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一出,一夜暴跌超1600億人民幣,相當於巔峯時期的一個樂視。暴跌驚魂再次在英特爾公司上演。

10月22日美股盤後,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公司發佈第三季度財報,然而市場對該份財報並不買賬,在第二日美股開盤後,英特爾暴跌超過10%,市值一夜蒸發242.42億美元。

據英特爾2020年第三季度報顯示,營收與淨利潤雙雙下降,其中三季度營收爲183.3億美元,同比下降4%,環比下降7.1%,淨利潤爲42.8億美元,同比下降28.6%,毛利率爲53.1%,同比下降5.7%,遠低於分析師預期的57%。

上次股價暴跌是三個月前英特爾宣佈7nm製程芯片生產延遲,其股價暴跌16.24%,市值蒸發4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11億元)。在三季度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英特爾公司CEO鮑勃·斯萬再次確認自產的7nm製程芯片上市將延遲到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初。

值得注意的是,僅在一年前,英特爾還是全球價值最高的半導體企業,市值爲2200億美元。一年過去了,連續經歷兩次超10%的股價暴跌後,英特爾的股價今年以來已經累計下跌20%,其市值現仍然爲2200億美元,但其競爭對手英偉達和臺積電的市值,目前分別爲3340億美元和4200億美元。

顯然,不管是技術研發上還是生產能力或是產品前景上,英特爾已經顯現出了“落後”的勢頭。英特爾正面臨着史上最大危機。

核心業務疲軟

據三季度報披露,在183億美元的總營收當中,PC相關業務營收爲98億美元,同比增長1%,泛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爲8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0%,爲總營收的最大拖累。

具體來看,受全球衛生事件影響,筆記本電腦業務強勢增長,相較去年同期,筆記本銷售量創下記錄,銷售額達到了98.4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6%,但是PC相關業務營收同比僅增長了1%,實在對不起筆記本電腦十年來最佳增長的出貨量。

英特爾高管在電話會議上解釋稱,個人電腦需求由臺式機和高端商用電腦轉向廉價款電腦產品,儘管銷量增長,但PC電腦的平均銷售價格下降了6%,從而影響了盈利。

在泛數據中心業務中,以銷售服務器芯片爲主的數據中心事業部DCG營收僅爲59億美元,同比下降7%,經營利潤率從49%下降到32%,創下歷史最低記錄。英特爾高管解釋稱,該部門營收下滑主要是來自企業和政府需求的業務嚴重放緩,減少了47%,而且新一代高端芯片生產成本高,進一步壓縮了服務器芯片的利潤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從該部門的細分市場來看,雲計算、通信業務在三季度分別增長了15%和4%,企業和政府業務在三季度下降了47%,然而同樣疫情嚴重的二季度,雲計算、通信業務、企業和政府業務這三大領域都呈現正向增長,分別爲47%、44%和34%。

也就是說,以銷售服務器芯片爲主三大業務領域,英特爾僅在前後兩個季度之間,業績降幅都爲兩位數,其變化之大讓投資者不由得擔心這部分業務的穩定性。

落後之態已現

英特爾公司是全球少有的既能設計又能生產製造芯片的大廠,曾因技術優勢和品質優勢保證市場佔有率,但現在已經頻頻出現“落後”之態。CEO 鮑勃·斯萬更是表示,將在2021年1月份決定是否將7nm製程的芯片交給第三方工廠代工。此舉則意味着英特爾長期堅持的自研自產芯片路線開始被放棄。

2018年末,全球芯片市場從14nm過渡到10nm期間,英特爾爲給10nm的生產讓路,導致14nm製程的芯片存貨出現問題,從而使得將芯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的AMD因存貨充足,大舉搶佔了芯片市場。

今年7月份,英特爾不得不宣佈自研自產的7nm製程芯片“難產”,上市時間將延遲至2023年,然而,在不等人的全球芯片市場,臺積電生產出的5nm製造芯片已經伴隨着iPhone 12和華爲Mate 40的上市而出現在了消費市場上,4nm芯片上市也已提上日程。

英特爾落後的芯片升級速度已經讓市場對其失去了信心。今年6月,蘋果公司宣佈旗下電腦未來將改用基於ARM架構的自研芯片Apple Silicon,放棄採用了15年的Intel x 86架構的CPU處理器。

隨後,亞馬遜也推出基於ARM架構的自研服務器芯片,英偉達接着也宣佈其人工智能電腦不再採用英特爾處理器,而改用AMD的一款服務器處理器。

隨着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停用英特爾處理器,選擇基於ARM自行設計的芯片,表明英特爾的芯片升級速度,已經越來越趕不上各大科技公司產品的更新速度,無法滿足蘋果等公司的產品訴求。

相關文章