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慈善家雜誌

從全球範圍來看,在未來一兩年疫情仍會是新常態,但不必過於悲觀。

疫苗的研發會逐步深入,目前首先要解決有和無的問題,但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監管要確保萬無一失。

隨着北半球進入冬季,全球新冠病例數在加速上升,特別是在歐洲和北美,其上升速度超出預期。

據美國約翰 ·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26日7時24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42912830例,死亡病例爲1152729例。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0萬例的國家增至48個。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兇猛,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瑞典、西班牙等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

目前,全球共有9款疫苗進入三期臨牀試驗階段,各國疫苗競速,希望儘早打通上市前的最後一個科學關卡。但疫苗是否安全有效,仍然面臨着許多挑戰。

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羣健康系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在接受《中國慈善家》 專訪時表示,未來疫苗的研發會逐步深入,現在要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但疫苗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問題,一定要非常謹慎,確保萬無一失。

在未來一兩年疫情會是新常態

中國慈善家:有專家稱,今冬全球疫情非常不樂觀,很多歐洲國家疫情反彈超過春季。你是否認可這種觀點?

陳錚鳴:這是完全在預料之中的,因爲第一波全球疫情沒有徹底地清零,一旦社會管制放開,疫情肯定會反彈。這個病毒非常狡猾,一不留神它就會趁虛而入。很多人講,現在的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好像已經超過三四月份,也就是第一波疫情的高峯期。我認爲,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

9月23日,英國單日新增新冠確診數達6178例,創下新高。圖爲在強制執行“酒吧晚上10點關閉”防疫新規的前夜,倫敦一酒吧街上行人絡繹不絕。

以英國爲例,從數字上來看,英國現在每天感染人數大概接近2萬人,最近幾周還在逐步上升。但是,數字有一定的誤導性。因爲三四月份的數據是極其不準確的,那個時候根本沒有檢測能力,防治的方針政策是有症狀的人在家裏觀察兩週,情況不好了再去醫院,到了醫院纔會有檢測。所以當時檢測的只是重症病人,大概一天六七千人,而大量的感染者沒有檢測。

所以,單純從數字上看,目前的感染病例已經超過了三四月的高峯期,但是實際上疫情嚴重程度遠遠沒有上半年高。 

除了看感染人數之外,另外還有兩個指標也支持前面的觀點。一個是住院人數,另一個是死亡人數。這兩個數字的總和與三四月相比是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現在的感染病例中輕症的比較多,基本上都是年輕人爲主,因爲開放以後年輕人社交活動比較頻繁,感染風險就提高,但現在治癒率比三四月份有了較大改善。

現在的治療比較及時,發現問題馬上可以做檢測,當天就可以出結果。此外,有些病情稍微嚴重的人可以及時入院,沒有產生嚴重的醫療擠兌。哪怕是重症的感染者,現在對他們也有一些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中國慈善家:近日,歐美公衛專家發起《大巴靈頓宣言》,提出針對弱勢人羣的重點保護策略,放開對年輕人的管制以實行羣體免疫。你如何評價這種防疫策略?

陳錚鳴:重點保護並不是一個新的觀點。這個病毒是一個比較完美的病毒,現在我們對它已經有了比較充分的瞭解:首先,它的病死率遠遠高於流感,但是和SARS相比要低得多,現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的病死率大概是0.3%~0.5%。當然,0.5%放大到10億、20億人口中,導致的死亡人數還是非常多的。

在不同年齡人羣中,個人基礎的健康狀況差別很大,比如,30歲以下20歲以上的年輕人,病死率就跟一個大感冒差不多。在英國,最近有很多大學生開學以後感染新冠,大概有六七八千人,但幾乎沒有一例死亡。基於這樣的觀察,很多人提出對年輕人要放開,讓他們羣體免疫,然後老年人保護起來。這種策略有一定的科學基礎。

但是,這種策略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況,就是一旦放開以後,人羣是完全不可控的,有些人的行爲是不理性的,因此年輕人也會影響到老年人。所以,一定要採取一些羣體的綜合措施,就如同駕駛汽車要系安全帶,其實99%的情況下是沒有用的,但不能說它沒有用就不繫安全帶。因爲很難預測誰會感染,所以必須採取非針對性的、廣譜的保護措施,堅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這些無論對於保護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是必要的。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針對年輕人的防護措施,開學以後這個問題更大。年輕人本身比較愛冒險,不太受管制,並且有各種各樣的社交活動,這樣就很容易把病毒擴散給家人。目前,英國各個大學採取的防護措施都不一樣。牛津大學的學生返校後,都要求上課戴口罩,150個人的教室只能坐30個人。牛津大學開設了幾個檢測中心,有症狀的人要馬上做檢測。

中國慈善家:歐美國家政府如何應對秋冬季疫情的挑戰?

陳錚鳴:歐美國家現在就是儘量拖、儘量壓,希望能把這個冬天熬過去,然後等疫苗問世以後,在人羣中廣泛接種,即使接種率沒有達到100%,至少有相當一部分人得到了保護。

因爲疫苗的研發是一個持久戰,要先解決有和無的問題,哪怕效果只有半年或一年,也總比沒有的好。然後,陸續會有新的疫苗生產出來。

各個國家的情況不盡相同,民主社會中牽制決策的力量比較多,不可能政府一號召大家立即執行,即使政府想做民衆也不一定配合。現在只能採取比較溫和的防控政策,哪怕新冠疫苗研製出來了,目前這種疫情狀況至少也要再持續一兩年時間。因爲目前病毒不可能消失,在全世界已經擴散到這麼廣的範圍,而人羣又沒有免疫力。所以,新冠疫情未來會是一種新常態。

疫苗的研發試驗一步都不能少

中國慈善家:世界上主要的疫苗研發目前進展如何?如何評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陳錚鳴:疫苗的研發需要非常謹慎,一定要萬無一失,安全性是最重要的。現在有五大類疫苗,最簡單的就是滅活,就是人工培養很多的病毒,然後通過一些特殊的環節把病毒殺死,把它打入人體以後產生免疫力。傳統的疫苗都是這麼做的。另外,還要看疫苗的免疫能力持續的時間到底有多長,除了產生抗體以外,是否能產生細胞免疫。因爲抗體免疫一般持續時間比較短,而細胞免疫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三期的臨牀實驗是重中之重,任何的疫苗前期做得再漂亮,100個人、500個人,可能什麼事都沒發生,抗體也能出來,但不代表它針對這個病對人羣有保護作用,能減少感染。疫苗要全人羣接種,包括健康人羣,老人、兒童、孕婦。針對免疫力各異的各種人羣,疫苗要做到不造成傷害。

10月25日,德國單日新增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人數爲11176。截至當天,德國累計確診已超過43萬。

另外,疫苗接種以後出現的問題,在歷史上有過很多教訓,所以監管部門一定要非常謹慎,一定要在臨牀試驗結果出來以後才能接種。所有疫苗和藥物的研發都必須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是動物實驗,然後進入人體的臨牀試驗,一期、二期、三期,看能不能產生一些預期的免疫反應,安全性怎麼樣,然後逐步擴大規模。這個流程也是人類醫學近百年發展所積累的一個經驗,也是國際公認的一個過程。

臨牀試驗是在一個封閉環境下,非常嚴格的密切的監測過程,監管非常嚴格。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有些步驟可以加快一點,但不能完全省略。

英國的疫苗臨牀試驗已經做了好幾個月了,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年底可能會有一個結論性的結果。如果12月能出結果,那麼1月就可以在人羣當中接種,按照輕重緩急,按部就班進行全民接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