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陝西80多歲白髮蒼蒼的老太太,在網帖上發了一幅照片,她神色凝重,手裏捧着一張年輕英俊的軍人照片,並下下文中寫道:

“我的父親郭子明離開我已經整整八十年了。八十年來,父親的名字,在我的耳畔時常回響;父親的故事,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浮現;父親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愈發清晰。我委託我的家人再次踏上了湘鄂贛蘇區這片熱土,來到了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看到一個個的紅色遺蹟,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彷彿又看到了父親爲了追求革命真理,同戰友們一同轉戰湘鄂贛的身影。此情此景,再次勾起了我的思緒,我要通過我手中的筆,記錄下我所瞭解到的有關父親的點點滴滴……”

這位老太太尋覓的父親,便是紅軍時期任湘鄂贛軍區副參謀長兼紅十六師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湘鄂贛地區的游擊戰爭的紅軍高級將領郭子明。

郭子明,原名郭景儀,又名郭森林。陝西西安閻良區武屯鎮宏豐村南郭組(原屬渭南臨潼縣)人,1906年2月生,家境貧寒,10多歲便挑着工具箱,走村串鄉做木匠活,藉以維持生活,1925年入黨,同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學習,到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當兵,後組織派他入國軍獨立第十五旅任連長,祕密組織士兵準備暴動,從事兵運工作。

郭子明勤學苦練,足智多謀,英勇善戰。1929年脫離國軍,受組織指派,來到湖北陽新負責軍事工作,擔任紅五縱隊政治部主任,當年大冶發生兵暴,郭子明等人也在陽新成功地舉行了起義。

郭子明等人率領紅五縱隊從黃沙出發,取道三溪口、浮屠街,直奔陽新縣城,在赤衛隊員的配合和支援下,向陽新縣城發動猛攻,敵守軍見城外紅旗飄揚,刀槍林立,人羣似海,喊殺聲震天,敵軍營長伍玉琳不敢應戰,慌忙棄城逃竄。我軍乘機攻進陽新縣城,全殲常練隊。緊接着,紅軍追擊逃敵,殲敵一部,繳獲大批槍支彈藥。同時,我軍打開監獄,救出了被捕的同志和羣衆。通過此役,紅五縱隊軍威大振,深得民心。

隨後, 郭子明等率領紅五縱隊與紅五軍勝利會師,並一舉攻下平江城,紅五軍縱隊擴編爲紅八軍,郭子明擔任軍政治部主任,並接受前往 鄂東新組建1個軍的任務,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他立即投入到緊張而繁忙的建軍工作中去。在陽新太子廟李清村,成立了紅十五軍第一縱隊,又在陽新黃橋,正式成立了紅十五軍第二縱隊,隨後在考田鎮正式宣佈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

紅十五軍組建後開赴前線,根據組織安排,郭子明仍留在鄂東地區負責軍事工作,並在龍港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三師,郭子明任政治委員兼師長,先後帶領隊伍取得了著名的玉嶺山等重大戰鬥的勝利,成功粉碎了敵人發動的第二、第三次反革命“圍剿”。在歷次戰鬥中,郭子明總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深得廣大紅軍指戰員的擁護和愛戴,在鄂東南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郭子明領導的獨立第三師,在第二、三次反“圍剿”中,得到很大的發展,全師已達4000餘人,根據湘鄂贛省委的指示,在龍港正式成立了中共鄂東南特委,郭子明當選爲特委執行委員、常委。

由於敵人的圍攻,赤白交界處的少數蘇區被敵佔領。爲了鞏固和發展蘇區,鄂東南特委作出了關於“堅決收復田畔,溝通陽(新)武(寧)瑞(昌)的聯絡”的指示。郭子明根據特委的這一指示,指揮紅三師打響了收復田畔的戰鬥。

田畔是個大山村,三面環山,地形險要,是陽武瑞三縣交通的要隘,戰略地位相當重要。當時,田畔守敵爲一個地方民團,約千餘人,備有足夠的彈藥糧草,築有堅固的工事和碉堡,企圖用“閉門固守”的方法來頑抗。而紅三師採用“聲東擊西”和“佯攻智取”相結合的戰術,經過一場爭奪戰,終於攻克了田畔,殲敵百餘,俘敵300多,還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和軍用物資。

收復田畔的戰鬥結束後,根據湘鄂贛省委指示,紅三師被改編爲湘鄂贛省紅十六軍第九師九團,郭子明便改任九師政治委員。在建設紅軍的過程中,郭子明根據省委的指示,千方百計抓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傳鼓動工作。他特別重視部隊中黨的建設,保證黨對工農武裝的絕對領導。對那些表現積極、打仗勇敢、階級覺悟高的指戰員,及時吸收他們到黨內來,不斷增強黨的領導力量,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密切軍民關係,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奪取對敵鬥爭的更大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4年秋,中央蘇區紅軍主力長征後,郭子明奉命率部留守開展游擊戰爭,擔任湘鄂贛省軍區副參謀長兼紅十六師參謀長,他率領一部轉戰於湖南瀏陽和江西萬載一帶,他們以崇山峻嶺爲依託,在金鐘湖一帶建立起了以游擊戰爲基礎的革命根據地。他們經常化整爲零,化零爲整,時聚時散,機動靈活的打擊着敵人,取得了萬載黃茅棉土坳鳳形、源頭衝、光明黃家場,白水車子坳,瀏陽小河楓樹塅等等多地大捷。

紅軍游擊隊的活動對敵人構成了嚴重的打擊,這樣也引來了反動派軍隊的瘋狂反撲清剿,大批敵軍從瀏陽小河楓樹塅沿山路進剿金鐘湖紅軍駐地。

金鐘湖地處江西萬載黃茅鎮軍屯村與湖南瀏陽小河鄉嚴坪村交界處,是罕見的高山湖,湖水從湖底冒出,後分作兩股流出。一股流向湖南境內的小河鄉嚴坪村,在金沙村的彪佳灘匯入瀏陽河的支流小溪河,最後經由瀏陽河匯入湘江,另一股流向江西黃茅鎮境內,後又流入瀏陽南鄉各地,經南川河進入醴陵市的淥江,最後匯入湘江。

這時,郭子明領導的紅軍游擊隊,在金鐘湖遭到敵人突襲。郭子明一面安排戰友們轉移,自己不顧個人安危,親臨前沿指揮戰鬥,親自率領一小隊紅軍戰士,身先士卒與敵激戰,最後壯烈犧牲,讓如今享受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美好生活的人民,感到深深的遺憾,他是當年在金鐘湖犧牲的紅軍級別最高的指揮員。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郭子明領導的這支部隊,根據上級指示,在平江縣嘉義鎮集中,改編爲新四軍第1支隊第1團,奔赴抗日前線。然而,這位19歲入黨、25歲任紅軍獨立第三師師長、26歲任紅十六軍政治部主任、28歲時是湘鄂贛邊區犁壁山蘇維埃主席的紅軍高級指揮員,長眠在金鐘湖的連綿峯嵐之中,至今墓地還不知所蹤。

後人爲了紀念犧牲在這裏的紅軍游擊隊,在金鐘湖山腳下建立了紅軍烈士墓,右刻:“發禪金鐘湖,窨宅腐坳崗,埋葬忠貞骨,永遠留芬芳”。並附 “雨後青山陣陣蒼”、“墓前紅花年年秀”之對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