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起源於唐朝時期,本職爲協助皇帝批閱奏章、起草詔書等,現在大家所說起的大學士多是指明清時期的大學士。明朝太祖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罪被誅,朱元璋藉此機會罷中書省,廢除了歷時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並曉諭後人不得重立丞相,原本有丞相統率的六部則由皇帝直接執掌,皇權大大的得到了加強,同時皇帝也變得越來越累,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在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8天之內各部門的奏札共1660件,涉及政務有3291件,平均算起來的話,明太祖朱元璋每天要審批多達207份公文,處理的政務超過411件。

明太祖朱元璋

由於工作量過於龐大,朱元璋設立了殿閣大學士作爲皇帝的顧問,不過在前期大學士並無實權,只能類似於今天的祕書,而且品級也只有五品,不過後來明朝的皇帝中不理政事的越來越多,於是大學士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而且到了明朝中後期大學士常以三公兼任尚書,地位也日漸尊崇,有些大學士雖然無宰相之名,但和宰相也沒有多大的區別。

和珅,曾任文華殿大學士

到了清朝時期,大學士品級被提到了正一品,成爲官員體系中品級最高的官職,而且逐漸固定爲三殿三閣大學士,分別是保和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和東閣大學士。清朝歷史上擔任過大學士之職的名臣有很多,比如和珅、李鴻章曾任文華殿大學士、曾國藩曾任武英殿大學士,在清朝想做到大學士的職位並不容易,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紀曉嵐終其一生也只做到了協辦大學士,跟大學士始終有着一步之遙,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比如下面的這幾位,父子兩人都做到了大學士。

1、張英、張廷玉父子

張英,清朝康熙年間大臣,康熙六年考中進士,先後擔任纂修《國史》、《一統志》、《淵鑑類函》、《政治典訓》、《平定朔漠方略》總裁官,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將張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爲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不過相對於自己的兒子,張英的名氣並沒有那麼大,因爲他的兒子叫做張廷玉。

張英,張廷玉之父,曾任文華殿大學士

張廷玉,大學士張英的次子,康熙三十九年考中進士,授爲翰林院庶吉士,四十二年授翰林院檢討,次年入職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在康熙朝張廷玉官至刑部左侍郎,並逐漸嶄露頭角。到了雍正帝即位之後,張廷玉迎來了他宦海生涯的黃金時期,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雍正六年加封爲保和殿大學士,次年雍正皇帝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蔣廷錫共領其事,並且軍機處的主要制度都是由他籌劃擬訂,對清朝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病逝的時候,張廷玉被選爲顧命大臣之一輔佐乾隆皇帝,並遺詔他配享太廟,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上,張廷玉是唯一一個得以配享太廟的漢臣。

2、傅恆、福康安父子

傅恆,曾任保和殿大學士

傅恆,滿洲鑲黃旗人,康熙朝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子,乾隆皇帝孝賢純皇后之弟,乾隆五年官任藍翎侍衛,在其後的七年內,傅恆以火箭般的速度迅速有一個六品小官一路升任爲從一品大員,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乾隆十三年,傅恆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署理川陝總督,前往平定大小金川之亂,不久被授爲保和殿大學士,大小金川之亂被平定之後傅恆因功被封爲一等忠勇公,賜寶石頂、四團龍補服。在平定準噶爾之亂後,傅恆因功再次被封爲一等忠勇公,由於在金川之役中已被封爲一等忠勇公,再次封公實屬曠世恩典,後來乾隆皇帝把百餘名功臣畫像陳列於紫光閣,傅恆居首位。後來傅恆因病去世後,乾隆皇帝親赴他的府邸在靈前祭酒,並賜諡文忠,嘉慶朝時贈其郡王銜,此外,保和殿大學士之職在傅恆去世後就再也沒有授予過其他人。

福康安,傅恆之子,曾任武英殿大學士

福康安,大學士傅恆第三子,乾隆三十二年承襲雲騎尉,授三等侍衛,四年後做到了戶部右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在大小金川之戰中因功被封爲三等嘉勇男,乾隆四十二年授吉林將軍之職,後調任盛京將軍,擔任一品武職。乾隆五十三年,福康安率軍平定臺灣林爽文起義,後又參與指揮了平定廓爾喀之亂的廓爾喀之役,保證了清朝邊境的安寧和西藏社會的穩定,成功地維護了清朝國家的領土完整,福康安因功被授爲武英殿大學士,加封一等忠銳嘉勇公,乾隆六十年又因平定苗疆叛亂被封爲貝子,是第一個宗室之外,活着被封爲如此顯爵的人,後來福康安在去世後又被追封爲嘉勇郡王,怪不得別人都懷疑他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

3、劉統勳、劉墉父子

劉統勳,清朝著名大臣,雍正二年考中進士,被選爲翰林院庶吉士,擔任編修,雍正時期歷任南書房行走、上書房行走、詹事等職,乾隆元年被提拔爲內閣學士,次年升任刑部侍郎,乾隆六年又被授予都察院左都御史,負責監察朝廷百官,因參奏大學士張廷玉和吏部尚書訥親而名聞朝野。乾隆十七年劉統勳進入帝國核心權力機構,任軍機處行走,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二十六年劉統勳任東閣大學士,後又出任《四庫全書》總裁官,去世後追贈太傅,諡號文正。

劉墉,劉統勳之子,曾任體仁閣大學士

劉墉是劉統勳的長子,電視劇中的劉羅鍋的原型,乾隆十六年考中進士,被授爲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升遷爲侍講,開啓了他仕途的起點。自乾隆二十一年起,劉墉被外放地方爲官,此後二十一年都主要在地方任職,先後擔任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太原知府和江寧知府等職,任職期間正直幹練,深得乾隆皇帝嘉許。乾隆三十八年,劉統勳病逝,劉墉居家守孝,守孝期滿後被授爲內閣學士,入職南書房,後來劉墉又先後被外放湖南巡撫、直隸總督等職,但乾隆後期的劉墉做事經常出錯,多次受到皇帝的責備,官聲漸不如前。嘉慶元年,戶部尚書董誥被破格授爲大學士,資歷更深的劉墉卻被排除在外,雖然嘉慶二年劉墉被授予了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被皇帝指責向來不肯真心實意做事,幹活懶散,並稱是因爲沒有其他人了,所以才提拔的他,這臉打的也是啪啪的。

4、尹泰、尹繼善、慶桂祖孫

尹泰,滿洲鑲黃旗人,康熙二十七年授翰林院侍講,後歷任國子監祭酒、錦州佐領等職,雍正帝即位後授爲內閣學士,後遷任工部侍郎、左都御史,雍正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尹繼善,尹泰之子,慶桂之父,曾任文華殿大學士

尹繼善,尹泰之子,雍正元年進士,深受雍正帝喜愛,雍正六年即外放江蘇巡撫,時年三十二歲,次年升任河道總督,雍正九年任兩江總督,此後除了乾隆二年到乾隆五年在京任刑部尚書外,尹繼善一直出任封疆,直到乾隆三十年召還京師。還京後的尹繼善被授予文華殿大學士,兼管兵部、上書房總師傅,有“榮華冠九卿”之說。

慶桂,尹繼善第四子,以廕生授戶部員外郎,充軍機章京,超擢內閣學士,乾隆三十六年授軍機大臣,後外調爲伊犁參贊大臣,自此開始直至乾隆四十九年先後歷任烏里雅蘇臺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等職,後入京擔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嘉慶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總理刑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