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這個社會責任生態圈,聚集着非常善良的人。”宜信影響力基金創始合夥人黃晶生先生,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祕書長徐秀玲女士,倡導高淨值人羣拿出資產的1%配置公益資產,參與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屬於新興概念的“影響力投資”。那麼“影響力投資”是什麼,高淨值人羣有哪些參與的路徑?

《投資者網》 丁琬瓔

在今年1月發佈的《宜信財富2020年資產配置策略指引》中,宜信財富第一次將公益慈善放在資產配置餅圖裏,倡議每一位高淨值人士將1%的資產投入到公益事業中。

4月,宜信發起成立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更好地豐富了這1%公益資產的實現途徑,也是2020年宜信公益全面升級的重要標誌。

10月19日,《投資者網》對話宜信影響力基金創始合夥人黃晶生先生,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祕書長徐秀玲女士,對1%公益行動,以及宜信影響力基金的佈局和方向進行了深入的溝通。

“高淨值人羣”1%“公益資產” 如何落地?

何爲“高淨值人羣”?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祕書長徐秀玲女士認爲,“一般認爲可投資產在600萬以上,財富金字塔上塔尖的人。”宜信公益提出倡議,希望“在財富金字塔有一定積累的人,去幫助金字塔底的人。”

“因爲宜信財富剛好主要服務這些高淨值客戶,所以可以直接爲他們提供1%公益資產落地的服務。”對於路徑,徐秀玲女士做了細緻的闡述。

首先,可以出借資金“收回本金+捐贈部分收益”的方式。以宜信運營了近11年的傳統項目“宜農貸”爲例,出借100元給農戶創業,他歸還102元。2%收益低於市場利率,這個項目通常被理解爲“愛心出借”的方式。

其次,直接捐贈。對那些完全沒有生產能力的弱勢人羣,即便借錢給他,也是不太能產生收益的,面對這部分人羣,提倡直接捐贈。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從4月份成立至今已經有半年時間,基金會重點會以慈善信託這種創新的金融和公益結合的模式,希望給高淨值客戶提供一種不太一樣的公益專屬的家庭安排。

最後一種,高淨值人羣拿出自己1%的資產,成立基金,來做影響力投資,由專門的團隊決定是捐贈、出借還是投資項目。據悉,哈佛中心(上海)原董事總經理、宜信影響力基金創始合夥人黃晶生先生領銜投資管理,宜信母基金核心團隊全力打造的“宜信影響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期”即將上線。高淨值人羣的這1%資產配置和項目實施應該會在2020年底有進一步信息。

項目從哪兒來?立足“社會責任生態圈” 打造“影響力投資樣板”

哪些標的會受到影響力投資基金的青睞?宜信影響力基金創始合夥人黃晶生先生,影響力投資主要關注以下4個領域。

第一,可持續的農業。“循環經濟”概念,“變廢爲寶”都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第二,良好健康與福祉。大健康領域裏,更多關注那些商業資本還未顧及的人羣,如罕見病病人,老年癡呆患者的看護,包括老年送終、臨終關懷,這些領域目前還未見商業資本大量湧入。

第三,“個性化”優質教育。影響力投資更多關注城市裏面被忽視的“熊孩子”,中國的家長非常重視教育,但目前完整、程式化、成熟的教育制度並不是適合每一個孩子,比如多動症的孩子,讀書和在課堂上聽講就會出現問題,在常規教育系統中可能會被認爲是熊孩子,不聽話之類的,但他們其實也有他們的特點,如何用心理學、行爲學科學的方式、對這些孩子加以照料,使其能茁壯成長,就變成一個社會問題,這就需要有團隊能夠通過一定的商業模式,讓這些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

第四,影響力招聘。簡單的說,給那些本身找工作比較困難的人羣,比如殘疾人、受教育比較低的人,或者因爲其他原因很難找到工作的人,幫他們創造就業機會,使其擁有“體面的工作”。

多元化回報、多維度衡量 打造“影響力投資樣板”

項目投資後,宜信影響力基金將以哪些維度來衡量和管理投資標的?

“我們投資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在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爲投資人獲得風險調整後與市場回報率相當的財務回報,力求真正實現‘投資讓世界更美好’的願景。”黃晶生先生提到,“圍繞‘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有三個維度”。

第一,有明確解決需求的社會問題。社會效益的意圖是明確的,這叫做“影響力設計”。

第二,投資之後對這個設計進行評估和測量,就是達沒達到預期的、最初設計的目的,類比資本市場上的“有無達到目標業績”。

第三,影響力審計。

在資本市場上,財務審計已經很成熟,但是影響力審計還是比較新的,因此,對於“影響力審計”,可能需要有一定的創新,就是怎麼樣才能夠既做到了有測量和評估,然後又能夠在有限的預算之內把任務完成。

這是影響力投資基金區別於傳統的商業資本的地方,包括:原來設計想要達到的社會效益是否達到,第三方評估還是自己主觀評估?鑑於自己主管評估容易“王婆賣瓜”,可能投資者更希望引入第三方評估。然而不只國內市面上目前還缺乏第三方“影響力審計”機構,國際上也是剛剛興起。

“全世界影響力投資在這方面其實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標準,我們會在這幾個方面作出努力,希望能夠打造樣板。”黃晶生認爲,“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兩個都非常重要,影響力投資不是不追求財務回報,而是因爲這種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司只要存在一天,他就能夠做好事,所以‘存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以簡單的財務審計來衡量。”

那麼,如何評估該項投資的“社會效益”?黃晶生先生認爲,“影響力投資跟傳統商業資本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增加作用(addition),主要分爲如下兩部分。”

第一部分增加,是指投資項目的增加。“商業資本不太看的標的,我們看”。影響力投資關注的項目,首先是在做好事,其次是目前沒人投。比如一些小微企業,資本不關注,但是影響力投資會關注,因爲這些項目能夠創造就業,幫助那些就業比較困難的人,解決很多人的就業問題。

第二部分增加,是指評估維度的增加。“影響力投資增加並着重在社會效益方面的設計、衡量、評估和審計。”如果標的公司發展成爲獨角獸,我們仍然要設計社會效益。通常商業資本更關注給投資者的回報,而我們更關注在環境保護等方面起到了什麼作用。

“影響力投資,並不是反對投資者關注經濟回報率,而是除此之外更多了兩種回報:一種是心裏的回報,自豪感和社會認同感增加,另外一種我們稱爲‘體驗回報’,我們會有專門也是非常創新性的安排,投資人及家屬,特別是投資人下一代參與受資公司的活動和運營,比如瞭解照顧老年人的過程。”黃晶生補充到。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曾分享宜信推動公益事業11年來的體會:“個人做公益,需要依靠專業的力量,用好有限的資源,解決更大的社會問題;企業做公益,需要和主營業務相關,變成企業戰略的一部分,這樣纔可持續地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家庭做公益,是兩代人交流溝通、傳承價值觀的最好方式。”

而此次宜信倡導1%公益資產配置,成立影響力基金,正是將更多的個人、企業、家庭等多種參與主體匯聚在一起,做大盤子,“可持續、造血式”地實現“社會效應”。

“我們這個社會責任生態圈,聚集着非常善良的人,各個年齡層的都有。不管什麼階層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好孩子、對社會有用的孩子。而我們提供的這個體驗回報,就是能夠讓你的孩子跟善良的人在一起肩並肩,度過非常有社會意義的時光,這是與主流資本不一樣的地方。”有成熟的客戶羣體基礎,投資標的不但不是減值的,還是增值的。

“我有信心,也願意在這方面來貢獻我在這個世界上的餘生,這是一個新的事業,我很期待。” 黃晶生先生對《投資者網》。(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