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會說話的人,《紅樓夢》裏的王熙鳳算一個,她特別擅長把話說到領導心坎上。第54回中,榮國府元宵節開夜宴,賈母帶着衆人看戲,寶玉下席往外走,只有麝月、秋紋和幾個小丫頭跟着。這時,賈母不滿地說:“襲人怎麼不見?她如今也有些拿大了,單支使小女孩子出來。”

夫人毫無防備,回答了這樣一句:“她媽前日沒了,因有熱孝,不便前來。”結果,賈母對襲人的不滿不但沒有解除,反而進一步加深:“跟主子卻講不起這孝與不孝。若是她還跟我,難道這會子也不在這裏不成?皆因我們太寬了,有人使,不查這些,竟成了例了。”夫人一直是向着襲人的,但經她一番解釋,卻給襲人“招黑”了,幸好王熙鳳趕緊補了一番話,才讓局面緩和。

王熙鳳說:“今天晚上襲人即便沒孝,那園子裏也得她看着,燈燭花炮最是耽險的……她還細心,各處照看照看。況且這一散後寶兄弟回去睡覺,各色都是齊全的。若她再來了,衆人又不經心,散了回去,鋪蓋也是涼的,茶水也不齊備,各色都不便宜,所以我叫襲人不用來……老祖宗叫她,我叫她來就是了。”

王熙鳳這番話跳出了下人是否要講“熱孝”的層面,從其他層面來解讀襲人未跟隨寶玉的意義:看園子,以防燈燭花炮引起失火;給寶玉準備鋪蓋、茶水。保護家宅安全和孫子輩被照顧得周到妥帖,這兩件事對賈母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切都是王熙鳳的安排,同時又照顧高層的情緒和意志—即便有以上理由,您若要她來,我們就去叫。賈母立即說,你比我想得周到,快別叫她了。王熙鳳的一番話肯定了襲人的細心,也展現了自己的大局觀,賈母對她和襲人都更加認可。

《金瓶梅》裏也有一個會說話的人—幫閒應伯爵。李瓶兒死後,西門慶傷心欲絕,看誰都不順眼,不僅踢小廝、罵丫鬟,還拿伺候他梳洗、喫飯的人出氣。家裏妻妾對此都不滿但又束手無策,直到應伯爵趕到,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作爲溝通小能手兼心理諮詢師,應伯爵是這樣勸西門慶的:“哥,你這話就不是了。我這嫂子與你是那樣夫妻,熱突突死了,怎的不心疼?爭耐你偌大的家事,又居着前程,這一家大小太山也似靠着你。你若有好歹,怎麼了得……就是嫂子她青春年少,你疼不過,越不過她的情,成服,令僧道念幾卷經,大發送,葬埋在墳裏,哥的心也盡了,也是嫂子一場的事,再還要怎樣的?哥,你且把心放開!”果然,聽了他的開導後,西門慶不哭了,開始喫飯了。

爲什麼應伯爵的話如此有效果?他首先運用同理心,表達了對西門慶悲痛之情的認可;接着,凸顯西門慶的重要性,提醒他是一家之主;三是幫他找到了寄託哀思的方法,通過大辦喪事來表達心意,把悲傷的心情安放好,人就可以繼續向前看。

可見,安慰一個悲傷且愧疚的人,直接跳過他的痛苦只講理性是不行的,必須讓他覺得自己被充分理解和共情,站到他的立場上說話。而這也正是一個會說話的人的高明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