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在《桃花源記》裏,描繪了一幅安寧和樂、幸福美滿的畫面,千百年來一直是人們理想中的生活。但在肥鄉區天台山鎮東劉家寨村,村民們說:“我們的桃花園纔是真的美好。”

“桃花園”裏過好日子

“我這片桃園,種的是映霜紅,你看這桃子長得多好,又大又紅看着就喜人。”在東劉家寨村的一處桃園裏,村民張丹丹正忙着給桃樹修剪樹枝。看到記者到來,她停下了手裏的活兒,邊說邊朝着記者走過來,並特意從樹上摘了兩個桃子,熱情地招呼記者嚐嚐。“這桃子可甜了,就像現在過的好日子。”張丹丹笑着說。

接過張丹丹遞過來的桃子,記者一口咬下去,又脆又甜,果汁滿口。張丹丹向記者介紹說,映霜紅品種屬於晚熟桃,個頭大,果肉脆甜,她已經種了好幾年了,因爲桃子的品種好,桃園的收益也不錯。

“在幾年前,她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困難,多虧了黨的扶貧政策,現如今不僅有了12畝地的桃園,其父親張振海還成爲了養殖戶。家裏的收入渠道增多了,不僅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順利脫貧,家庭收入也比之前翻了好幾倍,現在全家人已經走上了奔小康之路。”張丹丹說道。

在張丹丹的邀請下,記者來到她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其父親張振海正在院子裏的羊棚前給小羊餵食,數十隻小羊擠着腦袋爭着搶食喫。張振海看着小羊,臉上露出開心的笑容。“小羊一共有49只,另外我今年還養了4頭牛。”張振海說,“現在一隻品種好的小羊能賣七八百元,大羊能賣上千元,一隻小牛能賣1萬多元。靠着養殖的收入,我家現在也不愁喫穿了,不僅還清了外債,還能攢下點積蓄。”

說話間,該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韓紅衛和駐村工作隊隊長郝若錚也來到張振海家,他們是專程過來看看張振海新買的兩頭小牛。郝隊長說,張振海家是當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裏共4口人,老母親80多歲了,身體不好,愛人因爲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長年喫藥治療,張丹丹是他的獨生女兒。前幾年,全家人靠着張振海打零工維持生活,再加上看病住院的開銷,生活十分困難。

當時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瞭解情況後,一起幫着他想辦法,尋找掙錢門路。村裏免費爲他提供了優質品種的桃樹苗,請來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教他種植。因爲他之前有過養殖經驗,工作隊爲他申請了扶貧入戶資金,幫他發展養殖。2016年,張振海家順利脫貧。

“前年他爲女兒風風光光辦了婚禮,今年,他還想擴大自己的種植、養殖規模。雖然每天家裏、地裏的活兒讓他忙得停不下來,但現在的生活有了希望,日子有了奔頭,這就是他心目中的好日子。”張振海高興的說。

美麗鄉村我的家

在東劉家寨村,所到之處道路平整、乾淨,硬化的柏油路面,清楚的交通標線,整齊的太陽能路燈,漂亮的文化宣傳牆,讓人覺得不像是在鄉村。道路兩旁的綠化也很吸引人眼球,有海棠、木槿、櫻花、石楠球、碧桃、單瓣月季等十餘個品種。

在村民程海彬的家門口,程海彬和愛人正要去自家蘑菇大棚看看。說到村裏的環境變化,程海彬說,和之前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下雨天出門,再也不用蹚泥水走泥路了,家門口有了柏油馬路,村裏還修建了小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道路兩邊種了花、種了樹,和公園裏一樣,村裏的環境變美了。

程海彬說,他家以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兩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2015年,他建起了兩個食用菌大棚。經過幾年的發展,他不僅順利脫貧,還逐步擴大規模,收入越來越高,家裏的日子是蒸蒸日上。

東劉家寨村全村271戶居民,五年來,通過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變化很大,村內8條主街道、38條小街巷全部完成硬化,通過拆除私搭亂建,村內路面至少擴至4米寬,桃園內新修建的44條觀光帶,爲村民生產、生活和外地遊客觀光提供了方便。

“我們的鄉村變美了,百姓的日子過美了”。

“今年我們還通過網絡直播形式,幫助村民銷售桃子,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郝若錚說,他作爲第四任駐村工作隊隊長,2019年進駐該村。目前東劉家寨村共有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產業、就業、健康、教育扶貧帶動,危房改造、兜底扶貧、精準防貧等措施,已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幫百姓過上好日子,實現穩定脫貧,爲百姓打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就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來源:邯鄲新聞網

圖片來源:新邯鄲客戶端 耿子琪/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