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寶媽羣裏看到一位寶媽訴苦,她說自己的孩子最近越來越不愛說話,動不動就發脾氣,一點小事就哭,以前孩子不是這樣的,以前孩子很開朗,經常咿呀咿呀說個沒停,見到小區的爺爺奶奶還會主動叫人。

這位寶媽把自己的疑惑跟寶爸說了,寶爸也覺得最近小孩變了很多,但也找不到原因,懷疑孩子是階段性的,可能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但是寶媽不這麼認爲,她懷疑是一些外在原因影響了孩子的性格發展。

孩子一歲半以前是寶媽自己帶的,一歲半之後自己要上班,於是叫來孩子的奶奶幫忙帶。難道奶奶帶了半年孩子性格就變了嗎?

這位寶媽當然不是懷疑奶奶會虐待小孫女,但是想弄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想知道白天奶奶和孩子是怎麼相處的,於是,她悄悄在客廳裝了監控。

監控大概裝了一個星期,這天週末,寶媽趁着大家就出門玩了,就悄悄把監控拿了下來,她慢慢看着這幾天的監控,看着看着不禁流下了眼淚……

白天大部分時間婆婆都是帶着孩子在客廳玩,婆婆坐在沙發上,開着電視,孩子自己在爬爬墊上玩着玩具,基本沒有語言交流,因爲孩子還不會說完整的話,婆婆也理所當然地沉默。

雖然開着電視,但是婆婆基本不看,而是發呆,有時還默默嘆氣,等快到了飯點,婆婆起身做飯。

有一次婆婆在廚房做飯時,孩子自己摔了一跤,大哭,婆婆趕緊跑出來抱起孩子,等檢查一遍孩子並沒有受傷時,婆婆又匆匆返回廚房。

有幾次她倆去外面散步回來,婆婆是抱着孩子進門的,等放下孩子時,婆婆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了,一直用手捶腰。終於做好飯,餵了孩子喫飯,把孩子哄睡後,婆婆又是一個人呆坐着。

等到寶媽寶爸下班回來,婆婆才起身接過寶媽手裏的菜,一個人默默去了廚房……

看完監控,這位寶媽終於明白問題出在哪裏了,她心疼孩子,也同樣心疼婆婆,她記憶中,每次去鄉下公婆家,婆婆都是笑臉相迎,高興地忙上忙下,但是自從她來城裏幫自己帶孩子,幾乎很少笑了。

婆婆離開了公公,一個人背井離鄉,跟着孩子來到陌生的城市,沒有朋友,不熟悉環境,只能面對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小孩子,她以爲孩子不會說話也聽不懂話,所以每天默默做着家務。

晚上,寶媽和寶爸躺着牀上,聽見婆婆起身上洗手間,走到客廳時候婆婆不小心撞到了小凳子,於是又默默嘆了一口氣。

寶媽比較自責,自己竟然一直不瞭解婆婆,她跟老公商量讓婆婆回鄉裏去,婆婆年紀大了,把自己的孩子養育成人,現在該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了,老公聽了寶媽的話也是後知後覺,決定第二天就和自己媽媽商量回鄉下的事。

寶媽也決定要辭職了,雖然前段日子她還想着競爭空缺出來的主管之位,可是爲了至親她決定先放下自己的事業,哪怕自己年紀不小了很難東山再起。

這就是這位寶媽所經歷的事情,雖然很多老人都喜歡小孫子孫女,但是長期帶孩子很累,尤其是寶媽寶爸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家,這樣不僅老人家的身體喫不消,孩子也會缺乏父母的關愛,眼界狹窄,畢竟老人不像年輕人那樣思維活躍。

抱起孩子就要放下事業,這確實是一件遺憾且無奈的事,但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做好取捨,哪怕讓老人家幫忙帶娃,也要多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