菜的快要濒临灭绝了,还不努努力、还不积极点?”

我知道在刚刚转向成年人这个层面的时候,一些朋友会觉得这个转折有些大,但这两个层面并不是独立的。

在探讨年轻朋友的时候,我想你已经发现了,他们的脑海中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即只要我不够优秀,家长就不会重视我、老师与同学就不会认可我,我不想这样,所以我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唯一的价值,那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

那在这里我就要问了,成绩不好就一定难以在未来拥有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吗、成绩不好就代表他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与必要了吗、成绩不好就能代表所有都会不好吗?

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夹杂着“成绩重要”、“现在学习是唯一的捷径”这样的声音,可绝大多数朋友都会秉承“成绩说明不了一切”这样的态度。

而我们再转向成人层面,收入的多少就能决定生活的幸福程度吗、赚钱多就代表有能力吗、比多数人优秀,就代表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就能实现吗、蹉跎一两年,就真的会被社会淘汰吗、成长起来就真的不会受苦受累了吗?

答案和“成绩说明不了一切”一样是否定的,而在理性层面每个人都知道如此,可反观现实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利用起来,去做“利于自己与成长”的事情、我们恨不得把所有的人脉利用起来,即便一些朋友会变得不再是朋友、我们不断压榨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少的休息、我们不断的逼迫自己,哪怕不断的降低自己的底线、我们开始追逐“高效”,也不管那是不是套路、我们开始比拼“谁做了更多的事情”,不顾为此需要付出的沉重的健康代价……

可能在很多朋友的眼里,这样的人、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他们所期待的,因为这非常的自律、非常的积极,但就像刚刚说的“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儿,它是促使我们前进的重要动力”一样,这些描述虽然代表着不同层面,却都贴有“焦虑”这个标签。

焦虑的成人、焦虑的周围,与“你要努力,不努力不行”、“你充满了问题,不能这样下去”这样贩卖焦虑的氛围(贩卖焦虑,是为了兜售自己)加在一起,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如何不焦虑呢?这样持续的焦虑下去,真的好吗?

成人焦虑、氛围焦虑、孩子焦虑,可能会有些朋友觉得我过于危言耸听。

可我想问的是,你能心安理得的在家休息个一年半载吗、上面我提的那些问题,你也觉得“不代表一切”,那这样的态度会在你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吗、当他人兴高采烈有所斩获的时候,你能把持住本心安安稳稳的走好属于自己的节奏吗?

如果不能,那我觉得你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明明活着、活的还可以、拥有价值和能力、也拥有让生活和自己逐渐变好的时间和机会,却还如此焦虑,要求自己必须积极、积极、再积极,像着魔了一样、像得病了一样,非“积极”不行?

感谢朋友你的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