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脑部血管堵塞引起的一类疾病。

脑组织需要血液供给,而脑血管就担此重任,血管堵塞后,脑组织会因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坏死,进而诱发脑梗。

脑梗危险性很高,全球顶尖医学杂志《柳叶刀》曾发布数据称:我国脑梗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恶性癌症。

而卫生部组织调查数据显示:脑梗患者分布存在北高南低、男高女低,且更加集中于中年男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中抽烟的比例占70%左右。

为什么抽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脑梗发生呢?

很多人都知道抽烟伤肺,显而易见的是,香烟产生的烟雾会随呼吸首先抵达肺部,长期抽烟,肺部极易遭受损伤。

但肺部还是血液转换的场所,在静脉血转换为动脉血时,氧气进入血液。

这个过程中,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焦油、烟碱等也会趁机进入血液,进而沉淀于血管壁,危害血管健康。

受到损伤的血管壁会更易沉淀脂质、毒素等,血管硬化、堵塞等风险随之升高。

此外,抽烟时,人体摄入更多一氧化碳,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会受到影响,机体氧气供给减少,脑部组织供氧不足也会加速脑组织坏死、病变。

脑梗来临前,身体是否会有“预兆”?神经内科医生给出解答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许娜从业30余年,曾在论文中讲到:不少患者都是突然患上脑梗,这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的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伤害,事实上,脑梗发病前会反复出现3个症状,及时发现,能给患者争取更多治愈机会。

症状一:频繁打哈欠

打哈欠是很正常的生理行为,多出现于睡眠不足后。

但正常作息的情况下,连续几天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症状,要警惕,可能是脑部血管出现了堵塞。

脑血管发生堵塞后,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给,机体会以打哈欠的方式获取更多氧气。

事实上,半数以上患者在患病前5-7周出现了哈欠连连的症状。

症状二:四肢蹿麻

肢体活动受神经中枢“指挥”,脑干血管出现堵塞,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一定压迫和影响,从而影响到机体运动功能。

其外在表现即为四肢蹿麻,有蚁行、蚁噬感。

提醒:偏瘫是脑梗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非外力造成的频繁四肢蹿麻是脑梗前标志性症状之一,发现之后,要引起足够重视。

症状三:频繁单侧流口水

单侧流口水是脑梗又一典型前兆,尤以单侧流口水较为常见。

脑部血管堵塞之后,压迫中枢神经,这会影响神经与肌肉的结合能力,机体对咽腔肌肉的控制能力变差,患者易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舌根发硬等。

防脑梗,重在养护血管,减少堵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很多疾病都来源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脑梗也不例外,上述抽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此之外,这2个好习惯建议养成。

1、少生气

心情愉悦对脑梗的预防也是大有好处的。

生气时,人体会分泌更多儿茶酚胺(神经类物质),它会刺激心肌加速收缩——舒张,给冠状动脉以更大的压力,血液流速随之升高。

此外,儿茶酚胺还会造成脑血管收缩,二者共同作用下,会升高脑血管痉挛甚至堵塞的风险,从而更易出现脑梗。

2、多喝水

水分占人体血液的83%,多喝水有利于血液循环,还能帮助排出代谢毒素,净化血液环境。

水中浸泡云台冰菊,常饮,可事半功倍。

早在汉朝时期,《金匮要略》中便有关于菊花的记载:菊者,解毒清热,利循环,疏瘀堵。

云台冰菊是菊花中怀菊的亚种,其内硒元素、类黄酮、胆碱等成分含量非常高,在血管养护方面功勋卓著,还有“百菊之王”的赞誉。

硒元素:对血管损伤有很好地促进修复的作用,及时补充,可减少损伤积累,对脂质和毒素的沉淀起到抑制作用;

类黄酮:减少自由基含量,降低血管损伤、堵塞风险,对血管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胆碱:加速血液中脂质的消耗以及排出,进而对血液粘稠、血管硬化起到缓解和抑制作用。

开水冲泡即可,睡前饭后喝上一两杯,血管更“轻松”。

小知识:

幸存者偏差

经常听到有人说,身边某某抽了一辈子烟,喝了一辈子酒,八九十岁高龄身体健康,并以此质疑“陋习”与疾病的相关联系。

对此,我们应该了解一个统计学词汇“幸存者偏差”,这是一个逻辑谬误,大致意思是说统计时只看到了成功的部分,即只看到抽烟喝酒仍高龄的人,而非成功(因抽烟喝酒生病、离世)的人已经没有话语权。

故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更加详细、系统的数据,而非只凭几例事件便妄下结论。

参考文献:

[1] 廖易.1487例脑梗患者病例回顾性分析[D].云南学术.2018-7-21.

[2]《抽烟伤肺又伤“脑”,不得不防》.医学杂志.2018-5-12.

[3]许娜.脑梗前症状与预防[J].河北医学报.2018-12-3.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