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觀新聞記者 胡巍

一陣陣的秋風颳起,寒意漸濃,北方不少城鎮居民開始期盼暖氣。

進入供暖季前,絕大多數居民已習慣依據住宅面積大小,向供暖企業繳納暖氣費。這是傳統的按面積收費模式。但如果分戶熱計量收費,也就是類似電錶安裝,給家家戶戶裝上熱表,再參照各戶用熱量繳費,居民們還會習慣嗎?

正觀記者在北京城區街頭隨機採訪了20多位用熱居民,無論家中是否安裝熱表,他們均未按分戶計量模式繳納過熱費,甚至有人未聽說過該模式。

霧霾籠罩下的北京。熱改曾被視爲促進節能環保的方式之一。正觀記者 胡巍 攝

事實上,北方大多數城市的分戶計量收費,都執行類似北京的政策。“百億規模投資,千億級別市場”,這種現實無疑透露出“熱計量改革20年未見成效”的尷尬處境,也折射出節能減排背後的利益糾紛及百億投資背後的熱改困局。

是壯士斷腕,還是將熱改進行到底?立即叫停,還是摸着石頭繼續過河?

拒繳熱費引發的官司

今冬供暖季尚未來臨,北京某小區一戶居民收到了法院傳票,由於拒繳熱費,他被負責該小區供熱的熱企告上法庭。“不止我一戶,也不止今年,幾乎每幢樓都有被告的住戶。”

居民們似乎不擔心,因爲該小區的A先生已在去年打過一場類似官司,根據判決結果,居民們推論認爲,熱企存在違約和亂收費行爲。

該小區正好實施分戶計量收費。

北京一戶居民家的熱量表。正觀記者 胡巍 攝

A先生提供的供熱採暖合同顯示:每個採暖季開始前,住戶先按面積一次性支付費用,在採暖季結束後,熱企參照熱表計量清算實際熱費,多退少不補。

最初的供暖季,A先生很留心室溫調節,可這年的賬單顯示其用熱量很大,沒有退費空間,其他很多居民也一樣。“大家各自查看自家熱表後,發現讀數與賬單抄數不同!”

當年的《北京晨報》對此進行了報道:“供暖公司承認共有4棟樓業主用戶實際使用的暖氣量算錯了,後重新進行了覈算並貼了公告。”

但住戶們對熱企產生了信任危機。“多次交涉後,我認爲他們不會真按計量收費,就敞開了用。就算敞開用也能退費幾十上百元,但我沒去結算。”A先生認爲熱企違約,開始拒繳熱費,“並非不願繳,但前提是數據完全公開透明。”

10月23日,北京一小區內,24小時供暖保修服務專線。來源:視覺中國

他們的爭議點在於熱費的公攤部分。像買房公攤一樣,計量收費不僅包括對各戶的計量,還包括對公共區域的計量,最終結算點是在整個門棟前。各戶對公共區域的熱費按一定比例公攤。

但公攤計量很難弄清。A先生所說的“完全公開透明”,即指熱企公開門棟及各戶讀表數,以便覈算公攤計量是否造假。熱企則拒絕公開各戶讀表數,認爲涉及其他居民隱私。

B女士也是該小區住戶,她說:“抄錯表的那一年,我家公攤了2895個單位的熱量,而家裏的抄表數是5647個單位,公共區域的用熱會達到我家室內的一半嗎?”她補充道,“如果公攤造假,我們無法確認。”

2019年,A先生與某熱企因熱費引發官司,法院正準備開庭審理。受訪者供圖

這起官司在去年9月宣判,法院判令A先生繳費,但較之熱企主張的5500餘元熱費(共兩個採暖季),A先生只需繳納5100餘元,相當於期間每個取暖季多節省約200元,並駁回熱企的其他訴訟請求。

小區居民認爲A先生打贏了官司,因爲判決書認定:熱企對分攤熱量的計算與相關規定不符,其單方面提供的數據不能作爲A先生分攤依據;由於數據缺失,無法進行結算,系由熱企未履行義務導致,責任由熱企承擔。

類似案例在其他分戶計量收費的小區層出不窮。業內有人指出,數據不透明,以及市民普遍不知“多退少不補”政策,使新收費模式缺少民衆支持。

熱改20年,收效甚微

比起傳統按面積收費,分戶計量收費模式雖少見,但由來已久。

曾經的建設部在2000年便提出“分戶計量”的改革方向,熱費多少與用熱量直接掛鉤。

2003年,當時的建設部等八部委印發了《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北京、河北、內蒙古等11個省、市、自治區,解放軍總後勤部等單位開展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

意見要求:城鎮新建公共建築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採暖系統,並執行分戶計量收費的新辦法;現有公共建築和居民住宅也要進行改造,逐步實現由按面積計收供熱採暖費向分戶計量收費轉變。

2005年下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再次明確,新建住宅要具備分戶熱計量條件。

爲推動熱改,國家的相關投入耗資巨大,僅熱表安裝一項,業內的保守估計就超百億人民幣,還有人提出200億元或更多。但正觀記者未能獲得確切的投資額。

北方某熱電廠。在供熱季,北方許多城市面臨熱源不足的問題。正觀記者 胡巍 攝

“分戶計量收費需要安裝熱表和溫控閥,老舊小區還要進行管網改造。諸多配套設施項目,任何一項都耗資巨大,過去一塊熱表的價格就高達千元。”一位業內人士稱。

正觀記者曾走訪北方多個地市的城區,發現最近五年建成的住宅小區中,熱表基本安裝到各家各戶,但幾乎全部居民仍按住房面積繳費。

河北一戶居民家中,熱表早已損壞。“小區從未分戶計量收費,壞了也就壞了。但聽說如果將來維修或更新熱表,還需要我們自費。”居民說。

10月25日,在廊坊市南城熱力公司,工作人員巡檢供熱設備。來源:新華網

在北京多個新建小區,不僅熱表已安裝到戶,且很多居民還領到溫控閥。但大多溫控閥未安裝,一些人不知所領設備爲何物,甚至已經遺棄。一位居民介紹:“溫控閥是免費發放的,但我們不知如何安裝使用,就是走個形式。”

安裝在居民家中的溫控閥設備。正觀記者 胡巍 攝

一位家中裝好熱表和溫控閥的居民則說:“家裏太熱或外出時,我會調低或關掉暖氣,但小區從未實施分戶計量收費,我也未減少過取暖支出。”

第三屆中國供熱學會年會(2020)上有一份報告,對19.4億平方米的居住建築進行了摸排統計,其中按熱計量收費的共計2.2億平方米,僅佔11.3%。還有人認爲,計量收費未必是分戶計量收費,“因爲分樓棟計量也是計量,分戶計量收費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丹佛斯中國區副總裁、供熱事業部負責人於泳溟說:“如果同一樓棟的多戶居民合用一個熱表,喫大鍋飯的思想難以轉變,節能環保效益不明顯。同一樓棟裏的居民怎樣分配熱費,更是難以解決。”

這一觀點在正觀記者的街頭採訪中得到印證,絕大多數民衆不接受分樓棟計量,“鄰居是否自覺很難說,但我要爲別人的浪費買單。”

事實上,多年前由國家部委推動的這場熱改,在業內一直存在支持和反對的兩種聲音。可確定的是,兩派人士均認爲熱改已耗資巨大,而成效甚微。但在此外更多方面,業內的認識始終未達成一致,這也是熱改既未叫停,又未實際落地的原因之一。

熱改受商業利益驅動?

分戶熱計量收費始於西方。

世紀之交,西方的建築節能專家、相關外企、環保NGO及國際組織,紛紛關注起中國的用熱收費模式。他們的研究受到國家相關部委重視,組織了包括技術專家在內的業內人士出國考察。

但隨着熱改實踐,反對聲越來越多,其中一部分來自熱企。

改革就是利益再分配。某熱企的工作人員指出:“採用分戶計量方式供暖,減少了能源浪費,用戶熱費隨之降低,但供暖企業的收入也減少了。”

一位退休官員曾供職於北京市相關部門,他不贊成當前熱改的推進方式:“分戶熱計量應當做到國家實現節能減排,居民、熱企、表商得到經濟回報,各方利益必須兼顧。在部分達到分戶計量收費條件的地方或小區,之所以難以推動,就在於多方受益而把供熱公司除之以外。”

多位不看好熱改的業內人士提到,實施熱改的主體恰好就是熱企,“要是通過改革把飯碗砸了,它還會推動嗎?”

他們進一步指出,國外熱表生產商爲了盈利,“慫恿”推動熱改,“中國熱改起步之初,國內熱表生產商難以與外企抗衡。國產表最初故障頻發,客觀上也不利於熱改進程。”

10月12日,工作人員在河北大唐國際張家口熱電公司巡查。來源:新華網

國內供熱領域的一位權威技術專家說:“我認爲這背後是利益問題。如果只給每棟樓安裝一個熱表,這個市場很小;可如果每家每戶安裝熱表,市場就很大。一戶一表這件事,是有一批歐洲企業在中國推動。”

他還介紹:“如果說北方地區有100億平米的採暖建築,一戶按100平米計算,每安裝一個熱表大約1000元,全國市場就能達到千億元規模。”

丹麥工業巨頭丹佛斯公司的業務範圍涵蓋熱表生產,該公司參與了中國供熱改革,包括相關政策的討論。丹佛斯中國區副總裁於泳溟說:“實施分戶計量,對於包括丹佛斯在內的相關企業,意味着商業價值。”他還分析:“從行業層面講,熱改將有利於供熱行業的綠色轉型,促進能源的充分利用。從用戶層面講,可以降低民衆取暖成本,培養良好的節能意識和行爲。從國家層面講,實現了節能環保,推動可持續發展。”

由於熱改進展緩慢,一些業務單一的熱錶廠商出現經營困難,其中包括國產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國內技術不斷突破,國產熱表質量差的現象已大爲改觀,外企的壟斷地位早已打破。根據丹佛斯提供的數據:2019年,全國熱表的市場規模爲8.1億人民幣,其中外資品牌2.53億,僅佔總體市場的31.2%。

此外,分戶計量收費是否節能,業內也存一定爭議。

前述北京退休官員稱:“北京市曾委託科研機構做了大量調研,得出結論是:熱量損耗主要是由於建築圍護結構不保溫,這部分有60%左右的節能潛力;其次是供熱系統不節能,比如管網的老舊、漏水等等問題,這部分有30%到35%的節能潛力;行爲節能只佔7%到10%。”

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哥本哈根能效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卓倫說:“分戶計量所鼓勵的行爲節能,一般能降低15%到25%的能耗,如果應用到進行過節能改造的建築,則能降低30%。但通常情況下,建築節能改造所需要的投入更大,所以分戶計量值得投入。”

一戶居民家中的智能溫控終端設備。正觀記者 胡巍 攝

某市一位積極推動改革的熱企負責人介紹,該市實施分戶計量收費的小區中,根據2008-2018年十個採暖季結算情況,約70%用戶實現了節能節支。他說,“過去使用的進口熱表價格達千元,但如果每年節省300元熱費,更有些住戶可能是500元,只需兩到三年收回成本,而一塊熱表可用10年以上。近年來,更便宜的國產熱表質量大幅提升,完全滿足分戶計量,老百姓支出就更少了,很划算。”

分戶計量收費有違公平?

熱是一種商品,多用多交錢,少用則少交錢。在熱改支持者看來,只有通過分戶熱計量收費,才能體現市場的公平性原則。

首先,在市場上購買商品房,可以自由選擇。丹佛斯的於泳溟指出:“在傳統收費模式下,老百姓花更多錢買了保溫好、能耗低的房子,但是要按面積交一樣多的供暖費,這並不公平。”

其次,在集中供熱條件下,分戶計量實質是取消不公平的福利供熱。“在同一棟居民樓的管網系統中,存在近端用戶與末端用戶,可理解爲不同住戶與熱源之間的距離是不同的,由此造成室溫差距較大,但同樣的居住面積也要交同樣的熱費。”於泳溟說。

公平總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在熱改反對者看來,供熱具有特殊性,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並不總是適用。

前述國內權威技術專家曾說:“與電錶、水錶、氣表的計量不同,熱量能夠通過牆體傳到鄰近房間,因此沒辦法完全算清賬。

“熱量從門、窗、外牆散發出去。同一棟大樓裏,你要是住在樓頂把角位置,你家就有三四面外牆。我要是住在中間,可能就一兩面外牆。比如,都是100平米的房子,都維持20度室溫,你家消耗的熱量就是我家的三到四倍。如果按熱計量收費,一個冬天下來,你家花4000塊錢,我家花1000塊錢,你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另一種現象是:我家如果住在中間,即使把暖氣停了,由於上下左右的鄰居開着暖氣,比如都是20度,我家溫度也差不多能達到16到18度。所以我一分錢不交,而鄰居消耗的熱量卻增加了。”

民衆也有自己對於公平的理解。

前述北京A先生的家就處在樓裏三面是牆的位置,但他從未感到不公。“選購商品房,我必然考慮朝向、日照等問題。既然說熱有傳導性,那麼夏季使用空調也面臨同樣問題。但我不會因爲維持室內涼爽需要多耗電,就抵制分戶計量的電費繳納模式。”

在北京豐臺區某80年代建成的小區,人們對於取暖費的差異,表現得確實不如A先生那般態度分明。僅有約半數居民認爲完全可接受,原因在於“不管我家熱費是不是比別家多,總比現在按面積繳納省錢。”但一位家住頂樓把角位置的居民問:“中間位置的居民,能否從其少繳納的熱費中扣除一部分,用於補貼把角位置的住戶?”

熱計量改革如何破局?

分戶熱計量收費模式應不應繼續推進,無論持何種觀點,其背後始終存在利益之爭。

在供熱領域一家行業協會人士與正觀記者交流時,其態度左右搖擺。該協會的多數會員單位是熱企,但該人士又說:“分戶計量收費也並非完全不可行,畢竟有幾座城市還是做得不錯,不妨繼續試點。我們協會的會員單位也有熱表生產商,他們也不容易。”

少數熱改“做得不錯”的城市,也可能得益於意外因素。前述支持改革的熱企負責人坦承,該市的特殊背景是熱價倒掛。“造成的結果是:供熱越多,公司虧損越大,所以我們有很強的節能動力。對於一些熱企,供熱越多意味着營業額越大,如果不存在價格倒掛問題,也就意味着企業利潤越高。”

德國柏林一位居民提供的取暖費賬單,各房間熱量及費用等清晰列明。

丹佛斯公司則介紹,其與甘肅某熱企合作的項目,在2015年-2020年四個供暖季,“年燃氣消耗量增加了53%,供熱面積卻增加了128.5%,平均退費率超過99%,共實現增收395萬元。實施熱計量以來,不僅居民得到實惠,熱力公司增加了收入,且降低了廢氣排放。”

10月12日,張家口經開區沈家屯鎮供熱站。來源:新華網

一位專家指出了中國熱改進展緩慢的另一癥結:政府制定了分戶計量政策,但沒有要求必須分戶計量收費。“缺少法定要求,真正能夠直接優化用熱行爲的計量收費槓桿,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研究員陳卓倫介紹了一種經驗:“國外有種能源服務公司,對一幢大樓進行能源審計後,制定出整套節能方案,然後免費改造相關設施。能耗降低所減少的支出,也就是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公司按照約定比例從中分成。”

在中國的公共建築(區別於住宅)領域,陳卓倫所說的這種企業已經存在。但這些企業也面臨困難,上海某節能公司的負責人對正觀記者說:“這不是一個暴利行業。節能改造不僅包括初期設備的投入,還包括後期的運營維護。以某大廈爲例,合同期爲6年,而收回成本就需要3年。而且很多大樓業主缺少改造意願,尤其是那些機關事業單位。”

基於熱改現狀,丹佛斯公司仍寄希望於用實踐檢驗理論,於泳溟說:“我們當下目的不在於擴大熱表銷售,而是呼籲將已安裝好的熱表真正用起來。我們確信分戶計量收費是正確路線,必將促進節能減排事業。國家爲此投入資金已達百億級別,如果因噎廢食,必導致巨大資源浪費。”網

統籌: 石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