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及國家強大與否,我想“GDP”這個詞是繞不開的,2010年我國GDP以6.09萬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也是我們國家總實力強盛的表現。

而美國更不用說,GDP世界第一,在全世界橫行霸道,目中無人,似乎都證明了GDP越高,國家也越強大。但是偏偏歷史上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清王朝。

在我們的認知中,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實力都是遠超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就算是我們最不待見的清王朝,在網上也流傳着世界第一GDP國家的寶座,直到鴉片戰爭以後才慢慢衰落。

圖注:晚清婦女

這放在現在不符合常理啊,哪有GDP世界第一的國家混的這麼慘的?當時的清王朝真的GDP世界第一麼?

清朝GDP世界第一的來源‍

這個觀點還真不是我們網友的胡亂吹捧,而是英國學者麥迪森提出的;他在自己著作《世界經濟千年史》(2001版)中這樣描述的:“19世紀前,中國經濟比歐洲或者亞洲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大......1820年清朝GDP佔全世界的32.9%,比西歐和它們的附屬國的總和還要高出30%,即便是進入二十世紀初,清朝GDP也佔11%左右。”

圖注:麥迪森

這是一個很誇張的結果,因爲根據英國自己的計算,英國在1820年GDP也只佔全球的5.2%左右,也就是大清的GDP能幹翻6個英國。另外還有法國學者貝洛赫和彼得·布雷克也得出過類似的結論。

那麼麥迪森是如何得出這樣結論的呢?這個結論靠譜麼?‍

我們先看看麥迪森怎麼算的,首先他用購買力平價轉換系數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折算,只計算總GDP和人均GDP,沒有考慮產業結構、政府規模和資本積累的因素。根據這種模式的計算,中國早在1998年GDP就超越日本了。

並且麥迪森自己也承認太過久遠的數據他只能依靠“線索和猜想”。這就導致了數據嚴重的失真,此結論後來被經濟學界普遍認爲過高。

美國學者阿西莫格魯等人就警告說這個數據都是麥迪森的“猜測”。中國清華大學博士後管漢暉也曾發文稱麥迪森的數據存在嚴重問題,比如根據他們計算,明朝時期的中國人均GDP爲260美元,而麥迪森統計的這一數字爲600美元。

圖注:管漢暉

再者,清王朝在自身的統治階段都統計不清楚本國人口,更遑論外國學者來統計GDP?

我們可以翻看1820年的中國和英國兩個國家的經濟狀態來進行對比。

1820年,清王朝的稅收是4500萬兩白銀,而英國是1.5億兩白銀。如果細分到產業,清朝主要以茶葉、絲綢和瓷器爲主;而英國則是以紡織品、鋼鐵、工業產品爲主。

1820年的清王朝正值道光皇帝上臺,這時的清王朝由於人口暴增,人多地少,物價飛漲,根據統計,道光年間物價是康熙時期的5倍,加之乾隆晚年吏治腐敗,地方暴亂此起彼伏,乾隆自身又好大喜功,導致國庫空虛。

圖注:道光皇帝

而此時的英國正擊敗了拿破崙,成爲歐洲霸主,國內工業水平飛速發展,海外殖民地也飛速擴張,印度、澳大利亞、非洲等殖民地都源源不斷的補給本國,工業產品也在“無敵艦隊”的護衛下在全世界進行商品傾銷。

你說這樣的情況下大清GDP是英國的6倍?

另外,GDP是與資本主義現代市場和現代理性國家經濟政策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這種衡量指標本身就不適用於古代傳統封建社會。

中國古代GDP總量之所以一直很高是因爲在封建社會,所有國家人均GDP相差都不會太大,而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但是工業化的到來打破了這個規律,人均GDP的相差懸殊可以直接讓一個人口抵得上十個甚至數十個人口。

圖注:晚清的中國社會現狀

所以結論是,不靠譜。清朝或許由於人口規模的原因在當時世界GDP佔比中有一定地位,但遠遠達不到世界GDP的1/3。而且這種地位都是虛的,一旦戰爭爆發,資本主義看透了清王朝脆弱的外皮,自然而然侵略就開始了,GDP地位也就一落千丈。

總評:

這種清朝世界第一GDP的說法能在中國流傳開來,我認爲是部分網民對於我們國家民族復興的一種認可,也是對國家強盛充滿信心。加之本身清王朝在政治經濟上本就沒有太多亮點,那麼這種GDP佔比高的理論自然也就流傳開來。

圖注:晚清人物

但是清朝的強大與否都成爲了歷史,我們也因該正視歷史,審視歷史,銘記教訓,從而繼往開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保證自己一直強大,但是忘記了自己歷史的國家,是肯定走不長遠的。

參考資料:紀雙城,孫微,陶短房,張倍鑫.“清朝GDP第一”靠譜嗎?[J].時代人物,2015(01):85-87

周豔.《大國崛起》

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