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基本上北方有點實力的諸侯都來了,唯一來自南方的諸侯是長沙太守孫堅,各路諸侯大部分都是一郡太守或一國國相,當然也有幾位是一州刺史比如冀州刺史韓馥,論官職最高的是後將軍袁術,不過仔細看你會發現十八路諸侯中只有兩位諸侯有爵位,一個是烏程侯孫堅,一個是祁鄉侯袁紹,那麼這兩個爵位哪個含金量更高?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兩漢封侯的難度可想而知,劉邦白馬之盟定了兩條規矩,一條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另外一條是:“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也就是說非軍功不得封侯,雖然東漢中後期執行得不是很徹底,還有了外戚和恩賞封侯,但軍功封侯最難封,當然也是含金量最高的。

孫堅的烏程侯是實打實的軍功封侯,我們大概來看一看烏程侯的含金量到底有多高?

孫堅年輕時候就以勇猛著稱,黃巾起義前孫堅爲郡司馬擊潰了會稽郡人許昌、許韶父子的叛亂,並先後出任鹽瀆、盱眙、下邳三縣縣丞;黃巾起義的爆發給了孫堅建功立業的機會,184年孫堅擔任漢末三傑之一朱儁的佐軍司馬開始征戰四方,孫堅身先士卒作戰異常勇猛,在攻克黃巾軍據守的宛城時第一個登上城牆,戰後受封爲別部司馬。

185年邊章、韓遂在涼州發動叛亂,車騎將軍張溫奉命平叛,張溫奏請孫堅參軍事隨同開赴涼州平叛(此次平叛還有一位重量級人物董卓,孫堅和董卓在此次平叛中結怨),孫堅再次立下戰功。

187年長沙人區星反叛,朝廷以孫堅爲長沙太守負責平叛,孫堅僅用一個月時間就平定了區星的叛亂,還打破慣例越過郡界平定了零陵、桂陽兩郡周朝和郭石的叛亂,《三國志》記載:“漢朝錄前後功,封堅烏程侯。”

可見孫堅的爵位烏程侯是靠他一次次耀眼的軍功積累而來的,而且烏程侯還是等級最高的縣侯(烏程縣是揚州吳郡下面的一個縣),含金量相當高。

那麼袁紹的祁鄉侯是怎麼得來的呢?

袁紹前期的表現可圈可點,189年董卓進京,袁紹在朝堂硬撼董卓之後逃出洛陽前往冀州,袁氏四世三公朝堂內外遍佈門生故吏,而且還是豫州汝南的世家大族,董卓一方面爲了拉攏袁氏,另外一方面也怕袁紹和他作對,於是封他爲祁鄉侯(正史中其實是邟鄉侯)的同時還封袁紹爲冀州人口最多的郡渤海郡太守,祁鄉侯(邟鄉侯)應該也是個縣侯,董卓爲了拉攏和安撫袁紹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

不過董卓顯然破壞了非軍功不得封侯的規矩,袁紹的這個爵位可以說是送上門的,來得太容易,成色不足大打折扣,何況當時董卓專權,爲了拉攏別人爵位有濫封的趨勢,而孫堅的烏程侯大概是187年董卓進京之前受封的,論含金量比袁紹這個祁鄉侯高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