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圖解 | 爲什麼朋友圈裏的人都那麼有錢?

文| 張媛 顧樂曉

編輯 | 陳臣

從“上海名媛羣”拼團,到朋友圈炫富產業鏈,表面上來看,“炫耀性消費”直接掛鉤着財富,不過從心理學層面來看,所謂“炫耀性消費”,沒有窮人和富人之分。

早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炫耀性消費”已經被廣爲討論。

這其中,以奢侈品等物質性消費最爲典型。據貝恩及Wealth-X數據,過去15年間(2005-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場由1470億歐元(約爲11537億人民幣)增長至13000億歐元(約爲102027.9億人民幣),累計增長了784.35%。

表面上來看,以奢侈品消費爲主的“炫耀性消費”直接掛鉤着財富。作爲奢侈品消費主力軍的亞洲地區,高淨值人羣和超高淨值人羣數量已超過歐洲地區。

UBS和PwC調查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7月底,全球億萬富豪(資產超過10億美元)財富總額達到10.2萬億美元(約爲683685.6億人民幣),創下近11年新高。

不過,從心理學層面來看,在“炫耀性消費”面前,沒有窮人和富人之分。

倫敦商學院Niro Sivanathan及美國康奈爾大學Niro Sivanathan(2010)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有代表性的美國消費者樣本中,低收入者的低自尊使他們有購買高地位商品(high-status goods)的意願。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bhijit Banerjee也曾論述,窮人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中往往承受更高的皮質醇含量,並因此做出更加不理智的衝動型決定。

那麼“炫耀性消費”的差異究竟在哪?不妨分男性和女性來看看。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Vladas Griskevicius、新墨西哥大學Joshua M. Tybur等(2007)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有擇偶動機(mating-related motives) 的情境下,男性對炫耀性奢侈品的支付意願顯著提升,女性則不會。

一個多世紀前就已流行開來的“炫耀性消費”,在如今有了“新面孔”。隨着網絡社交平臺的普及,各種拼團、“朋友圈定製”操作的流行,“炫富”成本已大幅縮水。那麼,現在朋友圈“炫富”,真的還香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