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家的媽媽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成一個懂事的好苗苗,但現實總是事與願違,她的孩子小剛是一個非常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小剛最討厭的就是媽媽講的那些大道理,他覺得媽媽完全就是在亂說一通,天天講什麼大道理,他根本就不知道媽媽到底在說些什麼。

隨着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環境的的改變,在如今,很多的新興家長管教孩子的方式已經漸漸脫離了以前的那種野蠻的"不服就打",慢慢地轉變成了"講道理",能動口的絕不動手。但是這個想法的實施過程並不很順利,很多家長在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跟孩子"講道理"後,也曾反映,看到孩子做得不好做得不對,又或者是磨蹭拖拉,雖然從家長的角度已經盡力地跟他們"講道理",說要怎麼做,結果卻總是沒能收穫想象中的結果。道理都快講完了,嘴巴都磨破了,孩子還是迷迷濛濛,一個道理沒記住,到最後就是一切照舊沒有改變。

不少家長因此感到非常泄氣,他們覺得跟孩子根本沒有"講道理"的可能,孩子根本就聽不進去。事實真是如此嗎,難道真的不能跟孩子"講道理"嗎?其實不然,跟孩子"講道理"是一門技術活兒,只要用對技巧,孩子也能愉快有效地理解接受家長口中的那些"大道理"。

孩子任性不聽話?孩子不聽"講道理"是原因的

孩子不聽家長講的大道理並不全是因爲孩子任性懂事不肯聽話,在介紹正確的"講道理"打開方式之前,各位家長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講道理"的原因。

1.孩子的理解能力尚未發育成熟

孩子地各個方面的成長都有其階段性,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亦然。對年紀尚小的很多孩子來說,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其他的外界信息都是很抽象的內容,孩子想要做到能夠自如地理解這些信息,需要時間的醞釀。孩子的抽象思維一般會等到6歲以後才能逐漸發展起來。有的孩子的理解能力發展遲緩,再加上大道理往往詞句相對口語深奧,且篇幅較長,因此孩子根本無法正確完整地接收信息,更何況是理解這些大道理了。

想象一下,孩子連聽都聽不清楚,又如何理解成人世界的大道理?

2.觸覺接觸不足,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部分是與父母的觸覺接觸。孩子總是渴望父母的陪伴,如果觸覺接觸不足,孩子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與接觸,可能會故意表現出"與父母唱反調"、不服管教等任性的行爲。具體表現爲父母說東偏要往西,不聽父母講道理,甚至還有對着幹等。

3.孩子被引發出了逆反心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很多總愛給給孩子講道理,整天把大道理掛在嘴邊的家長,意圖太過於明顯,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常常不自覺地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對話。這種強迫性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覺得不快樂、被動接受以及感受到壓力,面對家長的高姿態"講道理",有的孩子麻木地接受,但另一些孩子會選擇以更極端的方式拒絕父母的"安排"和"講道理"。

用對技巧,讓孩子愉快接受——對孩子講道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隨着孩子的不斷發展與成長,孩子的個體意識也愈來愈強烈,他們渴望掌控力,渴望爲自己做主,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逐漸變強,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對於家長口中的大道理他們不以爲然,甚至會覺得家長講的大道理都是"洗腦",完全沒有必要聽,並且認爲與家長反着來對着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麼,家長想要孩子接受這些道理,在給孩子"講道理"時應該掌握哪些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呢?

1.說一萬遍不如嘗試一次:讓孩子親身體驗

與其時時刻刻耳提面命,不如行動一次讓孩子親身體驗。

比如孩子曾因調皮耽誤家長上班的時間,家長可以爲孩子請假一天,帶孩子經歷一次家長每天上班輪換各類交通工具的繁瑣與疲憊,孩子就能切身體會到家長的辛苦了。

2.換位思考,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大多數原因是因爲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家長不妨試試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理解,他們的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消除。放低姿態,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視角、用孩子的眼睛重新認識世界。很多時候孩子做事情不認真容易走神,不是他們任性不懂事,而是他們沒有很好的自制力,需要父母在旁協助,幫助他們鍛鍊自己的專注力。

3.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給孩子"講道理"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都說做不到,卻偏要給孩子那麼多的要求,豈不是顯得過於雙標了?

孩子總會下意識地模仿家長的行爲模式,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才能讓孩子信服。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興趣是切入點

孩子的關注點常常會放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家長想要對孩子"講道理",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切入,在孩子瞭解且感興趣的領域和孩子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輸正確的一些理念。當孩子走神時,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作爲切入點,及時地把孩子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回來。

小貼士:跟孩子"講道理"的注意事項

1.用婉轉的方法講道理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要注意婉轉,指出孩子的錯誤沒有問題,但如果家長講道理的切入方式是"你做得不對,要這樣做"——這種過於直接又生硬的命令式語氣會使不願接受。家長要考慮孩子的感受,用委婉又恰當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道理"。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將道理滲入故事,這樣的形式有助於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與體會道理的內涵。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切忌在他人面前責備訓斥孩子,這樣的做法本身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無視與踐踏。年紀小的孩子更加敏感,當家長在他人面前責備自己時,會讓孩子感受到更沉重的打擊,很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抗拒的情緒。試想一下,你會聽從一個不尊重你的人講的道理嗎?教育孩子無可厚非,但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的基礎上。

3.抓住最佳時機講道理

孩子做錯事時,家長不要着急責備孩子,告訴孩子他做錯了,要給孩子一定的反思時間,讓孩子對自己進行反省,而後再於孩子一起溝通,指出孩子的錯誤,給出建議讓孩子正確地行動。除了孩子自己犯錯時,當看到其他錯誤示範時,家長也可以抓住機會,讓孩子思考對方做得不對的地方以及該如何改正。這樣的方式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講道理"。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家長#理解能力#小剛收藏

孩子任性不聽話?孩子不聽"講道理"是原因的

孩子不聽家長講的大道理並不全是因爲孩子任性懂事不肯聽話,在介紹正確的"講道理"打開方式之前,各位家長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孩子聽不進父母的"講道理"的原因。

1.孩子的理解能力尚未發育成熟

孩子地各個方面的成長都有其階段性,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的發展亦然。對年紀尚小的很多孩子來說,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其他的外界信息都是很抽象的內容,孩子想要做到能夠自如地理解這些信息,需要時間的醞釀。孩子的抽象思維一般會等到6歲以後才能逐漸發展起來。有的孩子的理解能力發展遲緩,再加上大道理往往詞句相對口語深奧,且篇幅較長,因此孩子根本無法正確完整地接收信息,更何況是理解這些大道理了。

想象一下,孩子連聽都聽不清楚,又如何理解成人世界的大道理?

2.觸覺接觸不足,孩子渴望父母的陪伴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其中一個部分是與父母的觸覺接觸。孩子總是渴望父母的陪伴,如果觸覺接觸不足,孩子爲了得到父母的關注與接觸,可能會故意表現出"與父母唱反調"、不服管教等任性的行爲。具體表現爲父母說東偏要往西,不聽父母講道理,甚至還有對着幹等。

3.孩子被引發出了逆反心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很多總愛給給孩子講道理,整天把大道理掛在嘴邊的家長,意圖太過於明顯,這些家長沒有意識到的是,他們常常不自覺地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對話。這種強迫性的方式,往往會讓孩子覺得不快樂、被動接受以及感受到壓力,面對家長的高姿態"講道理",有的孩子麻木地接受,但另一些孩子會選擇以更極端的方式拒絕父母的"安排"和"講道理"。

用對技巧,讓孩子愉快接受——對孩子講道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隨着孩子的不斷發展與成長,孩子的個體意識也愈來愈強烈,他們渴望掌控力,渴望爲自己做主,他們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逐漸變強,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對於家長口中的大道理他們不以爲然,甚至會覺得家長講的大道理都是"洗腦",完全沒有必要聽,並且認爲與家長反着來對着幹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麼,家長想要孩子接受這些道理,在給孩子"講道理"時應該掌握哪些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呢?

1.說一萬遍不如嘗試一次:讓孩子親身體驗

與其時時刻刻耳提面命,不如行動一次讓孩子親身體驗。

比如孩子曾因調皮耽誤家長上班的時間,家長可以爲孩子請假一天,帶孩子經歷一次家長每天上班輪換各類交通工具的繁瑣與疲憊,孩子就能切身體會到家長的辛苦了。

2.換位思考,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

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大多數原因是因爲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家長不妨試試說出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理解,他們的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消除。放低姿態,蹲下身來,從孩子的視角、用孩子的眼睛重新認識世界。很多時候孩子做事情不認真容易走神,不是他們任性不懂事,而是他們沒有很好的自制力,需要父母在旁協助,幫助他們鍛鍊自己的專注力。

3.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榜樣

給孩子"講道理"之前,父母一定要先確定自己能夠做到以身作則,如果家長自己都說做不到,卻偏要給孩子那麼多的要求,豈不是顯得過於雙標了?

孩子總會下意識地模仿家長的行爲模式,家長一定要做好孩子的榜樣,才能讓孩子信服。

4.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興趣是切入點

孩子的關注點常常會放在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上,家長想要對孩子"講道理",可以從孩子的興趣切入,在孩子瞭解且感興趣的領域和孩子交流,在潛移默化中向孩子灌輸正確的一些理念。當孩子走神時,也可以利用孩子的興趣作爲切入點,及時地把孩子的注意力重新轉移回來。

小貼士:跟孩子"講道理"的注意事項

1.用婉轉的方法講道理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要注意婉轉,指出孩子的錯誤沒有問題,但如果家長講道理的切入方式是"你做得不對,要這樣做"——這種過於直接又生硬的命令式語氣會使不願接受。家長要考慮孩子的感受,用委婉又恰當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道理"。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故事,將道理滲入故事,這樣的形式有助於孩子更加深刻地理解與體會道理的內涵。

2.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切忌在他人面前責備訓斥孩子,這樣的做法本身是對孩子的自尊心的無視與踐踏。年紀小的孩子更加敏感,當家長在他人面前責備自己時,會讓孩子感受到更沉重的打擊,很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抗拒的情緒。試想一下,你會聽從一個不尊重你的人講的道理嗎?教育孩子無可厚非,但必須建立在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的基礎上。

3.抓住最佳時機講道理

孩子做錯事時,家長不要着急責備孩子,告訴孩子他做錯了,要給孩子一定的反思時間,讓孩子對自己進行反省,而後再於孩子一起溝通,指出孩子的錯誤,給出建議讓孩子正確地行動。除了孩子自己犯錯時,當看到其他錯誤示範時,家長也可以抓住機會,讓孩子思考對方做得不對的地方以及該如何改正。這樣的方式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講道理"。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