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和微軟的兩臺次世代主機,PS5和 XS系列,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發售了。隨着兩家次世代的到來,關於 Switch 加強版的傳聞也越來越多。那麼未來五年甚至十年,遊戲機市場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在遊戲對主機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的未來,任天堂又會如何應對呢?

次世代的性能之戰

雖說是“兩臺”次世代主機,但實際上有三臺。分別是 PS5、XSX 和 XSS。

和 PS5兩個版本性能相同、區別只在於有無光驅不同,微軟的“刀法”顯然更加熟練,在XSS 上不僅砍掉了光驅,還將 CPU、GPU、RAM 等各個方面都縮了水。

XSX 的性能達到了家用主機歷史最強,最直觀的便是浮點運算能力高達12.15 TFLOP s,支持最高4K 120幀畫面輸出。當然,浮點這種紙面數據不代表最終展現出來的效果,但在許多跨平臺遊戲中,性能對畫面確實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PS5方面雖然性能不如 XSX,但其性能仍然是“夠用”的,畢竟在已經擁有如此高性能,已經近乎以假亂真的畫面表現的今天,除了少部分吹毛求疵的玩家,大多數人真的是不會那麼在乎這一點差距的——尤其是仍然在用1080P顯示器的玩家。而 PS5專門設計的超高速 SSD,也讓讀盤變得更迅猛,大幅降低了許多受苦遊戲的死亡成本。

成敗的關鍵不止一個

電子遊戲這個產業僅有短短几十年,世代的更迭也才進化到“第八世代”。NGC和PSV表示高性能不一定取勝, 64DD和DC詮釋了什麼叫生不逢時,NDS 和Wii爲玩家帶來了交互革命,AR 和 VR 創造了全新的遊戲世界。但我們至今也無法通過這些例子,得出肯定的結論。甚至“遊戲性纔是一款遊戲成功的關鍵”都不能保證。遊戲作爲一個文化藝術產物,作爲一個感性的載體,是沒有定律可言的——可能唯一值得遵循的,便是“獨創”二字。

PS5有更快的讀盤,更多的獨佔遊戲(相比 XBOX),有性能一樣但更便宜的無光驅版主機,能兼容 PS4龐大的遊戲庫,還包括 VR 遊戲;

XSX擁有更強的性能,有XGP這麼爽的訂閱服務,有近乎於完美的向下兼容,有黑曜石、B社 、Mojang等頂尖工作室。

兩家都有足夠好的畫面,真獨佔越來越少,跨平臺聯機越來越多,我們很難去判斷下一世代的勝利花落誰家。但由於向下兼容的存在,許多玩家可能會繼續升級他們原有的平臺。這麼算的話,至少在亞洲市場,尤其是日本市場,PS5大概率還是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畢竟從 XBOX 初代一來,就一直不太好,哪怕是最好的360時期。

當然,全平臺玩家可能依舊選擇“我全都要”,只是會考慮“先買哪臺”。

令人期待,也失望透頂

更強的CPU、GPU,更大的RAM、BD,更快的I/O、SSD,帶來更大的分辨率、更高更穩定的幀數、更快的讀盤、更驚豔的光追畫面……似乎這就是次世代的全部。令人欣喜期待,但也失望透頂——就這?

我相信,更棒的視聽體驗,是每一位遊戲玩家都喜聞樂見的。但對於大多數玩家而言,這是一種錦上添花,而非必要追求,尤其當它與成本直接掛鉤的時候。許多玩家都有一顆“資本家”的內心,成本和性價比這個東西,是最實在、最首先要考慮的。

回過頭來,看一眼上面沒有提到XSS。這雖然是一臺閹割版次世代主機,其4TFLOPs 的 浮點甚至還不如本時代的 X1X。但其相比 X1X大幅提升的 CPU性能,能夠爲讀盤、幀數等多個方面帶來巨大的提升。

最重要的是,這臺能夠做到2K 120幀渲染,性能足以滿足大多數輕度玩家的主機,售價僅售299美元——同樣售價299美元的,是你手中那臺,許多第三方遊戲沒有1080P、幀數不穩定、讀盤動輒半分鐘的 Switch。

任天堂,真的與世無爭?

任天堂作爲御三家資歷最老,創新最多,文化最深的公司,與世無爭是不可能的。什麼“用戶不衝突”之類的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在如今的遊戲市場競爭下,除了“獨創”的另闢蹊徑以外,和其他兩家的正面交鋒也不可避免。

價格,至關重要

核心玩家,無論在哪個國家/地區終究是少數。而相比核心玩家,輕度玩家更顯著的一個特徵,便是“捨不得花錢”。當然,這裏我是實話實話,沒有任何其他意思。

如何花最少的錢,玩到最多最好的遊戲,其實不僅是輕度玩家,也是許多核心玩家的訴求。

如果你不是任天堂的粉絲,只是想買一臺娛樂設備,當預算僅有$360(2400元)時,你會選擇$299買 Switch+一個$60的遊戲,還是$299的性能更強的 XSS+$60半年期的豐富 XGP 遊戲庫?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299的 XBOX Series S,對 Switch 的影響可能不會特別大,但也絕對不會小。那麼任天堂需要怎麼應對呢?下有$249的 Switch Lite,就不可能讓 Switch 降到249。那麼最穩妥的方案,便是讓 Lite 維持249的同時,用一臺性能更強的299的 Switch 代替。這樣既不會讓 Lite 尷尬,也能儘快完成Switch 的迭代。

獨佔,永遠的神

買任天堂不就是爲了玩第一方遊戲?這是許多,甚至大多數任天堂玩家的觀點。

任天堂有着自己獨一無二的遊戲庫。說起索尼獨佔的第一方,大家會想到《戰神》《小小大星球》《撕紙小郵差》《重力異想世界》;微軟獨佔(XBOX+Win)大家似乎只能想到《光環》《極限競速》和《戰爭機器》。

而單是 Switch 上,隨口一說就能給你報出不下二十多個。事實上現在 Switch的第一方發行的作品已經近60款,其中有40多個都是 Switch 獨佔,一些 WiiU 重製版也幾乎等於獨佔。再加上《符文工房4/5》《Ninjala》《勇氣原點2》《怪物獵人 Rise》這些第三方獨佔,毫無疑問,任天堂的主機是獨佔遊戲最多的主機。整個生命週期內達到近百款獨佔遊戲,在其他兩家的平臺是不可能出現的。

就獨佔遊戲這一點上,任天堂可謂是不戰而勝。哪怕Switch 打死不出升級版,玩家們仍然有不得不買 Switch 的理由。

性能,羸弱不堪

由於 WiiU 的失敗,按更迭次數算的話,Switch算是比其他兩家提前了3年進入第九世代,和 PS5/XSX 這兩個大傢伙同屬一個世代。

這樣一臺性能連比許多手機都要弱的Switch,哪怕是第一方遊戲都被其性能所拖累——《異度神劍2》的“馬賽克”,《織夢島》的掉幀;《魔女2》僅有720P,《異界鎖鏈》只能維持30幀……

而許多習慣了高性能設備,懶得做優化的第三方遊戲,讀盤慢、分辨率低、掉幀更是家常便飯。甚至即使是用心進行優化,許多遊戲也受到 Switch 緩慢的遊戲載體,以及 CPU處理能力的限制,而導致讀盤非常慢。要知道,哪怕是PS4上的 SATA2接口,都比有 Switch 儲存卡近3倍的速度。而 Switch 卡帶的讀取速度則比儲存卡更慢。

且拋開任天堂自家遊戲的優化能力不談。對許多第三方廠商而言,隨着 PS4和 X1在未來三五年中的淘汰,將三臺次世代主機中性能最差的 XSS 作爲“基礎配置”是必然的選擇。

而隨着第三方廠商對基礎性能需求的提升,任天堂自然也會擔心第三方廠商不再理會自家的主機。儘管第一方遊戲就能撐起平臺的半壁江山,但沒有了第三方廠商,銷量上無論如何都是會受到影響的,性能強化版 Switch是勢在必行的。

隨着英偉達的 DLSS 2.0的發佈,遊戲開發商聲稱的4K Switch,以及市面上 Switch 肉眼可見的降價速度,我們有理由相信,新的 Switch 近在眼前啦~

雲,我是雲玩家

無論你喜不喜歡,看不看好雲遊戲,它確確實實在路上了。

前些日子,騰訊在國內向 Mac 用戶推出了自家雲遊戲平臺的公測。我嘗試了一下用它來玩 LOL,在720P超穩定60幀,碼率10Mbps左右的畫面下,能做到僅有3ms 的畫面延遲,加上13ms的服務器延遲,完全感覺不到這是雲遊戲。

這便是雲遊戲該有的樣子,也是全球大多數遊戲平臺商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Switch 上,也有《生化危機7》《刺客信條 奧德賽》等雲遊戲,國內質量好點的網絡勉強也能玩。而微軟也同樣在積極的推動着自家雲遊戲的發展,不僅有 xCloud,也支持了外網串流XBOX 的功能。憑着如今微軟和任天堂的關係,未來在任天堂限制的範圍內,在Switch 上推出 xCloud 雲遊戲服務,或是 Switch 串流 XBOX 的功能,也不是沒可能。

早買早享受

相信這是許多玩家第一次“真正”經歷世代更迭。許多80後,在第七世代(05-06年左右),正是新婚燕爾,或爲人父母的時光,無暇顧及遊戲;而和我一樣的許多90、95後,在第八世代初又還是學生,財力有限,只能“感受次世代的氛圍”,卻無法親自體驗。

無論是近在眼前的 PS5/XSX,還是“存在於夢裏”的新款加強版 Switch,真的沒必要“等過個半年價格穩定了再買”。能以正常售價買到的話,當然還是早買早享受,時光真的是最寶貴的。誰也不知道未來有着多少變數,甚至半年後還是不是那個熱愛遊戲的自己,都不一定。不要留下遺憾纔是真。

對於次世代,各位有哪些看法;對加強版 Switch,又有哪些期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