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左手密集“補血”超千億,右手發佈減持計劃,券商股遭遇大跌後還有行情嗎?

從業人士指出,從長遠來看,隨着改革政策的相繼落地,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優化,有利於券商經營環境改善。

“股市晴雨表”券商股在三季報業績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卻迎來了年內罕見的大跌。

10月26日收盤時,據Wind數據顯示,39只券商成分股無一上漲,其中,光大證券盤中一度跌停,收盤跌9.94%,中信建投、浙商證券、中銀證券、第一創業等大跌超5%。

有分析人士指出,“年內券商股走勢良好,原因在於券商併購以及混業經營帶來的上漲預期,但隨着近期中信建投國有股份劃轉獲批,再加上國聯、國金證券合併終止,讓此前引發資金炒作的合併預期落空。”

近期股價持續下跌或不利於券商股東減持。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39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15家券商發佈26份股東減持計劃,這意味着超過三成上市券商遭遇了股東減持。此外,在股東頻繁發佈減持計劃的另一面,上市券商通過定增、配股等方式密集“補血”超千億元。

年內15家券商股東減持 僅1家增持

今年三季度,受市場交投火熱,資本市場改革等利好因素影響,證券行業的整體業績“扶搖直上”。

繼首批券商三季報披露後,10月26日,東方證券、長城證券和山西證券三家上市券商相繼披露了業績,前三季度分別實現了歸母淨利潤30.5億元、11.55億元、7.1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75.2%、55.25%以及41.04%。

從此前已披露的今年三季報業績的券商來看,得益於火熱的市場行情,券商的歸母淨利普遍表現優異。中信建投、東方財富、西部證券、華林證券此前均已經披露今年三季報業績。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這四家券商前三季度歸母淨利增速分別爲96%、143.66%、77.39%、116.08%。

在券商業績大漲的另一面,是今年來重要股東頻繁發佈減持計劃。

10月26日,紅塔證券、哈投股份分別公佈了股份減持進展公告。紅塔證券公告指出,股東雲南白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了770.49萬股,減持總金額1.75億元,還有3940萬股尚未減持。

哈投股份指出,股東中國華融自今年7月份宣佈計劃減持以來,截至目前減持股份爲0。中國華融持有哈投股份2.21億股,佔總股本的10.63%,全部爲無限售流通股,其原本計劃在未來6個月減持股數爲4161.14萬股,但減持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仍未減持任何一股。

券商股價走低或許是減持進度不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比如雲南白藥在7月份減持紅塔證券時,價格區間集中在22-23.35元/股,而10月26日收盤時,紅塔證券的股價僅爲17.42元/股,近三個月股價下跌16.45%;中國華融之前計劃減持的價格爲市場底價8.9元/股,但近三個月哈投股份下跌7.43%,當前股價僅爲6.50元/股。

券商業績上漲並未明顯改善其二級市場表現。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39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15家券商發佈26份股東減持計劃,並且僅有1家券商——即華泰證券發佈了股東增持計劃,這意味着超過三成上市券商遭遇了股東減持。

其中僅東方財富、興業證券、華創陽安就累計發佈了3份減持公告,南京證券、華安證券、第一創業、哈投股份以及天風證券累計發佈了2份減持公告,可以看出股東“扎堆”減持情況較爲普遍。

此外還有中原證券、華西證券、西部證券、國盛金控、華鑫股份、紅塔證券、國海證券7家也發佈了減持公告。計劃減持券商股的股東,減持原因大致可分爲資金需求、經營需要、業務發展需要、豐富投資組合等。

年內券商“補血”超千億

一方面券商股東密集發佈減持計劃,另一方面,在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背景下,券商作爲資本密集型企業,對資本補充的需求只增不減。

今年以來,券商密集進行資本補充。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有11家上市券商發佈定增方案,其中6家已實施完成,合計募集資金612.05億元,另有5家定增尚在進行中,預計募資總額最高約493億元。預計11家上市券商募資額合計最高約1105.05億元。

(數據來源於wind,由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整理)

除了定增以外,年內還有6家上市券商已經實施配股,共計“補血”372.72億元;還有華安證券、紅塔證券2家披露了配股方案,預計分別募資40億、80億元。預計8家上市券商通過配股進行募資的金額最高達492.72億元。

從各家上市券商公告來看,實施定增、配股募資“補血”主要用於增資子公司、項目融資、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

以融資規模最大的海通證券爲例,募資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營運資金,具體包括擴大FICC投資規模、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增加投行業務的資金投入等。 

對於中小券商而言,募資後有能力擴充業務團隊從而推動經紀、投行和資管等業務的發展。比如,東方財富證券依託股東流量變現推動經紀增長,國金證券和天風證券憑藉靈活的市場化激勵機制深化改革。

山西證券在配股方案中指出,計劃擬用不超過20億元於資本中介業務、擬用不超過20億元於自營業務,以及不超過20億元對子公司增資。

對於券商不斷加碼另類投資子公司,中國銀河的研報認爲,隨着註冊制的逐漸推進,資本市場的活力將被激發,股權投資迎來較好的政策機遇期;另外,受科創板跟投制度的刺激,投融資一體化逐漸成爲券商另類投資子公司開展股權投資業務的重要模式,頭部券商的另類投資業務將獲得更大發展。

遭遇大跌後還有行情嗎?

針對可能引發券商股大跌的原因,華西證券研究所所長、非銀分析師魏濤指出,“國聯證券、國金證券間的併購終止,以及10月22日晚間中信建投公告的國有股劃轉獲批覆的消息,讓此前引發資金炒作的所謂‘合併預期’降溫。”

此外,流動性收緊的可能性也引發了市場擔憂。日前,央行行長易綱在金融街論壇上針對未來政策上“把好貨幣供應的總閘門”的表態。 

據中信證券研究指出,上一次這個提法出現在2019年4月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上,此後出現了政治局會議在經濟定調上的調整以及市場在之後兩個月的震盪。市場的慣性思維導致了集中的調倉行爲,從前期漲幅較大的高估值行業個股轉向金融等低估值板塊。 

長江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強表示,券商板塊目前估值爲2.06倍PB,預計在10月會出臺有改革政策相繼落地的判斷逐漸兌現,持續推進改革。雖然8月因爲市場波動及高基數導致券商增速承壓,但從前8月數據看,其營收及淨利潤增速分別爲35.75%、49.43%,看好券商全年業績表現。

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優化,有利於券商經營環境改善。此次金融街論壇年會上,易會滿提出從六方面加快構建更成熟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包括註冊制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投資端制度建設、法治保障、資本市場開放等。

此外,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經過科創板、創業板兩個板塊的試點,全市場推行註冊制的條件逐步具備,將研究制定全市場推廣註冊制實施方案。註冊制的廣泛推行,則意味着以資產定價能力爲核心的投行業務將成爲券商競爭力的體現。

山西證券分析師劉麗指出,綜合來看,資本市場改革加速推進下經營環境持續改善是現階段證券板塊最重要的催化劑。當前證券板塊估值水平爲2.1PB,仍處於十年來證券板塊估值較低區域。個股上看,淨資本收益率較高的券商更受資本青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