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承民

图:来自网络

那年,我从部队转业。记得正在等待上级安排工作的时候,远在关外经商的"小铃铛"鸿雁传书,邀我去他的公司"指导指导散散心"。闲来无事,"正想打瞌睡,却送来个枕头"——真巧!正值秋风凉,蟹脚痒;残荷听雨,桂花飘香的好时节,咱也不客气,运动服身上一穿,旅游包肩上一背,笑咪咪地踏上了驶向北国的列车……

说到"小铃铛",这是乳名,真名叫常安。他是我儿时的同村发小,有着长于半个世纪的友情。"小铃铛"不小,年纪比我还长一岁。因为从邻居社交来论,我长他一辈,彼此感情甚笃;再加上他性格脾气欢乐,又聪明伶俐鬼点子多,不论遇到什么事情,灵活响亮,就像个小铃铛似的,所以我经常喊其乳名。

现在人老了,留不住嘴,有时不分场合,张嘴就是"小铃铛",人家也不生气。再说了,他小子也喊我的小名,然后再加个"叔"字,尴尬之中,我也是笑逐颜开,最多是在他的屁股上揍一巴掌。

自从我当兵与小铃铛分手,到那次东北之旅,已有二十多年没见过面,天各一方。然而,由于书信不断,电话常通,小铃铛的事情我还是知道一点。听说小铃铛在东北搞建筑闯出了一片天地,成就了一番事业,腰缠万贯,当了老板——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小铃铛的公司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那天,他亲自开着小车到车站接我。这小子还真没把我当外人,见面就谝。刚上车就拉着我满市里跑,指手画脚,说这里是他的工地,那里是他盖的大楼;这个是公司二把手,那个是总工程师,不住嘴。一直折腾了半天,才把我拉到公司喝茶聊天。

灯光下,只见西装革履的小铃铛,模样没大变,两鬓已染霜;比之既往,言谈举止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说:"从小看大,你还真的不同寻常。"欢声笑语中我们扯起了儿时的那些点点滴滴……

我和铃铛是隔壁的邻居,记得从小就在一起上树逮知了,下河洗澡作迷藏。有时闹了矛盾,泪还没干又跑到一块了。后来上学,同班前后座,一路走一路来,一天六趟,一直到了中学,还是形影不离。

虽说俺俩关系很铁,其实性格爱好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从小爱静少动,能动性较差;铃铛却相反。他仅比我大一岁多,可在小时候那就显得他老练成熟了许多。

那时候农村很穷,人人饿肚子。不过,我饿肚子的时候就知道向母亲哭闹;可人家铃铛知道哭闹也没用,就自己想办法。铃铛经常上树掐柳芽、掠槐花,下地捞红芋、逮蚂蚱,回来后在火里锅里弄巴弄巴,半生不熟地就填了肚子,办法多得很,从来没见他抹过眼泪。

后来,他带着我到河边上采摘野生的蓖蔴籽,晒干后卖给油坊,换了钱买包子吃,真香。那几年我跟他学了好多东西,反正没饿死。

中学毕业后,我们一起回乡参加生产队劳动,铃铛和我更是截然不同。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比以往好一点,但老百姓连个零花钱都没有。谁能想到,小铃铛竟在河边地头割一些柳条子,下晌后就在家学着编织筐子、杈子等,然后拿到街上去卖钱。

赚钱之后,小铃铛花了五毛钱买了一对小白兔,精心侍候,生了一窝又一窝。就在我向他高兴地诉说着小白兔真可爱的时候,人家早就五毛钱一对把小白兔卖给了同学伙伴。到了十六七岁时铃铛独出心裁,抽空就贩鱼卖菜,经常蹲在街旮旯里给人家讨价还价,赚点钱供弟弟妹妹上学。父老乡亲们都说,小铃铛从小就是个"生意精"!

当时,我觉得,当年的小铃铛,作为一位涉世甚浅的孩子,其所作所为确实有点另类,不同寻常!你说这是一种基因遗传,与生俱来?还是困境中对生存的一种抗争?我琢磨,这二者可能都有!

华丽的宾馆餐厅阳台上,秋风习习,苍穹无际。老友对座邀月,举杯畅饮,小铃铛侃侃而谈,倾情诉说起过去创业经商的下一节……

成人后,铃铛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月,跟着乡里的建筑队到东北干活,一年赚了五千多块,生活有了显著改变。按说这已经不错,既有稳定的收入,又不操心,年轻人出点力算个啥?

可铃铛是个不甘寂寞的主,也可能是基因使然,出牌就跟人家不一样。白天干活的时候他就留心学技术学管理,晚上就在灯光昏暗的工棚里读书钻研。年底冬闲的时候,县里培训建筑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铃铛就投门子自费报名学习,连家都不回。

最让人称奇的是,第三年,铃铛就要拉队伍单干当老板,到大东北的冰天雪地去捞他的第一桶金。可想而知,无钱无技无关系的小铃铛,挖空心思,殚精竭虑;历尽艰辛,屡战屡败;连战三年,血本无归!春节的街巷人头攒动,鞭炮轰鸣,喜庆祥和,铃铛小两口却在家里抱头痛哭——老板不好当!

瑞雪兆丰年。新春刚过,小铃铛倾家荡产,卷起铺盖卷儿冒着漫天雪舞,义无反顾地再闯关东。

也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铃铛遇到了一位好人,当地建设局的一位老科长。科长念其可怜,念其心诚,从手指缝里漏了一点零活儿给铃铛。走投无路中的铃铛喜不自禁,惨淡经营。

不曾想,半年下来,竟赚了四万多块钱,捞了"第一桶金"。虽说这桶金少了点,终归有了回旋的余地。自此,小铃铛"拾起坷垃砸坷垃",软硬刁憨精,吃送游乐请,使出了八般手段、浑身解数。你别说,还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

古人说,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生意精"成了经商的经理老板,这小子还真是个黄土地里走出的一个奇葩!激动之中,我起座举杯表敬意,可小铃铛站得比我还快,比我还高……

君知道,创建一个企业是十分的艰难和辛苦。然而人们却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其实是说一个企业的维护,比创业还难。

转眼间十来年就过去了,没料到小铃铛的公司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这期间,小铃铛的公司发展到鼎盛时期,有员工300余人,其中100多人是他的兄弟爷们和亲戚朋友,都在关键位置。三个弟弟一个内弟各把一方,18岁的闺女当财务主管,标准的家族企业。

现在不论国企还是民企,都在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他小子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企业经营管理仍然是他一人说了算。后来企业拓宽业务,有的单位每年进出资金上千万元,难免工期日短,员工争饭等事宜,可事事都要向他请示汇报,不过,铃铛继续按照老套路出牌,因此耽误了许多业务和工期,弟弟妹妹们忍不住与他吵吵嚷嚷,不止一次,至使企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说到企业培养接班人的事,那更是一绝。几个弟弟跟他干了十几年,业务娴熟,精明强干,他不舍得放手放权。儿子也已成人,少言寡语,敦厚诚实,让他做领导还真无法掌控局面。更何况,这几年小铃铛得了高血压、糖尿病,身体每况愈下,抽空能到工地转转就不错了。万般无奈,铃铛只能把企业的管理大部分交给夫人当家。

许多好心人、明白人,当然还有我这个当"叔"的发小,经常劝导他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管理,以扭转企业的颓势。然而,小铃铛总是无动于衷,自然于事无补。

说真的,农民身上有许多的优点长处和好的传统,农民渴望温饱、热衷于勤劳致富天经地义,是对的,"生意精"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你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克服农民自身的弱点、缺点和错误,才能勇立时代的潮头,成为精于经营之道的新时代的农民。

平心而论,像铃铛这样的开拓者,商海拼搏二十年,已经站在事业成功的门槛,理应知道其中的一些奥妙玄机。然而像"鬼捂眼"似的,"生意精"小铃铛没能弄清这些道理,最终没能跳出这个圈子。难道是一种人生宿命?抑或是遗传基因仍在作祟?

世事沧桑,岁月交错。三年后,公司没活干,队伍减少到40多人,剩下的都是些赶都赶不走的亲戚爷们,天天找上门,就等着铃铛发工资。前年,铃铛的二弟不给哥哥添心事,带着孩子回老家开了个汽修站,自谋生路。

前不久,我置酒相邀,自是少不了他哥哥铃铛的话题。据悉,铃铛的儿子后来找了个河北姑娘,在黄骅安家落户,改行做起了海鲜生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铃铛的毛病日趋严重,常常由媳妇陪着,行走于各大医院之间。此外,铃铛在齐齐哈尔的住所,经常与朋友们喝茶聊天打麻将,消磨时光。辉煌一时的企业,就此关门歇业。

还好,他手里还有几套门面和住宅,租期一到,小铃铛就拄着拐杖上门"收租子",有时为了百来八十的,脑子一热,也和人家争得面红耳赤,管你啥啥谁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