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作戰之時講究的就是“回合”,在影視劇亦或者是小說中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大戰三百回合”這種事情。現在我們玩遊戲啊什麼的也有一個叫做“回合制遊戲”的分類。那麼問題就由此衍生,到底什麼叫做“回合”呢,他的數量又是怎麼計算的呢?

車戰回合制

在中國的商周時期一直到春秋時期,那時候的戰爭都以“車戰”爲主。車戰的戰車一般是由四匹馬拉,車上約有三人,車邊爲七十二個行走的徒兵。在公元前356年的《司馬法》中有記載:車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當時若是徒兵手上戰敗,則不算是戰敗。若是車戰敗,則就是真正的大敗。

在車戰開始之時,戰車與步卒駛向對方開始交戰。戰車上的三名甲士皆是專門受過“禮樂射御書數”貴族教育的精英勇士,左邊的人專精於“射”,最開始就是他們拿起弓箭對射,首先發起攻擊。其次就是坐在中間的駕駛員等到與對方的戰車相近,就是等車右相互用戈矛交戰,相互穿過駛向遠方,再用弓箭對戰,現如今所說的“合”就是指的這個。

而後“回”的意思就是指的戰車在擦肩而過之後,掉頭繼續射箭攻擊的過程。而後兩輛戰車再重複射箭交戰的“合戰”過程,緊接着又“回”。這樣不停的重複下去,一直到有一方支撐不住,再也戰不下去。便“合”而不“回”,這場戰爭就此結束。

騎馬回合制

而最早有關“回合”的記載,便是由此而來。後來車站這種戰爭方式由於其不夠靈活,且當時又有遊牧民族擾亂邊境。漸漸車站就隨着匈奴演變成立直接將戰車拋棄,“甲士”直接御馬作戰。而因此,戰車回合制也就漸漸的變成了騎馬回合制。

後來的戰爭就是在兩軍正式作戰之前,會雙方拉開一段距離,相互列陣示威。雙方的主將會各自騎馬上前,先單挑比試一回。與車戰的交戰方法也差不多,即各自與對方拉開距離。隨後策馬奔向對手。

在兩匹馬交錯的時候相互交手,馬匹向前衝去在自然分開,後再策馬回頭衝向對方。同樣的,衝向對手,再在交錯時交手這個稱爲“合”,而分開後再回來這個也就稱爲“回”。與車戰的模式策略幾乎是一模一樣,只不過是由多人變爲了單人。

小結

簡單來說,回合回合,回與合就是兩個動作。而一次回合就是一次交鋒,其中並沒有什麼時間限制等等。所以常說的“大戰300回合”一般就是交戰300次。但是而這個回合之間的動作極多,對於交手的雙方也是一個極大的負累。

我們打算一個回合約爲3分鐘,那麼300回合就是300分鐘。那麼就是五個小時,平常人站五個小時都是夠嗆,更不用說是騎馬作戰五個小時。所以這也一般都是經過了藝術加工,一般也只會在《三國演義》以及一些評書中見到,實戰中不太會出現。

歷史就是如此有趣,讀詩對我們其實大有裨益。史書浩如煙海,容易挑花眼。我推薦讀《史記》,作者司馬遷甚至爲了史料的真實甘願承受宮刑,我相信這是難得真實的歷史,這套史記六冊,中間文白對照,爲精裝插盒形式。原價136現價只要99。點擊下方鏈接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