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平日裏你是在陪孩子,還是在陪手機!別讓後悔成爲回憶!

平時家長監督孩子不要玩手機,然而,很多家長自己卻不自覺,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玩手機;陪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玩手機……,家長並不是陪孩子,而是在陪手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小學生寫作文批評父親:你是手機的爸爸!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學四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中,學生小榮的作文《爸爸,我想對你說》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反思。

“爸爸,我一直想對你說:和我玩一會。每當我看見別人的爸爸帶他們出去玩的時候,我是多麼的羨慕。我就只會看見你玩手機、玩手機。你就只會玩手機,你已經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機的爸爸了。”

據瞭解,小榮的爸爸平常在工地打工,媽媽則開三輪車載客,家裏雖然不富裕,但是隻要父親能陪小榮玩耍,他就很開心。小榮心裏很清楚,父母平時打工掙錢很辛苦,所以每天放學後,他都會自覺寫完作業,想着等父親回來後,就能陪他一起看電視、玩遊戲了。

可是小榮發現,父親每次回家就只顧着玩手機,不願陪他玩,“讓爸爸陪我出去玩一會的時候,爸爸都會說‘走開,別打擾我’。”小榮說。

在一次語文考試中,小榮看到語文作文題目是寫一篇《××,我想對你說》,便完成了這樣的文章:“每當週末時,你就會玩手機,玩完手機看電視。你就不想想你的兒子嗎,你的兒子已經快煩死了。我想對你說,放下手機。”

爸媽天天抱手機,孩子寫打油詩表達不滿

在安徽合肥,曾有一個小學生寫的打油詩在朋友圈裏熱傳,內容主要是針對父母天天低頭抱着手機不與她交流,表達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爸媽天天抱手機,小孩天天手握筆。爸媽天天把頭低,小孩天天把題思。爸媽天天去上班,小孩天天去罰站……”

詩裏,小學四年級女孩對“手機控”父母頗爲不滿,語言雖然稚嫩,但情感真實得令人心酸。

在智能手機已融入生活的當下,很多孩子都是這樣感受着父母沉溺手機、不與他們交流而帶來的孤單。

11歲女孩寫日記“控訴”爸媽:手機纔是他們的寶貝

重慶市何女士曾在朋友圈曬出11歲女兒的一篇暑假日記,日記記錄了女兒與父母相伴的這一天,父母的注意力卻始終在手機上……

“今天爸爸來了,和媽媽一起陪我去玩……可是他們只知道玩手機。”

“他們說過我是他們的寶貝,但我現在覺得手機纔是他們的寶貝。”

“今晚我爸爸回去的時候,他的手機已經玩得沒有電了……下次也不要有電!”

何女士回憶,她和前夫約好每月一起帶女兒玩兩次, “我原以爲這一天她過得很開心,但日記裏字字句句的控訴,我才知道我們做得多糟糕。”

“看了她的日記,我纔想起我們確實一直玩手機。”何女士說,喫自助餐時,她就拿着手機拍照發朋友圈;隨後,整個喫飯過程,便一直在與評論區的朋友們互動;而前夫則邊喫東西,邊用手機看新聞。女兒中途多次試圖找他們聊天,他們還呵斥過女兒:“喫飯別說話!”

前夫甚至看電影時,也在不停地回微信,手機屏幕在漆黑的電影院裏顯得很是亮眼,女兒還曾提醒:“爸爸,你好生看嘛。”

警惕!手機正在毀掉親子關係、毀掉我們!

方法君曾看到一部在網絡上引起很大反響的動畫片,它以極度誇張的手法描繪了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

最後得出結論,這樣會毀滅世界。

而導致這種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

某種程度上,手機把人們變成了盲人。

某種程度上,也變成了聾子。

並且導致了一種新的“曬痕”……

偶爾他們想放下手機,發現沒人響應。

因爲手機,有些事改變很多。

這是一種典型的場景。

另一種典型的場景……

這些漫畫張張扎心,卻也正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當下,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被一個問題困擾: “手機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但其實,造成這種局面的不是手機本身,而是那些在孩子面前沉迷手機的父母們。

很多家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畫面:

媽媽在輔導孩子做作業,一邊要求孩子要認真專心,一邊拿着手機刷朋友圈聊微信。

週末孩子想和爸爸聊聊天,爸爸一直低頭打遊戲,心不在焉地回覆孩子。

慢慢地,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情感的寄託,找不到心裏話的傾訴者,找不到家庭互動的溫暖,找不到身邊人榜樣的力量。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在手機裏填補自己生活的空白:

聚會時無話可談,他們拿起手機掩飾自己內心的尷尬;

無聊時打發時光,他們拿起手機機械地刷着信息;

心裏話無處可說時,他們寧願向陌生人傾訴也不願告訴家人……

當有些家長責怪孩子沉迷手機時,或許應該看看這位網友的留言:

自己愛玩手機,以後也別怪孩子愛玩手機。

本來該陪孩子的年紀,你玩手機,孩子不能責怪你。到了孩子該玩手機的年紀,你就也別怪他不陪伴你,自己做不好,以後就別因爲這個去罵孩子。

請放下手機,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有家長以爲,只要人在孩子身邊,就是陪伴,其實那僅僅只能算是“陪着”。對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擁有全身心陪伴着自己的爸爸媽媽,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細緻入微地觀察,纔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後的內心需求。

當然,如今手機已經成爲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想要完全放棄手機都很難。那麼不妨試試下面這幾招,讓我們在享受電子產品便利的同時,又不忽視對孩子的陪伴。

手機不是洪水猛獸,與孩子達成共識很重要

在如今的工作生活中,完全禁止使用手機不切合實際也不必要。而當手機需要“入侵”親子時間時,家長可選擇與孩子商量:“媽媽需要半小時的工作或娛樂時間,你能接受嗎?”這樣設定好時間、界限,又能平等溝通,即使是用手機也能得到孩子的認可,孩子便不會有疏離的感覺。

過分依賴手機時,需要進行自我約束

當家長使用手機,不是合理的工作或放鬆需要,而是養成無故刷手機的習慣時,就需要特別的自我約束了。可以嘗試離手機遠一點,把它放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讓伴侶和孩子監督,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從手機上轉移出來。

拿出專門的時間,陪孩子做有意義的事

家長們每天可以抽出一段完整的時間,陪孩子閱讀、運動,做孩子想做的事情,或發展其它的興趣愛好。哪怕只有很短的半小時,孩子都會覺得這段時間他是擁有你的,都會感到溫暖和舒心。

高質量的陪伴要有愛和情感的投入

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候,不同程度的情感投入會對孩子的情緒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父母與孩子的相處要有傾聽, 要有語言和肢體的交流,要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這樣,纔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後的內心需求,看到孩子的進步。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陪伴期只有短短六年。孩子會上學,會工作,會擁有自己的家庭。

手機只會呆呆地放在那裏,不會離開,更不需要你的陪伴。但是孩子的成長,錯過了就是真的錯過了。

家長們,放下手機吧,一心一意地陪陪你的孩子。

聽孩子說一些朋友圈裏看不見的事情,陪孩子感受一些只有家人才能給與的溫暖。

讓孩子知道,現實的生活遠比屏幕裏的那個花花世界,更值得期待和珍惜。

千萬不要讓你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分的心,成爲你和孩子最深的遺憾。

▍ 聲明:本文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