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很喜歡的在《長安十二時辰》中角色設定的一點將“崑崙奴”這個在史書中記載了多次民間故事中也提到了很多次的一類人羣搬上了熒幕並且角色選定的藝人也很到位,不但表現出了崑崙奴的高大威猛,而且將“葛老”這個崑崙奴老謀深算,城府極深的角色演繹的非常到位崑崙奴在古代普遍指的就是西域商人販賣來的奴隸,尤其是在唐朝的時候,因爲國力鼎盛,對外開放,有萬國來朝的現象,因此奴隸也大舉被販賣到中國

“崑崙”是什麼意思,是崑崙山嗎?崑崙奴的“崑崙”跟山沒啥關係,在我國古代泛指南洋地區,狹義來說是東南亞一帶,廣義來說是從南海通到印度洋。關於崑崙奴的來源,取的是廣義的意思,地點包括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美國著名漢學家、20世紀西方唐代研究領軍人物——薛愛華,他在《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中寫道,“據《舊唐書》記載‘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崑崙。’其實這些奴隸就是最廣義的‘馬來人’。就其‘捲髮’的特點而言,他們一般是指‘維達人類型’的種族,但是也可以指吉蔑人和其他一些波狀頭髮的種族,甚至還有可能是指達羅毗荼人以及其他一些印度洋民族。”

在《舊唐書·南蠻傳·林邑》中也有關於崑崙一詞的描寫:''自林邑以南,皆捲髮黑身,通號爲崑崙。''“崑崙”也是道教的一種用語,意爲頭腦:《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爲日月,發爲星辰,眉爲華蓋,頭爲崑崙。''在隋唐時期,“崑崙”一詞還被用來形容黑色或者接近黑色的東西,比如“崑崙殤”實際上就是一種絳色的酒。“崑崙”一詞因此也演變爲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爲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閻氏,體黑麻面,故謂之閻崑崙。''整合史料後,大家會發現,“崑崙奴”一詞實際的意思就是黑奴的意思。

早在唐朝,長安與洛陽就已經是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作“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着要。此外,崑崙奴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指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