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這幾年自主品牌車型在造型,內飾,操控上的進步,以及像哈弗H6、長安CS75等自主SUV車型的火爆,似乎給了國人一個很強的錯覺,那就是自主品牌已經崛起了,甚至有一部分“民粹”們,都開始叫囂超越合資了,然而,如今的車市,SUV的紅利被喫的差不多了,要和合資較量,必須再回到轎車本身,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轎車領域時,纔會驟然感到情況的危急,而且急的不是一星半點,不誇張地說,自主品牌轎車危矣!

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譁衆取寵,這是面對數據後的驚歎,更是面對不清晰市場決策者的吶喊。我們看看剛剛過去的9月份轎車銷量數據,對於筆者的擔憂就明瞭於心了。捨去後端的不看,只看銷量排名前50的轎車車型,就以下的幾點問題,完全可以說明問題。

前10車型裏,自主品牌車型是“0”(長期佔據一席之地的吉利帝豪滑出前10位居第11位);前50車型裏,自主品牌轎車車型僅佔10位,且排名靠後居多;前入榜的自主品牌車型中,銷量過萬的僅帝豪和逸動兩款;自主中級車沒有一款車型入榜;自主品牌車型價格都偏低,大部分入榜的原因還是因爲性價比;

面對以上問題,還能再說自主品牌崛起嗎?還敢隨便叫囂超越合資嗎?客觀地說,就目前的狀況,自主品牌轎車沒有任何底氣挑戰合資,唯一要做的就是客觀認清自己,有策略地埋頭追趕。下面就自我分析和追趕策略兩方面,做一個簡單的探討,也歡迎方家指正。

自主品牌轎車現狀及其背後的原因

對於現狀,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也算是看到了現實的殘酷,與合資的距離差的不是一小節。過多的去修飾現狀,恐怕會讓很多人心臟受不了,這裏就不再贅述,最重要的是對造成目前現狀的分析,從原因中找到改變現狀的策略和思路,這纔是對我們有意義的。

衆多車企的短視是不可原諒的。因爲前幾年SUV細分市場的瘋狂,很多自主品牌車企一窩蜂的去入局,不誇張地說,很多品牌甚至都遺忘了自己還有轎車這回事,長城直接放棄曾經賣得還算不錯的騰翼轎車系列,比亞迪上的新車也幾乎全是SUV,上汽,長安等無一例外,吉利和奇瑞雖然也有推轎車,但和其旗下的SUV車型比,轎車明顯是“小房生的”。這種決策背後的動因,都是爲了快速喫SUV的紅利,沒人願意花資源做轎車。到如今SUV紅利期已過,問題驟然突顯,不得不說,這些車企的決策是多麼的短視。

轎車車型競爭力不強,大部分還是靠性價比混市場。不是轎車沒需求,看看每個月銷量排行榜前幾位的合資車型,例如朗逸,軒逸,卡羅拉,寶來,速騰,英朗,哪一款不是月銷兩萬以上,市場的大盤子還是有的,那自主品牌賣不好的原因就是競爭力差。誠然品牌弱勢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可以允許有差距,可差距這麼大,是不應該的,自主轎車在設計、動力、操控、舒適性上和合資品牌產品是有距離的,必須苦練內功。

轎車和SUV不同,轎車需要的綜合資源更多。鑑於客羣不同,競爭更加激烈,造車歷史原因造成的消費者對轎車的要求比SUV更苛刻等因素,一臺轎車的成本相比同價位的SUV起碼要高出幾千元,這也是爲什麼有SUV紅利喫的時候,人們不願意去做轎車的原因。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還有諸如自主品牌自身產品設計能力問題導致的顏值偏低,品控和工藝水平導致的產品小毛病偏多等也是影響自主品牌轎車銷量的重大因素,面對殘酷的現實,自主品牌要想抓住未來的市場,在SUV紅利期消失後搶佔市場的話,就必須打出一條血路,突破自主轎車的困境,至於如何突破,就看各大車企決策者的智慧了,不過有幾點共識性問題可以提出來,以資參考。

產品是王道。說一千道一萬,最終還是要落到產品上,沒有好的產品,任何暢想都是空中樓閣,那麼什麼是好產品的標準呢?可以說這個問題很難有統一的答案,只能用一句討巧的話說,那就是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至少沒有很多小毛病),從顏值、動力、操控、舒適性、價格五個維度努力,要確保其中三個以上維度和同級合資競品相比有優勢,大抵就是成功的。

傳承很有必要。十代索納塔、十代雅閣,八代凱美瑞,第七代天籟、、、、諸如此類,合資車型根本不會輕易冒出一款全新命名的車型,有人說以上列舉的都是中級車,那思域、高爾夫、卡羅拉也都是幾十年的車型了,反觀國產車呢?以奇瑞爲代表,名字換了一茬又一茬,差不多消費者記住了,它又換名了,到最後,留在消費者心中沒幾款。

經典中級車必須要有。得中級車者得天下,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作爲轎車的集大成者,如果沒有像樣的中級車,國產轎車永遠不敢說成功,具體不再贅述。

結語:扒出數據的傷口不是惡意,道出殘酷的現實不是目的,還是面對國產車的發展,感到焦慮和危急,特別是很多車企決策者們面對現實沒有新鮮的招數,是最可怕的,希望全體汽車人能夠正視自我,不要有些小起色就忘了初心,畢竟發展民族自主品牌不是喊兩句口號,要下決心,敢投入,有策略才能實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