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風起雲湧。文有謀臣才華橫溢,軍帳後庭,各自施展才略報負;武有悍將馳騁沙場,英雄氣概,所向披靡,令人折服。那時的精彩萬象,瞬息萬變,正是這些謀臣武將,還有三方英雄霸主的精彩繪製。

自古以來,霸主的爭鬥,歸根到底,都是謀臣之間的較量和武將之間的比拼,都是人才的競爭。沒有謀臣,霸主霸業難有宏圖方向,沒有武將,則宏圖難以付諸實施,將成空談。

(曹操)

正是因爲謀臣和武將的重要,他們也成了霸主英雄的收攏爭奪對象。那麼,其中的兩位霸主,劉備和曹操,他們在感化人心上誰更技高一籌呢?這裏,我們會通過幾個事件,來分析兩人在感化人心,收服人才方面的不同做法,分析完我們就會明白,他們在收服人心方面做法有什麼不同,誰又更能做到深得人心,讓人才死心塌地相跟隨?

我們先從曹操談起,曹操在收服人心方面,應該說是硬手腕和軟手段兼有。

徐庶進曹營的故事,可以說是衆人皆知。劉備在初期,手下並沒有像諸葛亮、龐統一樣的人物,只是偶然機會結識了徐庶。徐庶剛到劉備手下,就出了幾個智謀,讓劉備的實力漸長,這樣以來曹操就受了點刺激,後來經打聽才知道劉備現以徐庶爲軍師。

(劉備)

曹操正感慨如此人才竟然爲劉備所得,手下程昱出了一條計策,讓曹操以徐母爲要挾,想那徐庶是個孝子,一定前來投靠。曹操竟然答應了。從這裏可以看出,曹操爲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是可以採用強硬手段的。但是,也造成了他只得到徐庶前來曹營,卻未能得到一條計謀。於是有了一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關於曹操的軟手段,先從下邳擒得關羽說起。關羽是三國時期劉備陣營的一員猛將,有着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領,可以說是令無數英雄都折服。這樣的人物,在劉備陣營,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曹操也愛惜人才,在擒得這樣的關鍵人物後,自然想着的是如何去招降。關羽忠肝義膽,怎肯輕易投降,但是考慮到自己還帶着劉備的家屬,所謂好漢不喫眼前虧,就列出了三個條件讓曹操答應,自己才肯暫時歸降。

(關羽)

爲了收服這麼優秀的將才,曹操咬着牙答應了,心想,以後的日子可以慢慢感化。那麼,曹操接下來是怎麼感化關羽呢?先是贈送豐厚的金銀綢緞,看到關羽的衣服舊了,又贈送新的披掛,後來又將呂布原來的赤兔寶馬也贈送給他。可謂是用心良苦。功名上也不吝嗇,直接封關羽爲漢壽亭侯,可算是高官厚祿。

但是最終關羽得知了劉備的下落,還是歸心似箭,過五關斬六將,快馬加鞭奔赴到劉備身邊。曹操最終其實如果想下決心攔住關羽,還是可以攔住的,畢竟關羽是從曹營出去,但是,曹操卻放走了關羽。他明白,關羽這樣的忠義之士,是不可能在這裏爲自己效力的。這是曹操第一次放了對手的壓軸型大將。

(曹操和大臣)

曹操第二次放走劉備手下的一員猛將就是趙雲。長坂坡一戰,趙雲爲救阿斗和劉備的夫人,不惜單槍匹馬闖曹軍大營。後世流傳故事都是趙子龍一身是膽,幾十萬大軍都擋不住。實際上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且曹操的軍隊之所以擋不住趙雲,是因爲曹操愛惜趙雲這種將才。他看到趙雲渾身是膽,武功也好,很想收爲己用,所以,下令不得放箭,而且要保證活着。這纔給了趙雲突圍的機會。

不管是曹操收服了徐庶,還是曾經短暫降服關羽,亦或是後來不忍放箭,放走了趙雲,曹操在這幾件事上,都沒有達到好的收服人心效果。那麼,我們看看劉備這邊,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我們也接着上面的其中兩個故事,一個是徐庶離開。他是完全被曹操威脅,纔不得不離開劉備。再看劉備的表現,表現的非常深明大義和依依不捨。徐庶離開時候,一送再送,流淚分別。感動的徐庶臨走之前又推薦了一位關鍵人物給劉備,這個人就是臥龍諸葛亮。劉備可以說是賺到了。除此之外,爲了感念劉備之恩,徐庶承諾到進曹營後一個計謀也不會出,他確實做到了。

(徐庶)

再說趙雲從曹營救出阿斗回來,劉備看到滿身是血的趙雲,接過阿斗,第一個反應就是摔,並說道,爲了你,幾乎損失我一員大將。也就是這個舉動,這句話,趙雲感動得眼淚直流,決定從此誓死效忠劉備。

在感化收攏人心上,劉備不像曹操,沒有用過強硬的手段。事實證明,曹操的強硬手段也並無實際效果,最多是讓對方損失了一位自己也得不到的謀臣。對於關羽,曹操的感化方式主要是通過外在的物質贈與,可是真正忠義之人,又豈會在乎身外之物。他們更注重的是名譽和氣節,更看重的是感情真摯。

(趙雲闖曹營救阿斗)

劉備在感情流露上就做得很好,熟悉三國的人應該都知道,劉備這個人遇到送別場景哭,遇到損失將才哭,遇到感動的事還哭,別小瞧了這個哭,這種真摯的感情流露並沒有被看成是軟弱,而被看作是劉備深化仁愛之心,是難得的有儒家思想的主公。而在古代,儒家之道一直都深受人們擁護和支持。

試想哪個父親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劉備,居然爲了一位將才,將阿斗摔到地上。要說裏面沒有收攏人心、感化人心的成分,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劉備摔的時候,阿斗被棉被裹着,能於亂軍中熟睡,可見棉被之厚,另外就是這個力道,相信他還是把握得比較好的。

(曹操和劉備)

當然,曹操愛惜人才也是真的,只是,曹操更多的是先用手段得到,不管是採用軟的手段,還是硬的手段,然後更多的是以利誘之,於將心比心,真情流露方面,曹操確實比不上劉備,劉備應該是更技高一籌。也正是劉備這種以情動之的品性,才使得後面有了三顧茅廬的故事,纔有了臥龍諸葛亮對蜀國鞠躬盡瘁的一生輔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