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食肉動物的眼睛位於前面,而植食動物的眼睛卻在頭部兩側。然而比較特殊的是,

我們人類的遠古祖先曾經也是植食動物,然而我們卻擁有和食肉動物一樣的眼睛結構,這究竟是爲什麼呢?

植食動物的眼睛

想要了解食肉動物以及植食動物眼睛的區別,我們先看一下它們的生活環境。我們知道,大多數植食動物每天生活得很悠閒,醒來之後就可以低頭喫草。

但是大多數植食動物都有天敵,儘管大多數植食動物爲了能夠在天敵眼皮底下逃生,演化出了較快的奔跑速度,但如果天敵過於接近自己,那麼再快的速度也無法逃生。

爲了更早地發現天敵的存在,植食動物們演化出了單眼視覺,也就是兩個眼睛分別位於頭部兩側。

它們雖然擁有兩個眼睛,但是這兩個眼睛的視覺範圍重疊的範圍很少,這就擴大了它們的視野範圍,使得它們不僅能觀測到前方的危險物,還能觀測到身體的左後方和右後方,而這通常是人類的視覺盲區。

這樣,即使植食動物不轉頭,也能輕易地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由於這種眼睛的生長方式能夠幫助它們更好地發現天敵,能夠提高它們的生存概率,所以這種眼睛的生長方式就被保存了下來,以至於成了大多數植食動物的標配。

然而這種對於植食動物而言是“好基因”的眼睛生長方式,對於食肉動物而言卻是阻礙它們生存的“壞基因”。

食肉動物的眼睛

食肉動物面對的生存困境並不是如何躲避天敵,而是如何多抓獵物。

食肉動物的獵物並不像植食動物一樣,是一動不動的植物,而是會隨時移動的植食動物。

食肉動物想要捕獲獵物時,需要實時判斷自己與獵物的距離,而雙眼都位於頭部的前面,會導致兩個眼睛的重疊範圍變多,這就使得食肉動物擁有雙眼視覺。

雙眼視覺的壞處是可以看到的視野範圍變小,但好處是可以實時判斷自己與獵物的距離,幫助自己捕獵。

其實這非常好理解,你可以試一下閉上一個眼睛,然後通過一個眼睛去判斷物體與自己的位置,然後睜開雙眼再判斷物體與自己的位置,你會發現這兩個位置存在着偏差。

由於雙眼視覺可以幫助食肉動物捕獵,因此這種基因被它們保存了下來,並逐漸成爲了食肉動物的標配。

人類爲什麼擁有雙眼視覺?

我們知道,人類雖然食肉動物,但人類的遠古祖先卻是植食動物。通過人類演化的化石可以發現,在幾千萬年前,

人類還處於植食動物階段就已經是雙眼視覺,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人類之所以擁有雙眼視覺,目的並不是爲了捕獵,而是爲了移動。

我們知道,人類曾經是樹棲生物,在樹上時,密密麻麻的森林成爲了樹棲動物的保護層,使得一些猛禽難以發現樹棲動物,而地面上的食肉動物又難以攀爬到樹棲動物生存的高度,所以在樹上,樹棲動物的天敵非常少。

但是樹棲動物在樹上生存時,需要在樹木與樹木之間跳躍,並利用各種藤蔓、枝條等作爲攀爬工具。此時

在樹上生活的樹棲動物就需要能夠精確判斷藤蔓與自己的距離,

這是因爲一旦判斷錯誤,就會導致人類因無法抓住支撐物而墜落樹下而死亡。

在這種生存壓力下,樹棲動物們演化出了雙眼視覺,實時判斷自己與藤蔓以及枝幹之間的距離,從而幫助它們在樹與樹之間攀爬。

總結

對於不同的生物而言,面臨的生存環境不同,演化出的身體特徵也不同。爲了生存,人類和食肉動物一樣,都需要雙眼視覺幫助自己更好地判斷自己與目標位置的距離,所以人類和食肉動物都採用了雙眼視覺。而大多數植食動物卻採用了單眼視覺,幫助自己更好地發現天敵、躲避天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