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沒上小學,就有不少家長紛紛表態:只要孩子能考到90分,管他班裏排名多少!更有家長對讓孩子上幼小銜接課的行爲嗤之以鼻:把孩子搞得那麼累,現在什麼都學了,到了孩子上一年級還需要做什麼?

新的學期已開始一個多月,各科考試也有了結果,只是教育部明確規定不得公佈學生成績,不得按學生成績排名。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挺好,就應該這樣,雖然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不高,可孩子排在前頭倒還好,要是排名往後靠了,哪能淡定得了。偏偏數學老師在班級羣裏透露考試結果信息:這一次測試全班平均分95.8,滿分的有10人,90分以下有1人。

一看到老師這條信息,很多家長就不淡定了,立即私發信息給老師打聽自家孩子的成績;有些家長倒是理智些,雖然抱怨還不如直接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來得乾脆,至少知道自家孩子的具體分數心裏就有數了等,但還能穩得住忐忑不安的心,等到孩子放學回家再打破砂鍋問到底。

爲什麼要嚴禁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呢?

教育部也是良苦用心了,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全文公佈。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等作出部署。其中有一條就是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教育發展到如今,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成了侵犯他人隱私權。

當下孩子的教育,真是太難了!爲了所謂的隱私權,學校或者老師公佈學生成績都成了違規行爲。那麼,學校的考試,以什麼方式呈現給家長,讓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心裏有個數,清楚自家孩子在學校學習情況,中考高考升學有沒有希望呢?現在的考試成績,家長看不到具體分數,而是實行等級評價,即A、B、C、D,各等級還有三個等級,比如A+、A、A-。

自從恢復高考以來,不管小學還是中學,教育都是唯分數爲衡量成績好差的指標,這突然改成了等級評價。說實在的。對所有家長來說,一時無法適應。這不,家長明明知道孩子考了A+,卻非要私聊老師打探具體分數,搞得非要知道孩子具體考了多少分才肯罷休的架勢。在面對這種情況下,老師應付一兩個家長倒還好說,要是班裏大部分家長都想知道孩子考試得數而不是成績等級,老師怎麼辦呢?與其一個一個告之,倒不如直接公佈了。唉,公佈成績吧,屬違規行爲,一旦追究起來,老師要承擔責任!不公佈成績吧,不少家長又要問,老師可謂是兩頭爲難。

學校老師到底該不該公佈成績呢?

大部分家長意見非常一致:必須公佈成績!原因有3點:

1.公佈成績,知已知彼

只要有“唯成績”的升學考試在,成績就是一個逃避不開的事實。如今的9年義務教育,雖然不看成績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接受教育,可別忘了,中考就是在9年級基本舉行的。如果孩子對自己的成績不知道處於什麼水平,中考升學豈不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孫子兵法有一條: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同班同學都不知道誰的成績好誰的成績差,不清楚自己的成績是否有希望在升學考試中勝出,這種所謂的尊重隱私權,豈不是“掩耳盜鈴”?再說,老師不公佈考試成績和排名了,學生就不私底下比較排出高低嗎?與其這樣自欺欺人,倒不如堂堂亮亮的按成績排名,促使學生形成我追我趕得光明正大競爭勢態,這纔是真正的公平競爭。

2.公佈成績,正視自己

有些人說老師公佈成績,會傷了差等生的自尊,丟了差等生家長的面子。如果真有連自己成績都不敢正視的孩子,TA的一生就不會遭遇挫折面臨困境?若遇上了,如何去應對,還能一直逃避下去。再說,成績差不都只是暫時的嘛,在清楚自己成績排名後才能確定清晰目標迎頭趕上,這樣纔有可能提升自已。成績差不丟人,丟人的是一直成績差。如果連成績這點壓力都承受不住,以後的人生註定走不下去。

3.公佈成績,父母端正態度

要說成績差很丟人,其實都是閒得沒事的家長惹出來的事,只有家長才會世故,纔會戴着眼鏡看人,纔會眼裏只有“別人家的孩子”,同學之間,雖然會有“物以類聚,人以羣分”現象,但並不明顯,尤其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交友的原則基本建立在興趣愛好上,無關考試成績好壞,成績好的同學可以與成績差的同學成爲好朋友,因爲他們能夠聊得來玩得起。

倒是很多家長會根據孩子的考試成績自覺排隊,孩子成績好的家長找孩子成績好的家長做朋友,孩子成績差的家長被議論、歧視、排擠。孩子的成績是家長的臉面。老師公佈成績,不是覺得孩子丟了人,而是覺得自己丟了人。其實,家長不必如此,有成績好的就有成績差的,只要孩子盡力了就行。我們應該理性看待,老師公佈成績單,也是一種激勵、鼓勵。

不管孩子也好,家長也罷,如果無法正視考試成績,那以後的中考、高考、社會分工,待遇地位,以及貧富差距等,如何去認識和接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