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年級作文“西遊記媽媽”火了,網友:娃眼裏的媽,是妖怪變的?

孩子,會用放大鏡,看媽媽的所作所爲。

許多孩子,不知道甚至不敢表達,心中對媽媽的看法。

一旦和媽媽的視線對上,他們感到面前站着的不是媽媽,是"凶神惡煞"。

娃眼裏的媽,是妖怪變的?

當面對面溝通變成阻礙的時候,孩子能做的,就是把心中想說的話,用文字記錄下來,甚至在寫作業的時候,在作業裏體現。

一些看起來很可憐的孩子,一些看起來脾氣特別大的媽媽,躍然紙上。

最近,一個三年級學生的作文,火了起來。

孩子用生動的語言,把西遊記裏師徒角色的特點,按在自己媽媽身上,居然沒有違和之處。

說媽媽的頭髮和沙僧一樣,性格像孫悟空一樣急,身材像八戒一樣白胖,自以爲像白龍馬一樣俊,其實像個唐僧,喜歡嘮叨。

媽媽的氣質,西遊記師徒幾人的特徵,小朋友拿捏的死死死的。

我們可以,在作文裏看到,他的媽媽,總是對他大吼大叫。

這位媽媽,也被網友親切的稱爲:西遊記媽媽。

網友評論到:真是天下同款媽媽,在娃的心裏,媽媽是不是都是妖怪變的?

敢把媽媽大吼大叫,寫在作業裏的,可不是孤例。

這是親戚家孩子的語文作業,要求用"有時候…有時候…"造句,結果孩子造句是:

有時候媽媽吼我,有時候媽媽打我。

作業中,充滿了濃濃的怨氣,似乎把對媽媽的不滿,一股腦要寫在作業中。

難怪網友看了,都會直呼心疼。

媽媽和孩子的交流,一定要大呼小叫嗎?

如何讓媽媽不吼不叫地教育孩子?

吼孩子,你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沒有吼過孩子的媽媽,大概在人類社會中,都是鳳毛麟角。

但吼孩子,除了讓孩子在作業裏,表達對媽媽的不滿,積累親子矛盾,讓孩子不敢和媽媽交流。

咱們還能換來什麼?

還能夠換來,每次吼完孩子,自己內心的愧疚感。

所以,有智慧的媽媽,應該學着不吼不叫,和孩子有效溝通。

第一,理解爲什麼自己要對孩子吼叫

因爲"孩子不聽話",正常溝通和指令,孩子不遵守,媽媽們就不滿意了。其實,每個媽媽最開始,都幻想自己是個溫柔、祥和的媽媽,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變得面部猙獰,看到孩子一點不對,就大吼大叫。

這麼想,真的有點西遊記裏,那些妖怪的味道。

其實,對孩子吼叫,是"養成的習慣"。誰都是第一次當媽媽,而孩子更是第一次當自然人。

媽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劇本,不要行差踏錯。但孩子渴望探索,總是犯錯。

矛盾產生的時候,第一次當媽媽的人們,發現語言對於第一次當自然人的孩子,那麼乏力,溝通完全不如"吼叫"來得有效。

於是,養成了對孩子吼叫的習慣。

最後發現,孩子沒有變得更好,而自己,卻越來越像老妖怪。

第二,逐漸控制自己的吼叫

理解了吼叫的由來,就要慢慢控制自己的吼叫,不然會陷入和不懂事的孩子,不停循環的拉鋸中。

對雙方,沒有一點益處。

所以,當媽媽們,想要對孩子吼叫的時候,先深呼吸三次,咬緊牙關,不要吼出來。

控制自己,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有效管教

只是管住媽媽們自己,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真正的問題,還是出在孩子身上。

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溝通又很無力的時候,換了誰都會用最粗暴直接的方式解決問題。

真正該被心疼的,反而是這些變成"妖怪",但其實當初弱小需要呵護的媽媽們。

所以,有效的管教,纔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效管教很系統,不是三兩句可以說明白的,這裏推薦大家看《好父母不吼不叫》。

當大家能充分理解,如何不吼不叫與孩子溝通的時候,也就知道怎麼對孩子進行管理了。

自然和孩子相處起來,事半功倍。

結語

媽媽和孩子,不是矛盾的兩面,應該是相親相愛的親人。

不要讓孩子,把他們的怨氣,都寫進作業,藏在心裏,直到多年之後他們當了父母,才懂得父母的好。

那時候,我們都老了。

爲什麼不把和諧美滿,沒有吼叫的生活,早點帶到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天呢?

你對孩子寫的《西遊記媽媽》作文,有什麼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