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从哪里来的?

面对这个问题,我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是动物园里大猩猩的吼叫,算不算音乐?

按理来说,既然夜莺的鸣唱是天使的吟唱,那么大猩猩的嘶吼也应该算是天使的摇滚不是么?

既然算的话,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音乐的源头就是咱们祖先的祖先——大猩猩,在找到食物,在战胜对手时的嘶吼!

不过这样的答案,并不能说服人,毕竟从大猩猩的嘶吼到现代摇滚里的嘶吼,中间走了百万年。

这里面,对于音乐的定义才是确定源头的关键。

20世纪的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认为,任何声音都可以是音乐,不管是哪一种嘶吼,我们都可以去定义成音乐,这种广义的、充满艺术家味道的解释我们先放下,我们把定义缩小一点。

比如在声音前面加一个限制,音乐是按时间,有节奏的组织起来的声音。

然后,我们回到远古,去找找这样的声音在人类部落里是怎么体现的。

这时候,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老祖先们在狩猎完以后,围着篝火唱着歌,跳着舞的身影,这歌曲是音乐吧?

而且我们还可以再思考深入一点,他们在唱着什么?这样的唱歌跳舞真的单纯的就是娱乐么?

狩猎时代的老祖先们,虽然站在了生物链的顶端,但是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无敌的,我们的顶端位置,是用漫长的成长期和学习期换来的。

所以,载歌载舞的前身,其实是大家在学习怎么协作,怎么同步,也是增加团队凝聚力的方式。

篝火边最初的歌舞,本质上是通过模仿真实捕猎过程,来熟悉技能,磨合团队的团建游戏。

也许你会疑惑,真实的捕猎难道和广场舞一样,扭着扭着猎物就被迷晕了自己送上门来?

当然不是,大家想一下生活中你们也经历过的事情——口号,你们三个人要把一个箱子抬起来,怎么一起发力?当然是“1,2,3!起!”

再比如不是抬起来,而是推动一辆车呢?是不是就是123!123!123!如果谁比较有才一点,会不会把123编成更有豪气的节奏和歌词呢?

比如《诗经》里面,那些让我们熟悉的,不断重复的,很有节奏感的“号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没错,最早的音乐,其实是号子。

它不是艺术形式,而是一种实用的信息同步工具,然后延伸成一种文化活动,最后才成为艺术。

文化活动这个词,更偏向于民间,而艺术,永远都只属于少数人。

在中国,这种歌舞被统治阶层利用,变成了统治工具,孔子说的礼崩乐坏,看似礼和乐分开了,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就是这一整套祭祀的制度。

统治工具自然不能和民间歌舞混淆起来,于是祭祀的歌和舞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为了保持神秘性,另一方面有了独立的分工以后,自己就会自我进化。

随着统治者的喜好去进化,慢慢变得复杂,变得精细。

而下层人民自然就想要去模仿,权力带来的光环影响了民众的审美,这些歌和舞,自然就变成了下层人们追求艺术。

西方文明也一样,一群人像广场舞一样载歌载舞,会让人上头,这种上头被古人解读为“与神的沟通”,于是最早的音乐自然就是和神相关。

而宗教的存在,让这种与神相关,直接变成了为神服务,在教堂中唱歌,变成一种凝聚信仰的方式。

直到文艺复兴,世俗音乐再次兴起,然后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随之而来,最后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而在中国,夏商时期就是歌舞成为祭祀,成为统治者工具的时期,而到了周朝,礼乐正式形成,完备的礼乐制度加速了乐器的发明,音乐理论的形成。

比如乐器有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音乐理论十二律,宫、商、角、征、羽五声阶名等等。

在之后的发展,汉代出现的《乐府》大家一定不陌生,而代表了咱们古代音乐的乐器——琴,逐渐成熟,并且有了像《广陵散》这种传说之作。

然后就是两条线,士大夫们追求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后唱后庭花”的音乐形式,还有各大文人填词作曲。

另一条线就是民间戏曲的演化,那种唱什么不重要,唱的有节奏很重要的戏剧,逐渐成为了老百姓们的心头好。

直到近代,中西方大碰撞,西方的音乐进入中国,不管是流行还是摇滚一下子席卷了几代人的青春。

来到20世纪,周杰伦出现了,一首《东风破》,让中西方音乐开始融合,一首《青花瓷》,惊艳了多少人的青春。

反正我不管,最爱周杰伦,哈哈哈哈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